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揭秘南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后世有什么之称?

揭秘南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后世有什么之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24 更新时间:2023/12/10 6:48:11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

陶弘景画像

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人生经历。据说,陶弘景在书中自己写到,他以前希望四十岁左右做到尚书郎,然后到浙东做一方好县令。可见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就是对自己智力的一种肯定。据说,陶弘景四五岁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可见他从小聪慧,理解能力不凡。但相对而言,还是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陶弘景辞官后,去了句容之句曲山,并称这座山是叫茅山,然后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开始隐居修道。于是,他自号华阳隐居。

此外,陶弘景还有一个“山中宰相”的称号。他后半生一直隐居,即使梁朝皇帝三番两次地来请他出山,他都坚决地推辞了。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深知他的才华,又是派人给他送炼丹的材料,又是给他在茅山建道观。而且国家每次遇到吉凶和出兵有关的大事,皇帝都会写信向他请教,一个月会有好几封信。可见陶弘景虽然隐居山中,但是在朝廷的地位仿佛宰相一般。

陶弘景的故事

陶弘景虽然历经了宋、齐、梁三朝,但一般被认为是南梁时期的人,据说国家取名“梁”也跟他有关。

陶弘景塑像

梁朝开国皇帝萧衍早前就和陶弘景有过亲密的交往,而等到他即位,因为当时国号还没定就来请教陶弘景。而陶弘景进行了几次占卜,发现结果都是一个“梁”字,他就上书给萧衍,说“梁”有助国运。于是梁武帝萧衍就把国号立为“梁”。

当时陶弘景一直在茅山隐居修行。武帝向请他出山来入朝为官,他亲手写了诏书给他,并且赐给他一条鹿皮的头巾,后来又几次增加聘任的礼物。可是陶弘景始终是没有答应,他画了一幅画给武帝。画上有两头牛,一头牛被散放着在吃水草,一头牛戴着金络头,还有人牵着绳子并且用棍子驱赶他。两头牛,前者是他现在隐居的自己,而后者就是为官后的他,享受富贵但失去自由。

武帝看到这幅图后,大笑着说:“这个人没有什么尘世的追求,只想要效仿庄子的那只摇尾巴的乌龟,这哪里有可以让他做官为我所用的道理啊?”从此,他不再提起聘任陶弘景做官的事情。

不过,国家每次遇到大事,梁武帝还是会派人前往向陶弘景询问请教。他和陶弘景之间,书信的联系一直不断,每个月常常就有好几封。而武帝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会烧着香虔诚地接过,态度十分恭敬,简直无可复加。所以当时的人都称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诗

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文学家。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

《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

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前两句一问一答,你问山中有什么,我答山上多白云。而后两句是说,山中美好只能自己来愉悦地享受,没法给您寄送过去。全诗语言非常简朴,无华美的辞藻,但因此显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想境界很符合,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状态。

除了写山中景色,抒发隐逸之情,他也写过比较凄凉幽怨的诗歌,比如《寒夜怨》。“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寒日微,寒风紧,愁心绝,愁泪尽,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夜里乌云出现,飞鸟因为受到惊吓而发出凄切的叫声,让人听了十分伤心。这前三句写夜景,每一句都有一个“夜”字,之后还有连着两句都有“寒”字的,和都有“愁”字的。这样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非常的哀怨,与诗名相符。而诗人哀怨的原因在最后一句点明,原来是一个“思”字。诗人抒发感情从来都是有所寄托,而非无缘无故,据说这首诗是陶弘景写于齐朝灭亡的时候,所以大概是在思念故国。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精通养生、炼丹,还有不少有关他占卜道法方面的传说。不过他的一生,其实不只有道教,他的思想其实是融合了儒道释三教。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的前半生其实是个儒士,出生士族,从小学习的也大多是儒家学说。他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之后,成年后在朝为官十几载,巴陵王、安成王等诸王的侍读兼书记,后来任奉朝请。他曾经在书中写到,他以前希望四十岁左右做到尚书郎,然后到浙东做一方好县令。可见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这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

陶弘景的后半生大多和道教在打交道。其实他从小就很迷道教,据说十岁的时候就因为看葛洪的《神仙传》而有养生的志向。而他的性情也偏向自由清净,喜好山水。等到辞官,他就开始正式学习道教,拜过道士为师学习符箓、图谶、道法等。而陶弘景在道教方面,著作繁多,茅山上清派实际上就是他开创的,此外他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神仙体系的人。

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盛行,陶弘景也不可避免地与他们有所交集。他早年就与当时的一些高僧有来往。晚年陶弘景曾经梦到有佛陀给他传法,于是他自称是“胜力菩萨”转世,还曾经到宁波阿育王寺接受五大戒。据说,他的遗嘱就要求弟子给他尸体披上袈裟,而里面是道服,由此来表示自己是佛道双修。

标签: 著名隐士陶弘景

更多文章

  • 对格拉纳多斯的评价: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艺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格拉纳多斯

    格拉纳多斯是西班牙的作曲家、音乐家。格拉纳多斯简介记载他于1867年7月27日出生在莱里达。格拉纳多斯1879年跟随一名军乐队指挥开始学习钢琴。1880年跟随Joan Baptista Pujol学习钢琴,三年后16岁的格拉纳多斯获得大奖,给费利佩·佩德雷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84年格拉纳多斯向费

  • 为何东晋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陶渊明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

  • 著名词人李清照是因为什么才能年少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学士大夫家族,父亲是李格,祖籍济南历下。从进士做起,开始步入官场。李格曾经做过苏轼的学生,他的仕途还算得意,进士出身到了刑狱,李部员外郎。是一个文官,本身非常有才学,家里面藏书典籍上万卷。李格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现在在曲阜还有一个石碑记载李格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王拱辰的

  •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史学家司马迁有后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司马迁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汉乃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而之所以说司马迁是文学家,也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之外,也可以说

  • 著名诗人仓央嘉措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著名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简介中介绍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出生于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之中,约死于1706年。仓央嘉措是门巴族,的父亲叫做扎西丹增,母亲叫做次旺拉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宁玛派佛教。仓央嘉措图片虽然他的家族世代信仰宁玛派佛教,但是这个教派并没有要求信奉者不能结婚生子。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成

  • 揭秘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画真的价值连城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初四僧之一石涛

    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出生于1642年,大约在1707年前后亡故。石涛年幼时出家为僧,他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世,他姓朱,叫若极,他的法号是原济,人称苦瓜和尚。他的存世名画有《山水轻音图》、《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石涛山水画石涛一生大半的时间云游四海,得山水精髓和灵性,石涛山水画是他画

  • 揭秘清朝文学大家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学大家蒲松龄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蒲松龄画像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

  • 唐代画家韩干:画法高超至阴阳两界都吃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代画家韩干

    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因为擅长画马而在唐代久负盛名。那么韩干简介是怎样的呢?韩干画像韩干出身于京兆蓝田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份卑微,曾经做过许多下等人的工作,像在酒店当帮工,或在集市上帮人叫卖等的工作。但由于韩干幼时很聪慧,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怀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他从偶然间接触到习画,从此便对作画产生了浓

  • 歌剧伟人普契尼竟与每位女主角都“有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歌剧伟人普契尼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贵而遭到祸

  • 元代神医朱丹溪是历史上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代神医朱丹溪

    了解神医朱丹溪生平经历得知,神医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7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神医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人称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此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朱丹溪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