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太康之治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怎么样的?

太康之治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73 更新时间:2023/12/17 15:01:48

太康之治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怎么样的?太康之治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晋朝建立时内忧外患,既有孙吴威胁,又有曹魏势力的阴影存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并改元泰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这时的晋武帝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从内部看,司马炎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仍然横亘在当时人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内忧外患,促使晋武帝明白,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晋武帝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统治时期,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晋武帝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

西晋开国至太康年间,经济发展迅速,确实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据史学家干宝说:当时牛马在野外随便放牧也不用担心被人牵走,人们居住的地方,大门常常开着。相遇了就像亲人一样和谐。如果你没吃了,随时有人会救济你,幸福指数满满。

但是,在晋武帝的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于是在太康时期,炫富、比富之风在社会上很流行。与此相匹配的是好逸恶劳和没有进取精神。他们懒散不爱走路,做事漫不经心,不思进取,连穿衣服也选择宽松的式样。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阴晋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秦国军队当时真的有五十万人马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阴晋之战,秦国,战史风云

    你知道阴晋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到这个阴晋之战,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虽然战役比较久远,但是这场战役确实是有点精彩啊。但是让人唯一非常纳闷的是,这场战役竟然没有被《史记》记录!。那么关于这个阴晋之战到底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秦军当时真的有50万的人马吗?1、阴晋之战的过程周安王十三

  • 商朝的诸侯梅伯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梅伯,历史解密

    梅伯,是商朝的诸侯,商朝司徒,赠太师,葬豫州汝南郡东郊,也就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子孙。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人物考证介绍战国末年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楚辞天问篇》,有“梅伯受醢”的文句。这位梅伯就是3000年以来梅姓人的始祖梅伯之第12代孙梅

  • 司马炎到底在刘禅棺材里放了哪三件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炎,晋朝,野史秘闻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人称扶不起的阿斗,之所以说他扶不起,是因为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他拱手让给了别人。其实,蜀国本来是有机会的。假如,刘禅听取姜维的建议,派重兵把守阴平,那么邓艾根本不可能偷渡阴平。退一步讲,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仍然是有机会的。邓艾兵不过几千人,且粮草不过几天,而成都守军数万人

  • 廉颇与三村名有什么渊源吗?详解廉颇与三村名的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廉颇与三村名有什么渊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262年,强大的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廉颇迎战。廉颇认为,秦国想以快取胜,赵国军队应该高筑堡垒,尽量的和秦国对峙,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秦国攻打不得,急的是抓耳挠腮,结果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

  •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真的能让店家上一盘熟牛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所写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但现存刊本中却是署名施耐庵与罗贯中,其讲述的是在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被逼落草为寇、替天行道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真的能让店家上一盘熟牛肉吗?在《水浒传》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

  • 中日甲午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末期,统治阶级腐朽没落,东西方列强都将手伸向中国。日本早就对中国朝鲜窥视已久。中国对日本的野心也有所察觉,中法战争后也积极建立水师。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6月8日抵朝。日本以欺诈手段诱使清军

  • 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的吗?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贞观之治,历史解密

    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的吗?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古代典籍中有非常多的记载。比如《战国策》中有“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韩非子》中有“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汉代贾谊《新书》中有“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唐代郑棨的《开

  • 同治帝神秘驾崩,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同治,清朝,野史秘闻

    皇室说他患天花而亡,非常好理解。自他们入关以来,皇室成员得天花是很经常的事情,甚至就连玄炫,他小的时候都曾出过天花,所幸大难不死。现在人们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是从关外来的,对于天花这种病毒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清朝的正统史书以及御医的相关诊治记录,都可以作为依据。当时的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同治自得病

  • 刘伯温死后 ,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手下可谓是能人辈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在这些人中,又以刘伯温的名声最响,留下来的传奇故事最多,但就官职赏赐而言,刘伯温在这群人中甚至排倒数。明朝开国后大封功臣时,以刘伯温的定鼎之功,被封为诚意伯(伯爵),岁禄200石,官职是御史中丞,御

  • 窝阔台在任内有着哪些政绩?为何被忽必烈追尊为太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1229年窝阔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