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阴晋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秦国军队当时真的有五十万人马吗?

阴晋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秦国军队当时真的有五十万人马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3/12/6 20:37:15

你知道阴晋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到这个阴晋之战,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虽然战役比较久远,但是这场战役确实是有点精彩啊。但是让人唯一非常纳闷的是,这场战役竟然没有被《史记》记录!。那么关于这个阴晋之战到底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秦军当时真的有50万的人马吗?

1、阴晋之战的过程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人参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危急。魏国在河西驻守着一支精锐军队。

西河郡守吴起治西河练魏武卒,他请国君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此法施行了三年。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

在秦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吴起获得情报判断出秦军声势浩大表象下虚弱的军力,于是决心率军一战击溃秦军。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

魏军人虽少却全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秦国兵虽多则多是简单武装的秦国农民,在这场战争中,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2、秦国50万人数是真的吗

对战国初期的秦国,由于还没有举行商鞅变法,以是50万的雄师,已是自身的全部军力了。由此,动用”扫数“军力来打击魏国,也评释了河西之地对秦国的紧张重要意义。此战,秦国的50万雄师打击魏国的重要城邑阴晋(今陕西华阴东)。对此,魏国西河郡守吴起没有被吓到,在岑寂阐发后,吴起向那时在位的魏武侯显露,请让本人带领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战士抨击秦军。固然,这5万战士固然没有立下军功,却是吴起一手训练的魏武卒,也就是魏国最精锐的势力。对此,魏武侯和议了吴起的计划,并且加派战车五百乘、马队三千人来支撑吴起。

末了,在和50万秦军征战的前一天,吴起向全军公布号令说:诸吏士都该当跟我一路去同敌作战,不管车兵、马队和步卒。到了次日,5万魏军和50万秦军在阴晋(今陕西华阴东)展开了极峰对决。由于魏武卒的建设更加良好,并且由于建功心切,以是士气昂扬,从而在阴晋之战击败了50万秦军,进而成功胜利守住了河西之地。

标签: 阴晋之战秦国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商朝的诸侯梅伯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梅伯,历史解密

    梅伯,是商朝的诸侯,商朝司徒,赠太师,葬豫州汝南郡东郊,也就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子孙。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人物考证介绍战国末年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楚辞天问篇》,有“梅伯受醢”的文句。这位梅伯就是3000年以来梅姓人的始祖梅伯之第12代孙梅

  • 司马炎到底在刘禅棺材里放了哪三件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炎,晋朝,野史秘闻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人称扶不起的阿斗,之所以说他扶不起,是因为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他拱手让给了别人。其实,蜀国本来是有机会的。假如,刘禅听取姜维的建议,派重兵把守阴平,那么邓艾根本不可能偷渡阴平。退一步讲,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仍然是有机会的。邓艾兵不过几千人,且粮草不过几天,而成都守军数万人

  • 廉颇与三村名有什么渊源吗?详解廉颇与三村名的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廉颇与三村名有什么渊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262年,强大的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廉颇迎战。廉颇认为,秦国想以快取胜,赵国军队应该高筑堡垒,尽量的和秦国对峙,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秦国攻打不得,急的是抓耳挠腮,结果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

  •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真的能让店家上一盘熟牛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所写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但现存刊本中却是署名施耐庵与罗贯中,其讲述的是在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被逼落草为寇、替天行道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真的能让店家上一盘熟牛肉吗?在《水浒传》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

  • 中日甲午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末期,统治阶级腐朽没落,东西方列强都将手伸向中国。日本早就对中国朝鲜窥视已久。中国对日本的野心也有所察觉,中法战争后也积极建立水师。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6月8日抵朝。日本以欺诈手段诱使清军

  • 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的吗?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贞观之治,历史解密

    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的吗?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古代典籍中有非常多的记载。比如《战国策》中有“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韩非子》中有“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汉代贾谊《新书》中有“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唐代郑棨的《开

  • 同治帝神秘驾崩,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同治,清朝,野史秘闻

    皇室说他患天花而亡,非常好理解。自他们入关以来,皇室成员得天花是很经常的事情,甚至就连玄炫,他小的时候都曾出过天花,所幸大难不死。现在人们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是从关外来的,对于天花这种病毒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清朝的正统史书以及御医的相关诊治记录,都可以作为依据。当时的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同治自得病

  • 刘伯温死后 ,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手下可谓是能人辈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在这些人中,又以刘伯温的名声最响,留下来的传奇故事最多,但就官职赏赐而言,刘伯温在这群人中甚至排倒数。明朝开国后大封功臣时,以刘伯温的定鼎之功,被封为诚意伯(伯爵),岁禄200石,官职是御史中丞,御

  • 窝阔台在任内有着哪些政绩?为何被忽必烈追尊为太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1229年窝阔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

  • 为什么说垓下之战中,项羽的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你们知道垓下之战,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的对抗。影响着当时天下的时局。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对抗,最终以刘邦的胜利为结束。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战绩无数,打败过许多强大的对手,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都消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不由让人扼腕叹息,为何垓下之战,最终项羽失败。有一种结论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