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辞职自遣》(明代·刘基)的解析

《辞职自遣》(明代·刘基)的解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3/12/26 10:53:48

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这是明代诗人刘伯温的一首辞官诗。

关于辞职这件事,文人似乎都比较热衷,更多体现出一份洒脱与通透。

汉朝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卓文君慕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乃于临邛买酒舍,令文君当垆卖酒,身与庸保杂作,成就一段佳话。

西晋文学家张季鹰,做官做得好好的,有一天却突然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感叹了一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开了文人为美食辞官的先例。

陶渊明41岁,一曲《归去来兮辞》,成为辞官的绝唱之作。“斗酒学士”王绩,因酒而为官,因无酒而辞官。

李白42岁、杜甫52岁、李商隐27岁、苏轼48岁、辛弃疾41岁辞职……唐宋两代的文人们纷纷选择辞职,似乎总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王冕,一生未仕。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王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免去了辞官的烦恼。

嘉靖三年(1524),36岁的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因支持父亲,反对小人,卷入“大礼议”事件,一再辞职,触怒嘉靖帝。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永远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

乾隆十八年(1753),61岁的郑板桥,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辞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其建立生祠。后以卖画为生。

辞官,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一切,不屑于逢迎拍马,鞭挞黎庶,或苟全性命,或前途渺茫,或被小人谗言,或郁郁不得志,或归乡心切……总之,辞官归隐,似乎是文人一种体面退出的方式。

作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之所以要辞官归隐,主要原因还是想明哲保身。因为朱元璋大杀功臣,已经让刘伯温觉察到留下的危险。之后,刘伯温隐形韬迹,饮酒弈棋,口不言功。然最终还是难逃一死,这也佐证了其预判之准确。

刘伯温的这首辞官诗写得极其自然、清醒、豁达、通透。

诗人早就想好了,辞职归家后,“买条黄牛学种田”,再“结间茅屋傍林泉”,打算过起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辞职的原因,诗人在颔联进行了交代:“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因为年老,所以想悠闲度过晚年生活。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颈联最为人津津乐道。不管做多大官,最后不过总化作一场大梦。唯有过上“能诗能酒”的生活,那才是神仙般的日子呢!

“世间百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尾联脱胎于吕蒙正《祭灶诗》:“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这人世间,任何事都在增价,唯有老了的文章没人看,不值一文。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刘伯温显然表达了对于朝廷的不满。其文章锦绣,本应该值钱,可是没有懂他的人,君王不能采纳他的建议,所以说“老了文章不值钱。”

既然老了,写得文章无人看,那就不如归隐吧。至少,在那里他永远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一切辞官的背后,似乎都深深隐藏着一份怀才不遇的失落。但愿人世间皆能得其材、如其愿、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为民服务。

标签: 辞职自遣刘基

更多文章

  •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宋·朱敦儒)的原文及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江月,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注1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这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抒情词。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这人世间的事短得就如同一场春梦,而人情冷暖,薄得就好似一朵秋云。要经历多少艰

  • 《遣子诗》(唐.黄峭)的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遣子诗,黄峭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这是唐代诗人黄峭(872953)的一首遣子诗。与其说这首诗是遣子诗,不如说是言志诗。好男儿是穷守故里,还是外出闯荡?在这首诗中,黄峭旗帜鲜明地给出了答案,欲求富贵,必闯四方

  • 《<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的原文以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策

    原文: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

  • 董卓的谋士李儒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李儒

    说起李儒去哪了?不少人都得懵一下,是啊李儒去哪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曼德拉效应”,演义中其实交代了李儒的结局。董卓大闹凤仪亭后,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有了裂痕,李儒建议董卓把貂蝉赐给吕布。董卓先是同意,后又后悔了。李儒追问此事惹得董卓老大不高兴,说你怎么不把你妻子送给吕布。李儒碰

  • 曹操的优势比刘备好,为何诸葛亮最后选择跟随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

    最主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有政治洁癖。也就是说诸葛亮有匡扶汉室的想法。汉献帝的“衣带诏”大白天下之后,曹操就是名副其实的汉贼,有“洁癖”的诸葛亮不可能去保一个汉贼。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小原因。1、能当谋士的一般都是出自士族大家,拖家带口的比较多,他们出

  • 《道德经》全文及翻译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

  • 贾政的人物性格,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政

    贾政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但是他并不喜欢人人都喜欢的贾宝玉,甚至还打过他,这不免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脾气很火爆的人,其实贾政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从小喜欢读书,并且十分孝顺,所以贾政有着很多让人值得捉摸的性格,那么贾政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呢?贾政为什么会打宝玉呢?贾政的人物性格贾政是荣国府中的二老爷,

  • 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是谁?才女林黛玉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林黛玉,陈晓旭,蒋梦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小说里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而《红楼梦》又是中国经典的名著,所以有很多导演将它拍摄成了电视剧,而女主角林黛玉的扮演者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的一颦一簇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那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是谁呢,身为才女的林黛玉有着怎样的结局,她是怎么死的呢?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是谁在红楼

  •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的原文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病中游祖塔院,苏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治愈诗。在诗中,苏轼开出了大宋史上最佳治病秘方安心,治愈世人近千年。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心境”。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有一

  • 倚天剑与屠龙刀最后去了什么地方?又在何人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倚天剑,屠龙刀最

    倚天剑总共有两把,一把传说是三国曹操的佩剑,还有一把是金庸小说中的倚天剑。倚天剑与屠龙刀都是天下至凶之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是不祥之物。张翠山与殷素素都是因为屠龙刀而死,由此可见一斑。倚天剑下的明教亡魂更是不计其数。宝刀屠龙,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尊。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是江湖中人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