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同“享”)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通“摈”)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译文:武王回朝后召见天下九州长官,带他们登上豳(bīn)城附近的制高点,远远地向殷商的国土眺望。武王回到镐京后,经常夜不能寐。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兄长为何失眠呢?”武王说:“告诉你吧:上天不再庇佑殷商,从我没出生到现在也就六十年,殷商从繁华之地变成怪兽成群,害虫遍野的萧条之地。正是上天不庇佑殷商,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庇佑使的殷商能够建国,殷商前前后后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虽然说不上政绩光著,但也不至于灭亡,使殷朝维持至今。我不能使上天赐给周朝的国运永葆不变,哪里顾得上睡觉呢?”
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的国运永葆,依上天的旨意就要找出所有不知天命的恶人,惩罚他们,像对待纣王一样。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我们故土的安定,要处理好各项事务,直到我们的功德光耀四方。从洛水拐弯处直到伊水拐弯处,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后氏定居的地方。我观察了这一片地区往南可见三涂山,往北可见岳北山,回首可以看到黄河,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洛水、伊水地区,这里应该是天下中心,是各建都的好地方。”武王于是对在洛邑修建周都进行了测量规划,然后离去。周人现在在华山南面养马,在桃林区域养牛,武王还解散军队,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译文:武王伐纣胜利后的第二年,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转移话题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觉得自己不太厚道,人家都亡国了还对着人家提杀人诛心般的问题,所以又故意询问了天地自然规律的问题。
武王病重,但是天下还未安定,宗室贵族非常恐惧,怕武王突然病逝会导致政局不稳,都在虔诚地为武王占卜祈福,周公更是斋戒沐浴,祷告上天,为武王消灾除邪,愿意用自己去代替武王,就这样武王的病渐渐好转。可能是回光返照,不久后武王还是病逝了,太子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通“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通“馈”)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同“返”)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译文:成王继位时年纪尚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天子摄行国政。管叔、蔡叔等武王的兄弟们怀疑周公想篡位,又受纣王的儿子武庚蛊惑,管叔、蔡叔就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旨意,率军平定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实际上是微子启,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周公将殷商遗民聚集起来,然后将这些殷商遗民封给了武王的幼弟,即卫康叔。
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得到一颗二苗同穗的禾谷视为祥瑞,把它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周公在征途中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起初,管叔、蔡叔背叛了周朝,周公前去讨伐,经过三年时间才彻底平定,所以先写下了《大诰》陈述了东征讨伐叛逆的合理性;接着又写下了《微子之命》,封命微子继续殷后;写下了《归禾》、《嘉禾》,记述和颂扬天子赠送嘉禾的事迹;写下《康诰》、《酒诰》、《梓材》,下令封康叔于殷,训诫他戒除嗜酒的毛病,教给他为政之道。这些事件的经过都记载在《鲁周公世家》中,周公摄行国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便还政于成王,自己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