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蹇蹇匪躬
【成语拼音】jiǎn jiǎn fěi gōng
【成语注音】ㄐ一ㄢˇ ㄐ一ㄢˇ ㄈㄟˇ ㄍㄨㄥ
【成语释义】 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
【成语出处】《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
【近义词】蹇之匪躬 蹇谔匪躬
【反义词】
【成语造句】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成语故事】
《周易.蹇卦》
蹇卦
(水山蹇)坎上艮下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初六,往蹇来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往蹇来反。
六四,往蹇来连。
九五,大蹇朋来。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译文:蹇卦:往西南方走有利,往东北方走不利。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占得吉兆。
初六:出门时艰难,回来时安适。
六二:王臣的处境十分艰难,不是他自身的缘故。
九三:出门时艰难,回来时快乐高兴。六四:出门时艰难,回来时有车可坐。
九五:经历了许多艰难,最终赚钱获利。
上六:出门时艰难回来时欢喜跳跃。吉利。有利于见到王公贵族。
【成语接龙】蹇蹇匪躬>躬体力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上神密>密不可分>分一杯羹>羹墙之思>思前想后>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