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秋月寒江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成语秋月寒江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11 更新时间:2023/12/25 23:11:16

【成语名字】: 秋月寒江

【成语拼音】: qiū yuè hán jiāng

【成语注音】: ㄑㄧㄡ ㄩㄝˋ ㄏㄢˊ ㄐㄧㄤ

【成语释义】: 明亮皎洁的秋月,寒清澈的江水。比喻有才德的人内心明净清澈。

【成语出处】: ·黄庭坚《赠别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心地。

【近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成语造句】:

1、做人当有远大理想,襟怀秋月寒江,性如晴云秋月;为人当心系河山祖国,身要脚踏实地,行忠孝节义。

【《赠别李次翁》】 :

宋代 黄庭坚

利欲熏心,随人翕

国好骏马,尽为良。

不有德人,俗无津梁。

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映彻万物,玲珑八窗。

于爱欲泥,如莲生塘。

处水超然,出泥而香。

孔窍穿穴,明冰其相。

维乃根华,其本含光。

大雅次翁,用心不忘。

日问月学,旅人念乡。

能如斯莲,汔可小康。

在俗行李,密密堂堂。

观物慈哀,涖民爱庄。

成功万年,付之面墙。

草衣石质,与世低昂。

【成语接龙】:

秋月寒江→江山如故→故人之意→意兴盎然→然荻读书→书香门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满则亏→亏心短行→行不从径→径行直遂→遂心快意→意转心回→回味无穷→穷形极相→相貌堂堂→堂堂正正→正言厉色→色色俱全→全神灌注→注玄尚白→白首同归→归根到底→底死谩生

标签: 秋月寒江成语

更多文章

  • 成语恃才傲物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怎么造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恃才傲物

    【成语】 恃才傲物 【拼音】 shì cái ào wù 【释义】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意思是指仗着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众人 也指自高自大。 【出处】 《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

  • 成语感篆五中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感篆五中

    【成语名字】:感篆五中 【成语拼音】:gǎn zhuàn wǔ zhōng 【成语释义】: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迹等 【近义词】

  • 成语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物物而不物于物

    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语出《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 第二个“物”为名词,即

  • 成语蹇蹇匪躬是什么意思?怎么读?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蹇蹇匪躬

    【成语名字】蹇蹇匪躬 【成语拼音】jiǎn jiǎn fěi gōng 【成语注音】ㄐ一ㄢˇ ㄐ一ㄢˇ ㄈㄟˇ ㄍㄨㄥ 【成语释义】 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 【成语出处】《易·蹇》:“

  • 成语以狸饵鼠是什么意思?怎么读?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以狸饵鼠,成语

    【成语名字】以狸饵鼠 【成语拼音】yǐ lí ěr shǔ 【成语释义】 狸:猫;饵:诱。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

  • 二十四鬼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二十四鬼

    1、魑:读音: chī 魅原来写作螭,指的是山里的妖怪。 2、魅:读音: mèi 魅在古文中译做魁,被比喻成老物精也,说的是经的历漫长岁月后所化成的妖怪; 善于迷惑的妖精 “魅”,一个“鬼”,一个“未&rdquo

  • 成语舌挢不下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舌挢不下

    【成语名字】:舌挢不下 【成语拼音、注音】:shé jiǎo bù xià 、ㄕㄜˊ ㄐㄧㄠˇ ㄅㄨˋ ㄒㄧㄚˋ 【成语释义】: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ldq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

    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分为五更: 一更:19:00-21:00 二更:21:00-23:00 三更:23:00-01:00 四更:01:00-

  • 成语土龙刍狗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怎么造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土龙刍狗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刍:喂牲口的草。土制的龙,草扎的狗,是古代祭奠的用品,用以乞雨。比喻尊贵于一时,却只是徒有其名,并无其实,名不副实。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杜微传》:“微自乞老病求归,亮(诸葛亮)又与书答曰:&

  • 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的艺术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傣族剪纸艺术

    傣族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剪纸艺术的图案造型,傣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传承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一、傣族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傣族人口众多,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艺术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