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氤氲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词语出处是什么?

氤氲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词语出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4/2/4 5:21:46

【词语名字】:氤氲

【词语拼音】:yīn yūn

【词语意思】: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近义词】:缭绕 洋溢 磅礴 充溢 暮霭

【反义词】:清晰

【词语出处】

《白虎通·嫁娶》引《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例句】

1、烟云弥漫的样子。

《白虎通·嫁娶》引《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氤氲”亦作“絪緼。”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骊连、栗陆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

《旧唐书·李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松乔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

2.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曹植《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汉武帝获寳鼎於汾阴,将荐之甘泉 。鼎至中山 ,氤氲有黄云盖焉。”

苏味道 《咏雾》:“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画皮》: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

《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3.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李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沈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李愚《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标签: 氤氲

更多文章

  • 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成语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施效颦,成语

    【成语名字】:东施效颦 【成语拼音】:dōngshī xiàopín 【成语意思】 (东施:越国的丑女。效:模仿。颦:皱眉)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的样子皱眉。比喻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效果适得其反。亦為模仿别人的谦辞。 【近义词】:照猫画虎、生搬硬套、邯郸学步 【反

  • 附庸风雅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成语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附庸风雅,成语

    【成语名字】:附庸风雅 【成语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意思】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近义词】:见风使舵 【反义词】:温文尔雅 【成语出处】 先秦《诗·序》:“凡《诗》之所谓风者,

  • 两汉时期道家思想与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汉时期,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达到了极盛的发展,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道家思想家如老子、庄子等相继涌现,他们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创造了许多精深的思想和理论。 本文将探讨两汉时期道家思想与文化的兴盛,旨在深入了解和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文化

  • 直言贾祸是什么意思?成语典故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直言贾祸,成语

    【成语释义】:比喻直言不讳,会招至祸患。直:直爽;贾(音gǔ):买,这里指招致。 【典故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同他的先祖晋灵公一样,是个昏庸无道的国君。他不把振兴国家的事放在心上,专与那些阿谀逢迎之人为伍,疏远、打击贤德和敢于进

  • 怀铅提椠成语释义是什么?典故出处来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怀铅提椠,成语

    【成语释义】:铅:石墨。椠(qiàn):古代用木削成的以备书写用的版片。指怀里揣着石墨,手里拿着木简。形容辛苦的采访和著述。 【典故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 在西汉时,蜀郡成都有个读书人名叫扬雄。非常擅长写静赋,通晓各种古文奇字。后来,汉成帝召他到长安,担任

  • 成语诟如不闻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诟如不闻

    【成语释义】:被人辱骂了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诟:辱骂。 【典故出处】:宋代陈长方的《步里客谈》。 【成语故事】:宋朝的富弼被后人称为富文忠公。他少年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别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啊!”他毫不在意,说:&

  • 墨突不黔的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成语典故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墨突不黔,成语

    【成语释义】:烟囱没有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形容奔忙的情形。突:灶突,就是灶上的烟囱;黔:黑色。 【典故出处】:东汉班固的《答宾戏》。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墨翟,创建了墨家学派。他主张“兼爱、非攻”,呼吁平等互爱,经常奔走四方,到处宣扬他的主张。 由于墨

  • 前车可鉴的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成语前车可鉴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前车可鉴,成语

    【成语释义】: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前车:前面的车子;鉴:引申为教训。 【典故出处】:《汉书·贾谊传》。 【成语故事】:公元前179年,代王刘恒继承皇位,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是汉代比较有名的明君。他即位以后,首先整顿内政,然后就是抵御外族侵略。因此他很注重任用人才。

  • 恫瘝在抱是什么意思?成语恫瘝在抱的出处是什么?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恫瘝在抱,成语

    【成语名字】恫瘝在抱 【成语拼音】tōng guān zài bào 【成语注音】ㄉㄨㄥˋ ㄍㄨㄢ ㄗㄞˋ ㄅㄠˋ 【成语释义】 指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与许抚部书》:"执事恫瘝在抱,诚欲继睢(suī)州、桂林之业。"

  • 群雌粥粥的成语释义、用法、出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群雌粥粥,成语

    【成语名字】群雌粥粥 【成语拼音】qún cí yù yù 【成语注音】ㄑㄩㄣˊ ㄘㄧˊ ㄓㄡ ㄓㄡ 【成语释义】意思是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成语出处】唐·韩愈《琴操·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