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怎么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规定了取得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不久之后,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并于两天后进驻北平。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筹建成立新中国,各界代表662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从革命任务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从国家发展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主宰国家、统治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中国周朝以前的历史书?
我国历史从商朝晚期过度到信史时代,三皇五帝、夏朝没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记录,更不用说史书了。商朝文字逐渐发展,人们会把文字记录在甲骨及重器上面,用于占卜和记事,所记之事也仅是一个片段。周朝开始设太史记录国家史事,史书在当时属于官书。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可见先秦史书除了秦史都已被秦火烧尽。所以先秦之书,有经、子、集三部而无史。
东周时代学者或行走天下,或著书立说,或广收弟子。留下的经、子、集中可以找到许多前朝史事的记录。这也是后人了解周朝之前历史的根据,至于越往后来,杜撰越多。相关书籍:《周书》、《尚书》、《管子》、《吕览》等。
要从这些古书中获取周前历史可以说事倍功半,更方便的是从后人所著史书中了解。其中圭臬当属《史记》,因司马迁时代距古史较近,所考事迹较为可信;还有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此书也载录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史事;魏晋谯周《古史考》,为考订《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竹书纪年》争议较大,真伪未可知;南宋罗泌撰有《路史》,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近代有吕思勉先生《先秦史》,史料详实,非常有用。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的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国民国成立的历史是什么?
标志着封建帝制的基本结束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政体。使资本主义的进步思潮开始深入人心。从今天来看,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从皇权社会走向党权社会的开始。
经济上,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
社会生活上,革除一系列的封建旧俗,例如蓄辫、缠足、三跪九叩等,开始引入新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教授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也对传统的优秀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给后来造成不良影响,直到今天。
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大事?
1、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8月26日,从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传出一个令全国惊喜的消息,他们联合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了。
这是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堪称中国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当年8月号《新华月报》对此做了报道。
2、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中173公斤运行轨道倾角685度、近地点4391km、远地点2348km。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3、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
4、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发掘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这一陶俑坑是当地农民在抗旱打井过程中发现的。随后,考古工作者同当地农民一起进行了勘探、清理。经探测,整个陶俑坑东西长110米、南北宽60米,深4.6米,总面积为12600平方米。
从1974年7月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陶俑坑的东端,已经试掘清理了南北60米、东西16米、深4.6米,约1000平方米的范围。发现东面有5个斜坡门道,进门后,南北宽达60米的地面上整齐地排列着3列72路横队,共216个武士俑,脸面一律朝东。
武士背后,整齐地排列着蔚为壮观的40路纵队。因为当时挖掘面积东西长只有16米,40路纵队武士俑只出土一小部分,计有314个,陶马24匹。
5、1977年:重启高考之门
1977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重启关闭10年之久高考之门的序幕,就在这次会议上拉开了。邓小平在听取高校代表的意见后,果断决定“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就从今年开始。
邓小平在有关高等学校招收新生文件的送审稿中,对高考招生的政审条件作了大段删改。他明确指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中国商飞成立历史背景?
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将大型飞机项目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
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成立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
2006年9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论证委员会。
2007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7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有关情况的汇报,决定成立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
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并揭牌。公司最大股东国务院国资委,出资60亿元,持股32%左右;上海市政府投资成立的国盛集团出资50亿元,占股26%;其余股东为中国一航、中国二航及宝钢、中铝、中化等大型国企。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出任公司董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出任总经理。
1860年以前中国的历史背景?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战战北京后,于10月6日战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法军队洗二天后,向城内开进。
第二次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历史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历史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耍挨打。所以我们要强大,让世界嘱目。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从国家发展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革命任务看
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从世界角度看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上发生的最有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一系列国家继俄国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又一个伟大胜利。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严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从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对于改变世界力量格局,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久远的影响。由于国情的相似,新中国的诞生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被压迫民族的影响力尤其巨大,直接推动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济历史回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实行类似于苏联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被称作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实行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趋向严重。
自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体制由旧有的不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的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与日韩模式相似。
在这种改革下,在农村实现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农业合作社,工业企业中的企业领导层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允许私人经营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并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外资。
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GDP总量世界第四,人均GDP从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00美元,对外贸易规模世界第三,173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二(次于美国),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发动机,外汇储备8000亿美元,2006年经济竞争力排名世界第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