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名“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为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又称公孙鞅;后秦王将商地封给他,后人称之商鞅。
1、公孙鞅的由来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八年》记载:“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资治通鉴》中出场时的名字是“卫公孙鞅”。根据《广韵》的记载:“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
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君的儿子,被称为“公子XX”。如公子虔、公子等,这些“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XX”。也就是说,“公孙”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
2、卫鞅的由来
按《资治通鉴》记载:“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换言之,商鞅是某一个卫国国君的后代。庶孙是相对于嫡孙而言,指国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后裔。那么,商鞅的姓、氏应该和卫国的国君相同。
卫国第一代国君是康叔封,姬姓,卫氏,名封,又名康叔、卫叔封。按照“以国为氏”的惯例,姬封最初应为康氏,改封为卫国国君后,应该改为卫氏。
商鞅作为卫国国君的后裔,应该是姬姓、卫氏。因此,称呼商鞅为卫鞅、姬鞅都都可以。
扩展资料:
商鞅称呼的由来: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商鞅亡于公元前338年,时隔100年之后,李斯作为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就是让人明白,这个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卫鞅,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简化称谓。
卫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资治通鉴》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两次称卫鞅为“商鞅”,此时,商鞅还没有受封,应该称呼卫鞅更准确。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的名字取得最好听?
如今宝宝出生,做父母的都想给宝宝取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其实,在古代的历史上,就有出现过很多名人,不仅有所成就,而且名字也很好听,一起来看看吧。
1,武则天
武则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人物,光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就觉得很霸气,她是女子出生,十四岁的时候进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赐名“媚娘”,后人称为武媚娘,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女子身份登上皇位的人。
2,扶苏
扶苏是秦国的公子,这个名字就非常的有诗情画意,他的名字是来源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是一种花的名字,他的母亲很喜欢这个花,当时秦始皇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因而给他起了扶苏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意义。可见当时秦始皇对扶苏的母亲也是很有情有意,这个名字不仅寄托了他对扶苏母亲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扶苏的期望,希望他像橡木一样刚正。
3,赵飞燕
这个名字非常现代化的感觉,她是汉成帝的皇后,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美女,相传赵飞燕身如轻燕,体态非常的轻盈,仿佛可以在人的手掌上跳舞一般,所以才有了飞燕这个名字。
4,高渐离
高渐离是擅长击筑而出名,因他的好友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而身亡,所以高渐离对勤王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勤王把他的双眼刺瞎之后,把他带进宫中演奏,他当时抱着要为挚友报仇的心态演奏,最终送命。由于他对挚友的一片赤诚,因而显得这个名字更加的动人心弦,也更增添了一丝悲伤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