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长的火车?
目前中国运行最长的火车应该是大秦线上运行的三万吨级的重载列车,机车与车辆总长度接近31000米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火车?
新丝绸之路的欧亚铁路上的火车,有二百多节,十个车头
火车历史-火车的历史发展/火车的起源、发展过程?
火车依靠装有动力机械的机车(俗称火车头)牵引一节节车厢,在铁路上行进。火车是现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运送旅客外,火车还是长途运送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负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此外,在大型的煤矿、工厂里,也利用火车完成内部的运输任务。火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出现的火车是在1814年由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到1825年,他制造的“动力”1号机车创造了当时陆行驶的最高速度,每小时24千米。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火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欧洲各国及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人类从此进入了铁路时代。火车和铁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更快地进行长途旅行,可以更轻易地从很远的地方得到所需的物资并把产品运送到远方去销售,这些都大大推动了生产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火车发展的初期,火车的动力主要由机车上的蒸汽机提供,机车上必须携带蒸汽机工作所需要的煤和水,这样的机车称为蒸汽机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火车已不再使用粗笨、效率较低的蒸汽机,而采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产生动力,这样的机车分别称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有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两种,都是自身携带燃料,用内燃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牵引火车前进。电力机车则是靠沿铁轨建造的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具有控制方便、速度快、污染小的优点。电力机车除了能在地面上行驶外,一些城市中修建的地下铁路也都是电力机车牵引。铁路是专为火车行驶修建的。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枕木可以把火车经过产生的压力均匀地传到地面。铁轨的横断面是“工”字型,这样既有足够的强度,又节省了材料。火车的转向也是由铁轨引导的。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是1881年在唐山制造的。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铁路建设者为创建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中国目前可以自己设计、生产、维修各种机车,并在1988年结束了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进入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火车的时代。目前世界上的火车已主要由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火车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速度最高能达到每小时500多千米,而且还将继续提高。尽管今天汽车和航空运输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火车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高速火车发展历史105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火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高速火车的实际应用发源于日本。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并在1964年开通,全长515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210公里,称为东海新干线。随后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公里。1982年,大宫至盛冈间465公里的东北新干线开通,同年11月,大宫至新泻间的上越新干线也开通运营。1970年,日本制定“全国新干线火车网建设法”,1972年日本运输省又规划了五条新干线:北陆新干线(东京-大阪-富山)、东北新干线延长线(盛冈-青森)、九洲新干线(博多-鹿儿岛)、长崎新干线(博多-长崎)、北海道新干线(青森-札幌)。法国高速火车称TGV(TrainaGrandeVitesse法文超高速列车之意)。法国国铁(SNCF)从1950年开展高速火车技术研究,1955年研制的样车试车,就创造了当时的世界最高记录-火车时刻表时速331公里,使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法国高速火车实际运营开始于1967年,稍晚于日本。但法国国铁不断改进,使TGV的速度不断创新,1981年,一列由七节车厢组成的TGV列车创下了火车时刻表时速380公里的新记录。1990年,第二代TGV列车又以515.3公里的火车时刻表时速刷新了世界记录,冲破了被称为极限的375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使TGV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72年法国完成了编号为TGV001的原型列车,最高火车时刻表时速318公里。1981年第一代TGV-PSE创造了火车时刻表时速380公里的记录。1990年,一列由两辆动车、三辆车厢组成的第二代TGVAtlantigue以515.3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法国TGV线路目前分为三部分:巴黎东南线(TGVPSE),由巴黎至里昂运行3小时50分,火车时刻表时速260公里。大西洋线(TGVAtlantigue),由巴黎通往大西洋岸,火车时刻表时速300公里,载客由第一代368人提高到485人。后续线路包括TGVNord、TMST、PBKA。TGVNord从巴黎到里昂并穿越英伦海峡进入英国。另有支线到布鲁塞尔,并将延伸至阿姆斯特丹、科伦、法兰克福。TMST由巴黎至伦敦。PBKA是由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巴黎到布鲁塞尔到科伦的线路,后来荷兰也加入,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德国高速火车称为ICE(InterCityExpress)。1979年试制成第一辆ICE机车。1982年德国高速火车计划开始实施。1985年ICE的前身InterCityExperimiental首次试车,以317火车时刻表时速公里打破德国火车150年来的记录,1988年创造了火车时刻表时速406.9公里的记录。1990年一台机车加13辆车厢的ICE列车开始在Wurzburg-Fulda高速火车试运行,火车时刻表时速为310公里。1992年德国火车以29亿马克购买了60列ICE列车,其中41列运行于第六号高速火车,分别连接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运行火车时刻表时速200公里。目前,德国已建成高速火车1000多公里,到2000年,德国计划建成11条高速火车。
火车的历史发展?
18世纪末蒸汽火车发明
1960年以柴油引擎为动力的火车
1960以后在比较进步的都市,火车早已电气化
20世纪初电气化火车重量轻、速度快、污染少、噪音小,最主要的火车
1828年,期蒂芬逊和他的儿子共同制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并参加了一次比赛。当时有3台机车参加比赛,其中一台在比赛开始不久,锅炉接缝的地方便破裂了;另一台走了40多千米因汽缸破损而停驶;只有“火箭号”机车以每小时22千米的平均速度,牵引着10多吨的货物,跑完了112.6千米的路程,顺利地到达终点,获得了冠军。此后,火车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各国相继发展起来。
火车刚出世不久,跑得比较慢,本来就对火车冷眼相待的一些马车主,更加傲气起来,经常要跟火车比个高低,以显示他的马车跑得快。然而,马车有时的确会扬扬得意地跑在火车的前头,这就进一步促使人们对火车进行不断改进。
早期的蒸汽机车,外形各种各样:有的像个压路机,有的与四轮马车相似(如英国“一号蒸汽机车”),有的和原始的汽车类同……这些机车的运载能力都还不大,跑得比马车快不了多少。由于它们都是用煤炭或木材做燃料,行驶时锅炉里的火焰熊熊,烟气冲天,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它称做“火车”。它虽然“吃”的是“粗粮”煤,但力气很大,而且煤的成本又较低,来源丰富,因而蒸汽机一直延用了很长时间。
作为工业生产发展产物的蒸汽机车,自然就要受到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它们纷纷修铁路,造火车,很快便使蒸汽机车风靡全世界。到19世纪中叶,这股筑路造车风掀起了热潮,英、美、日、德等国除了自己制造蒸汽机车外,感到修筑铁路有利可图,便向世界各地宣传推销,承揽修路造车工程,从而使火车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中国答礼的历史?
答礼[dálǐ]
答礼,读音为dál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回礼、还礼。出自《史记孝文本纪》。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水浒传》第三二回:“武松慌忙答礼道:‘却甚是冲撞,休怪休怪!’”
《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对国王拱手道:‘老孙还有一事奉上。’国王答礼道:‘神僧吩咐,朕即从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慌忙答礼道:“这几日在那里去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来求和,然后挑战。子若至楚军,也将和议开谈,方是答礼。”
《红楼梦》第一回:“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
《汉书儒林传序》:“於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颜师古注:“答礼,谓有问礼者则为应答而申明之。”
中国的辉煌历史?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
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3、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架飞船,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
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个小型空间站。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国纸尿裤的历史?
所谓“尿不湿一代”其实就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婴儿逐渐开始使用纸尿布之后生长的一代人。
它一面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尿布的烦琐提供了服务;另一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时间,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泄的可能。“尿不湿”的逐渐被采用其实自有其象征意义,它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的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猫的历史?
世界最早对猫类的记载及文献是中国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当中内容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但诗句中将猫与熊、虎等并列在一起,似乎不是指家猫。战国时《庄子秋水》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狸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但若把猫和良马对比,则很有可能是指家猫。直到西汉初,据《礼记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确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已肯定猫为家畜,驯化了。埃及在大约3000年前出现被驯化的猫,最早是由尼罗河上游住民驯养,帮助捕猎小动物。其后埃及的农业发展,让食物有了剩,鼠患爆发,养猫灭鼠这件事才终於日益突出,乃至制订法律规章加以保护猫,杀猫者将处以死刑。贵族所饲养的猫死后将涂上香油,达到防腐目的,并葬以石棺。
中国好客的历史?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文当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好客、真诚待客: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毛泽东招待美国友人斯诺,用自己种的菜和亲自养的鸡,他自己都舍不得吃。
中国黑猪的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的猪都是黑猪,这种猪是来自中华大地的本土的品种。
河姆渡时期出的猪纹陶钵显示,当时的猪长着长吻、长鬃和獠牙,正处于野猪至家猪的过渡时期。东周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猪尊则吻部变短,背部仅有短鬃毛,四肢与躯干相当肥硕,可见其已经彻底被人类驯化成为了家猪。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中也有"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样的文字记录。
黑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其优点十分明显,脂肪分布均匀,肉质细腻,进而导致黑猪肉的口感十分香、醇。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根据黑猪肉的一系列优点,研究出了回锅肉、东坡肉等流传了数百年的经典美食。
不过黑猪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它生长周期长,且由于肉质细腻紧密,因此个头普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