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66 更新时间:2024/1/24 9:58:22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天人合一”新解》中认为,“天人合一”,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

季羡林主张“天人合一”思想拯救西方,在季羡林看来在西方文化主宰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灾害如果不能克制,则用不到一百年,人类势将无法生存下去。季羡林开出的药方就回归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最主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季羡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声称既然能搞“西化”,为什么就不能搞“东化”呢?

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受《易经》的影响。杨振宁的结论就是,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振宁早在1983年香港大学一场题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演讲中就认为,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5个原因是:中国近代缺乏资本主义,中国传统学术偏重于人文哲学,中国古代教育缺乏“自然哲学”内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古代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传统。

杨振宁的观点并非是孤例,代表了科学界对中国传统哲学东方思维的看法。1953年,爱因斯坦在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的复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1922年《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中说得干脆,“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

文化学者良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之所以为君主专制,就是因为它的哲学根基为‘天人合一’;而西方的民主政治,不论在古希腊罗马,还是在近代社会,都是因为其‘天人相分’的思维模式。最为明显的例子是科学。西方人自古具有科学理性,就是因为他们将自然当作客体化的对象来看待和研究,寻问其究竟;中国人的科学理性一直未能培养起来,就在于他们那‘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从不把外物对象化、客体化,自然也就不可能去寻问自然的奥秘。”(《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页)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问题,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中国的历史影响之大人所共知。季羡林理解的“天人合一”就是讲人与大自然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季羡林对“天人合一”的理解过于简单偏颇,还赋予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实际上严重脱离了“天人合一”的本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很少指称大自然,将“天人合一”仅仅诠释为人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表达,事实上相当片面和肤浅。

历史学家葛剑雄认为,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葛剑雄《古今之变》)

“天人合一”之“天”主要有神灵之“天”、义理之“天”、人格之“天”;“天人合一”之“人”,或为人力、人道、人为、人欲。历代对“天”的诠释,冯友兰概括为五种: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

“天人合一”早期思想,是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后来“天人合一”逐步发展演绎,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达到成熟。

学者徐友渔认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并不是生态伦理。他说:“其实,把‘天人合一’说成是生态伦理或自然保护哲学是曲意解释。这个观点最早出现时,天是一种人格神,在汉朝董仲舒那里天是百神中之大君,天人合一论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只有在庄子那里,才勉强符合上述解释,但它从未起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作用。”(徐友渔.《90年代社会思潮》)

季羡林想用“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解决生态危机,有点自作多情。季羡林可能不知道,我们天天喊着天人合一,世界碳排放总量却是居世界第一,我们的环保压力比西方大得多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普遍的关注,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和平运动的发展迅速,生态伦理思想的诞生,促进了环境立法。环保问题,已经成为西方打压中国的重要工具。

“天人合一”思想不是中国独有的,季羡林承认印度也有。北大的王铭铭也说过,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祖宗也是“天人合一”的。(王铭铭《天人合一”与“他者”:为回应某些论述而做的准备工作》)

历史学者何兆武指出,“天人合一曾被有些学者认同为中国哲学的特征。但古今中外又有哪一家的哲学不是以指向天人合一为自己的归宿的呢?甚至于不妨说,凡是不归本于天人合一的,就不是哲学。所以天人合一并不属于某个民族或某个哲学家的特征。它是一切哲学家的本质和鹄的,问题只在于各有其不同的思想方式和论证。”(何兆武《关于康德的第四批判》)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天人合一”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就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人类顺应“天人合一”而形成一种和谐,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法

  • 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自哪里?人有办法做到天人合一吗?若能怎么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邀请个人浅见天人合一是乎来自道家理念人有做到天人合一吗?天人合一应是道家透过修炼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人是否有办法做到看个人修炼功夫吧怎么合?修炼功夫达到了将身心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境界@今日头条@悟空问答我对天人合人有两个认知:一、天与人本就是一体,人生在天地中,天地也在人的意识中,你中有我,我

  • 如何理解儒家的天人合一?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有谁提出过天人合一?儒家《论语》有“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孔子弟子颜渊死了,子曰“天丧予,天丧予”,没一点天人合一的意思呀。儒家经典《易经》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人求天保佑,离天人合一还差一大截呢。儒家托名孔子《易传,文言》解《易经》乾卦,有大人即圣人四合一,不过与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夫大

  • “天人感应”是谁提出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哲学命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最讲天人感应,其讲究天地人三才,周武王曾说:人乃万物之灵,说得就是人最懂天,最知道怎么与天打交道,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皆是顺应天意,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求人正其心,守其道,顶天立地,只有这样老天才会保佑你,不然老天保佑什么样的人呢?其次,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在那个物质匮乏,生产力

  • 庄子的“天人合一”你是怎么理解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这句话,是理解“我”与天地的关系,理解“天人合一”的一个前提.按照现代宇宙论的说法,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大爆炸中产生的.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小我”.之后,宇宙通过漫长的进化,几十万年以前开始有了人类,而今天有了我们自己,即我们的

  • ‘’气‘’在古代哲学思想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气:古代用度量,霸道。是什么,搏之不得,呼之即出,吸之就来。营卫之气。一天不吃不喝死不了人,不呼吸呢?这是小气。大气呢?出了大气层以上还用气这个字吗?那称天象。能找到有的星球就可生万物。气中有多种可生物质,不只是氧,待发现吧。哲学,阴阳二气。国气数,家气数,人气数,新气象,皓然之气,低下俗气,污浊之

  • 现在学习古希腊哲学还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阶段哲学,但也是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的基石,其哲学思想对当今的我们仍然有重要意义。一.论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世界本原论辩大会开始。甲方代表泰勒斯登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物质元素如水、气、火等构成,反对抽象的神创论。乙方代表毕达哥拉斯登场,他认为世界是一些抽

  •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道”的?道家哲学对你的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一直不敢随意回答。因为我太喜欢、也太推崇道家哲学了。工作十几年来,道家哲学和马哲共同指导我的工作生活,成为我的人生信条与指路明灯。但越是这样就越不敢乱说,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已融入我的血脉中反而表达不好了。正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是

  •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一、自然观“系统化、人情化自然”的设计思想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系统化的自然环境,二是人情化的自然环境。二、儒家哲学思想“建立秩序”的设计思想儒家思想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儒家的哲学准则,即系具有严格空间秩序。一方面借题

  • 哲学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智慧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谈论哲学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认识,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功能,世界观决定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