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就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人类顺应“天人合一”而形成一种和谐,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法则。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孔子,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
人们合理运用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获得自然界种种。
譬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就是运用人和自然界相应所获得的结果,所以,天人合一,不只是一种境界,更是科学。
传统医学更是讲究天人合一,《内经》把自然界看作大宇宙,人体自身就是小宇宙,大的生存环境和人体息息相关,人类只要顺应自然法则,人就不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