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讲吧:“儒佛道,三流合一,形成我国文化整体。于是也就奠定了国人的思想底蕴”。以此为据!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国人的每一言一行的思想表达,不在儒家的范畴,即在佛家的范畴,或在道家的范畴之内。去意识一下《道德经》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它和《四书五经》等孔孟书一样,在古代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跟西方人心中的《圣经》差不多。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的哲学地位?
《黄帝内经》的核心是《运气学九卷》主要讲“五运六气”。有读懂的吗,那些所谓大师,哪一个不是照本宣科抄来抄去。拿着天干地支算年月日,这些书呆子从几千年前到现在有一个去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来历依据吗
黄帝、岐伯假若泉下有知那他们一定会被当代人自作主张、泥古不化的行为来给气得暴跳如雷,虽然二人早已修炼的不在轻易动怒!
以“九针为蓝本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内经》,它的宗旨本来是要完成“祛病延年的这一终极目标的。只是受古人所处时代生产力发展低下的影响,以致才造成了一直以来他们在对个人机体组织的结构形态、功能作用上的一个认知缺失的状况存在着,就更不要说来对于病因的认识了。
正是基于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因而“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等类似的说法才会大行其道。试想如果是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来给我们提供帮助地话,有谁还会再去认可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的这种说法呢?
而“阴阳五行的被引入则完全是《内经》中的一个败笔,虽然它是出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迫不得已而为之。但人体自有其真实的一套生理机制在运行,你发现不了这只能说明自己的无能(毕竟有人发现了),然而要用一套在人体上未经验证的“辩证法就来替代掉真实的生理运行机制,这种行为显然是愚蠢至极的。
黄帝、岐伯的本意就是想通过《内经》来治病救人,然而后人竟把《内经》来给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上,这恐怕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而且也违背了他们创编《内经》的初衷。倘若把《内经》来束之高阁后还要接受着世人的无情吊打地话,那“岐黄二人一定会跑出来撕碎《内经》的。这就是一群不争气的子孙所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