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古代的命名都用生僻字晦涩难懂?例如12律吕、28宿、龙的9子以及周易里的文字?

为什么古代的命名都用生僻字晦涩难懂?例如12律吕、28宿、龙的9子以及周易里的文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785 更新时间:2024/1/21 19:28:00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生僻字,大多是因为笔画太多。这就涉及到简体和繁体的问题。

汉字先后经过了四次简化,我们用的汉字,有些和它本来的写法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今天觉得简单的很多汉字,其实它本来也很难写。例如“一”写做“壹”,“龙”写做“”,笔画多了多少倍。

像“”龙的儿子”“12律吕”等这些专有名词,平时生活中不大用,多为学者研究时使用,因此最大限度保留了它本来的字体。

另外,我们觉得晦涩难懂的,在当初那个时代或许就是通俗易懂的。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会打上时代的特征。像“建国”“红卫”这样的名字,今天看起来好土,在当时就是时髦。

鲁迅为什么会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会不相信:中国现代学家、爱国先锋、思想深刻峻的鲁迅先生,怎么可能会说出这种草率、轻浮的话?这不是砸自己饭碗、自塌人设吗?!

首先,可以确证的是,我们很多人尊敬的鲁迅先生,确实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话。

《鲁迅论语文改革》中是这样说的: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他还在《关于新文字》中说到:

“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是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费时一二十年,终于学不会的也多得很。”

吃惊之,我们会追问:鲁迅为什么会说这种话?

我想了想,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汉字的独特性及复杂性,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

汉字的独特性及复杂性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了解汉字变迁的人知道,在造字原则上,汉字从表形、表意,发展到形声;在形体上,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除极个别汉字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由此,汉字成为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具有独特的丰富含义和文化魅力。

也正因如此,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难学、难写的文字,没有之一。

很多外国人觉得汉字难学、难写。这不是因为他们蠢笨、智商不够,而是汉字的结构思维复杂。

这样说,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好笑,甚至骂我。

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被教导、熏陶学习这种文字,觉得并不难,其实是习惯成自然。

汉字的普及难度如,我们可以从一个文件中了解。

1953年11月24日,教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界定文盲、半文盲概念,颁布了统一的扫盲标准及相关脱盲考试的规章制度--《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

其中规定:“在识字方面暂以能识到500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不识字或识字数在500以下者为文盲。”

我们要知道,商代后期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有4500多个单字,;清代《康熙字典》收录有47000多个汉字。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说回鲁迅。

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拼音文字(其他文字)。

水书是水族的文字,类似甲骨文和金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不讨论。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请问世界上哪种文字是以一个民族、国家命名的?极少,汉字是其一。

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

也正因为如此,汉字也被称为“方块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也就难以融入世界大家庭。

在古代,汉字曾经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

在20世纪前,汉字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

然而后来,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都陆续废弃了汉字,而自创文字。主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难学、难写、难以普及。

到了近现代,西方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包括西方的拼音文字也传入中国。

随之,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不少想融入国际社会的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文明的基础工具---汉字是罪魁祸首,主张将汉字废掉,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主要是研究汉字并且靠汉字吃饭的专家学者,不乏文字学家、文学家,甘当旗手。

例如章太炎的学生、思想家、文学学家钱玄同,在“五四时期”率先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再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说道:“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而且,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汉字“国语罗马字”。

由此,汉字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热潮,陆续兴起。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鲁迅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之类的话,也就不难理解。

可见当时的文化人、公知们,对汉字是何等的厌弃、痛恨!

幸好,在当时一些社会力量的坚守、斗争之下,民国政府推行“国语”,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

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

由此,“国语”进入学校教材中,并在社会媒体舆论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从而,使得汉字避免了毁灭、走拼音化道路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并开展了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继续捍卫了汉字的法定地位。

五十年代后期,兴起了汉语拼音方案,但也只是汉语规范化的补充内容。

然而,汉字的废除危机还没完。

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上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

由于英文是由26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的文字,打字机键盘在设计时本身没有考虑汉字输入的问题,因而输入汉字困难。

于是有些人认为汉字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就再次掀起了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的舆论。

后来,随着汉字在电脑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这种质疑声也就逐渐消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书法中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根植且作用于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沃土之中。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里择几点简要谈谈。一、主客观认识论的哲学思想。书法艺术,是集合了人们主观思维活动中对客观事物表现的审美意识、情趣及书者的内在气质等因素的总合。传统书论中所表达的象、意、法等都是书家将内心深处

  •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汉字,为什么喜欢它?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最喜欢的汉字是“水”水很神奇①我们居住的环境地球大部分都是水,各种河流,各种湖泊,各种海洋,呈现给我们各种美景;②雨、雪、冰雹等都是水形成的,落到地上后都会化为水,这就是水的变化,它能化为蒸气,能冻成冰块;③我们活着需要饮水,这是我们身体的需要,所以我们体内也有水,它和我们是这样的亲密;④水也是我们

  • 中国字为什么感觉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字都科学?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科学是不能描述汉字和中医的伟大的,如同不能称赞一位美丽的姑娘:你长得好科学啊!中国人常用的汉字三千多,这些字用了几千年,现在用,将来继续用,完全不受时代的限制。比如“电脑”、“手机”、“互联网”,每个单字都是几千年前就有了。这就是祖先伟大的发明。相比汉字,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拼写,随着社会发展,新单

  • 概括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

  • 中国哲学思想里有心学,那“心”是什么,和西方的唯心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一词原本就不是产自中国,它是日本人用来对西方智慧学作出翻译的汉文表述。问题出在,近代的哲学研究者们(包括早期的、冯友兰,以及后来几乎所有的研究哲学的人们),把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具有著述的人们全都列入中国古代“哲学家”之列,当然除开诗歌、文学、工艺流程等等的作者于外。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特别

  •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的朴素辩证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唯物主义”的朴素辩证法。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指出了老子唯物论存在的三点不足;其次,阐述了老子建立在道之上,以反之动思维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定义】:所谓的哲学,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点point”,即观点、论点、出发点、立足点、……根据这个【定义】

  • 简答题中国古代先秦哲学中的和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人通过音乐提出“和”的理念,而音乐又源于天地自然之和。这样,音乐就成为沟通“天人之和”的桥梁。《乐记》在解释《诗有》中“肃雍和鸣,先祖是听”这两句诗时,尤其揭示了“音乐之和”的重要意义:“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只要做到诚正雍和,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实行呢?所以,好的音乐,

  • 庄子的思想核心齐物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的思想核心齐物指的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

  • 节俭的优秀传统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是墨家。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

  • 墨家的“节俭”和“强本节用”的思想。一样吗,有什么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墨家的“节俭”和荀子的“强本节用”思想是一样的,但是又有所区别。释义:1.节俭:指生活俭省,有节制。墨家的“节俭”“节用”就是认为贵族浪费,过度享受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2.强本节用:指我国古代以农业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战国时代荀况提出的加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