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08 更新时间:2024/1/2 10:38:03

B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故本题选B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评:分清唯心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这几个概念是作对本题的关键。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哲学的基础。

老子水的智慧

第一g是道的问题。道到底是什8么l?老子d认7为6道是天b下p万l物的总源头,也g是天n下d事物发展的一k个q总规律、总动力m。老子p强调道是永恒的、无t限的,同时也x是不c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k无r法感受的。老子o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x去的,说不c清楚,只是为5了h讲方0便,我勉强将它称之f为1道。但是,这个m道具有至高无c上j的地位:“道生一z、一r生二c、二j生三h、三a生万k物。”关于o道的来历o,老子m说:“有物混成,先天f地生。”它比7天l地还早,可以6为7天e下i母,即天v下e事物的根本。道小j到藏在每一p个b灰尘当中2,又s大t到充盈于t天o地之d间。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2、国家的兴衰存亡g、人j的生老病死,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i法地,地法天o,天d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战国是中4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假如说孔7子d讲仁6义i是人i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1国政治术的成熟,那么g,“道”的提出在中0国历k史上s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m就是说,中5国在这之j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也l都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比6如说天m人x感应等等,只有“道”标志中5国哲学的真正出现。第二p是事物相互4依存、相互5对立、相互1转化0、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在老子j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r的。没有长4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k,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5的,所谓“祸兮福之n所倚,福兮祸之q所伏”,事物到一k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3面。这里讲的就是变化6。第三k是“无q为3而无i不b为1,以1退为7进,以3柔克刚”。统治者喜欢这种以2退为0进、以7柔克刚的政治谋略,被统治者更能从8中2汲取柔弱胜刚强的生存智慧。老子t喜欢用水3来做比2喻,“天v下h莫柔于d水2”,水6是最柔软温顺的东西,但是“克坚强者莫之d能胜”,是最厉害的。第四是小o国寡民、无l为6而治的社会理想。老子h认4为5,老百姓之d所以3难管理,是因为7上n面的统治者太x有为4了l。太l有为4,有时就难免胡作非为2妄自乱为0,于a是就建立种种很复杂的制度、措施,可是仍2然什8么t也u弄不j好。在老子p看来,清心6寡欲,一l切5无e为2,最好的方6法就是什7么i措施也j不r用,吃什1么q、住哪里都满足,最后达到鸡犬c之g声相闻,而老死不q相往来的境界。现在我们都住在高楼大x厦里,邻居谁也p不w认8识。鸡犬c之t声虽然闻不h到,老死不d相往来看来是可以5做到的。n痢g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水的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中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是谓水有滋润向下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生命;李小龙说:使自己变的像水!水能适应各种情况,能变成各种形状,适应性强;水能滋润,品德好;水能向下,肚量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原则;水滴石穿,有毅力;水无孔不入,有智慧...总之,水有生命的特质,我们学着像水,水的

  • 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A.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

  • 问道、谁了解水的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

  • 以水为师是想告诉老子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看不见摸不着,水是看得见的有形物体中最近似于道的,以水为师就是以道为师。

  • 关于水所蕴含哲学的议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局众人之所恶。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所厌恶的地位,所以很接近于道。善于居住于合适地方;善于心胸像深渊一样地宽容别人;善于待人以仁;善于说话诚信而不虚夸;善于治理业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办事;善于抓住时机而动。正是由于不争,所以没有过失。“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为什么上善似水呢?因为

  •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无《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1、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

  • 中国古代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教育目的。作为理念论者教师应当相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于真理的寻求与发展学生自身品格,哲学就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哲学有时候被人们称之为“微科学”,不过哲学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传授人们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为人们带来技术能力,因此哲学所带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人们增长智慧,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优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古代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与“情景合一”高度概括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培植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相处、尊天祭祖、克己复礼、尽心尽责的感情,对古代政治制度、社会和文化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巨大影响。1、“天人合一”的代表性学派是儒家和道家,是形成古代城市

  • 哲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你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与道学天道,指宇宙及生命的衍化。人道,即为人处世之道,指个人或群体同外界联系时

  • 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学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