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家思想在当代还有意义吗?

道家思想在当代还有意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33 更新时间:2023/12/11 5:20:18

其实道家思想在有意无意的现实生活中还在传承着。比如说道家的重要思想“中庸之道”仍然在中医中应用。因为中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中庸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治病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虚者补之,实则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全都是中庸之道。人在与自然界接触中或人为交往中,建立一种中庸之道原则不走极端他就是高人。所渭的阴阳平衡原则其实就是道家的中庸之道。还有一些名词概念都是来源于道德经。比如现在的“道德”一词就是从道德经演化而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变。

(1)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思想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然本质。道家要人们挣脱物之役、情之景、意之染、心之滞,从而成为至人真人。道家的人生智慧就是身重于物,知足知止。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实现这种自然人性,提升人的存在方式,过上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生活。道家思想给我们以许多迪,可供我们运用。

(一)运用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观念,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自然”是不加丝毫勉强而任其自由舒展的状态。“无为”是顺其自然不加以人为,也就是不强作妄为。

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除外界力量的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事物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去运动。

老子提出“无为”是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来的。老子当时看到统治者强作妄为,肆意伸张自己的意欲,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而农民却田园荒芜,无以为炊;掌权人身带利剑,威压逞强,而百姓却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上挣扎。因此老子极力呼吁为政者要“无为”,从而消除统治者的强制性和干预性。老子认为,为政者能做到“无为”,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那么,人民自然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无为”乃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乃是指无为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自然客观规律是不能违背的。给浑沌开七窍的故事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曾出现过违背自然客观规律而遭到惩罚的教训。如1958年大跃进,有人提出深耕越深越好,“深耕一尺五,麦能打鼓”、“深耕达一丈,麦做桥桩。”结果劳命伤财,土壤遭受破坏,地力几年都得不到恢复,造成严重减产。有的想当然地认为,一粒种子下地,起码有十粒收成,用种10斤可收100斤,用种100斤就能收1000斤,因此,也主张种子越多越好,结果100斤种子下地不仅收不到1000斤,就连保本也难保得住。化大革命的教训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老子的“无为”有人认为是消极、悲观的,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老子的“无为”不是主张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心怀。老子倡导“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为而不恃”(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为而不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夺名位);“长而不宰”(长养万物却不为主宰),可见他仍要人去“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事实上,老子并不反对人成就功业,而是要人功业成就了,也不必去占为已有(功成而不有),他还呼吁大家要拿出自己有的去帮助不足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贡献给人类(有余以奉天下),因此,我们要从积极的一面理解老子的“无为”观念。

作为我们企业运用“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企业发展中也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心要热,头脑要。每干一件事,都要认真分析它的可行性,要进行科学论证,以防超越客观规律。但一旦看准了的事就要说干就干,尽力去“为”,以尽快取得成效。

(二)运用道家的人生智慧,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道家道德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无为”、“无欲”、“无私”、“无争”,以柔软的方式去救治生命本能的盲目冲动,平衡人的自然本性和外物追逐引起的精神散乱,以开放的心灵破除执着,创造生命。道家的人生智慧对搞好修身养性无疑有极大的帮助,运用老子人生智慧的十大命题,将使我们的道德水准得到不断提升。

1、道法自然:即道的本质是自然的,它以自身的内因决定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其他外在的原因。这是一种无神论的观点。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征与精神。

2、见素抱朴:素朴是原始纯真的状况,见素抱朴就是保持朴质、少私寡欲。一切巧饰的、为所欲为的都应当抛弃。

3、上善若水:上等善良的人物像水一样。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一是柔;二是停留在最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应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他能尽所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但不和别人争功争名争利。

4、挫锐解纷:不露锋芒,消除纷扰。这是老子提倡的理想的人格。老子认为,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这样就会使人们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和睦相处,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5、守柔曰强:能持守柔弱的叫做“强”。柔能胜刚,弱能胜强。一个人往往刚硬逞能而吃亏,柔和的方式反而能奏效,故持守柔弱谓之强。

6、知和曰常:知道淳和的道理叫做“常”,淳和即淳朴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建立和谐社会等等是合乎于常道的,不合乎常道的很快就会灭亡。

7、知足知止: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足者常乐。过于追名逐利必定要拿出很大的耗费,甚至招致惨重的损失,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并能保持长久。

8、知雄守雌:“雄”比喻刚动、躁进,“雌”比喻持静、守柔。“知雄守雌”就是深知雄强,却安于雌柔。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而后执持“雌”的一面,实为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而对于全面境况的掌握,从而可以达到主宰的目的。

9、慈俭谦退: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爱心加上同情感,这是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俭”:勤俭节约,不奢侈,不浪费;“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谦让”、“不争”的思想,拥有这三宝就能得人心,就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就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什么难事也就容易得到解决,不敢为天下先往往就能成天下先。

10、上德不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自恃有德,这是一种“谦虚”、“居下”的品质。有的人以为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结果吹得越凶,人家越不买他账。相反,有的人有了成绩不报功,做了好事不留名,越是谦虚越受到人们的敬重。

上面老子人生智慧的十大命题是老子对人生的感悟。老子通过冷静对照,提示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旨趣,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具有极大的教益。十大命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谦虚谨慎,为而不争。社会上的一切矛盾,人们之间的一切纠葛,无不出于相争争名、争利、争功,无一处不在伸展私己的意欲,无一处不在竞逐争夺。为了消除人类社会的纠结,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有谦虚谨慎、为而不争的风格。让我们遵循老子哲学,做到:要“无为”,不要“妄为”;要“质朴”,不要“巧饰”;要“柔软”,不要“刚强”;要“淳和”,不要“燥进”;要“知足”,不要“贪欲”;要“奉献”,不要“侵占”;要“慈爱”,不要“伪诈”;要“谦退”,不要“抢先”。并努力做到为人类创造财富,却不据为已有,无私奉献他人,却不争夺功名,人人都具有这种伟大的道德行为,我们就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人类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运用道家辩证思维的方式,把握“物极必反”规律,牢牢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

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事物对立转化规律。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祸福等等。而且相反对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转化的。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往往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往往含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如一个人买彩票中奖数百万元,是个运气、福气,但往往也带来祸患,中奖消息一传出,老婆要他交钱,情人吵着分钱,亲戚叮着得钱,朋友缠着借钱,小偷儿钻到他家里偷钱,甚至谋财害命。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在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的心态,使他迈向广大的途径。在前进的道路上遭受波折的人往往“因祸得福”。

老子对立转化规律给我们的提示是:

1、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形成的,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的正面,同时应该注视它的反面(对立面),两方面都能兼顾到,才能算是对于一项事物作了全盘的了解。常人只知执守着正面的一端,对立转化规律提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去把握正面的深刻意义。

2、老子不仅唤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来把握正面,同时也提示大家要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他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有的人要逞雄、争先、登高、据有,而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居下、重无。

3、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时,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物极必反”。好比月之将缺,必极盈;灯之将灭,必炽旺;花之将谢,必盛开,这些都是物势的自然。了解这种“物极必反”的规律,对于许多事情,可当先着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优先掌握情形,转危为安。

事物对立转化、物极必反规律对于我们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公司形势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麻木不仁,要从成绩中找问题,从优势中找劣势,从大好形势下找危机,这样才能使我们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公司遇到困难,出现危机时,我们也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面对困难,分析困难,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走出困境,创造辉煌业绩。对人的管理也是这样,对工作成绩显著、经常受到表扬的人,要提醒他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工作表现不太好,受到批评甚至处分的人,要帮助他们放掉思想包袱,做好转化工作,树立争当先进的信心。对企业的规划发展同样也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牢牢掌握主动权,使企业能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为了加深大家对道家思想的印象,我把道家思想归结为“四无”、“四守”、“四知”、“四句话”:

四无:无为、无欲、无私、无争

四守:守柔、守雌、守静、守德

四知:知足、知止、知和、知慈

四句话:道是万物本原,道法自法

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

柔弱胜过刚强,谦退居下

事物对立转化,物极必反

更多资料请参考:鲍国余《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王阳明的学说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的学说,基本没有现实意义。一、王阳明心学,是儒释道杂揉的产物,并没有新突破。王阳明三教皆接触过,于是自以为三教皆通,且皆不合其意,所以就下手搞自己的哲学体系,于是最后弄出了个心学来。但是,我们看他的心学,仿佛很高深,其实很杂很乱。比如,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这个论断就值得商榷。只要我们细心体

  • 怎样看待《易经》?《易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实用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化古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兴时衰,然而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它在思维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价值,及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广泛启迪和影响,逐渐的引起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易经》的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

  • 如果不同的哲学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是相矛盾的。我们应该如何辨证的正确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我也碰到你说的情况。比如说中国的哲学思想,儒家骂墨家,荀子就骂墨子是禽兽。庄子对孔子也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按庄子的说法,儒家对于道家,如黄河水比大海水(见庄子.秋水)。总之,各家都自卖自夸,所以有相互矛盾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对于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前人发明了一个三教归一之说,就是阐明它们的一致之处,择其

  • 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哲学指导思想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阳春白雪。从欧美发展史看,欧洲出现了一些哲学家。但这些哲学家对欧洲进展影响有多大,不好说。欧美史就是暴力史,就是以武力横行。工业化前,是冷兵器斗争史。工业化后,是现代武器的战争史。所以说,欧洲哲学是纯理论家的玩意。欧美社会就是以利益为纽带,以武力为手段,不断侵占,抢夺其他地区的历史。硬要

  •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是哪一部?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个人觉得一部书不足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如果将四书作为整体,倒是可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儒释道医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盛世学习《论语》,乱世学《道德经》,意思是将四书五经作为精神食粮,将《道德经》作为治病救世是良方,就是最好的说明。谢谢邀请,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

  • 为什么古代儒家没有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之所以有必要结成社会的形式以实现自身发展,说到底就是每一个人适当放弃自己早先动物本能般的自由,以换来社会的一定约束力,只有这样,社会才具备把每一个人的能力聚集在一起并服务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孔子之前的时代是这样,孔子的时代也是这样,今天及今后数百年还会是这样。至于西方鼓吹的绝对自由是资产阶级当年推

  •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哪些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教育上有可借鉴之处;孔二没有按其老师的话办;因此腐儒缺德失道,沦为封建文人的‘’敲门砖‘’,封建统治者的驯服工具,用以欺骗、麻醉劳动人民,维护他们少数人的‘’娱乐圈‘’。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可以借鉴,更应该发扬广大。孔子是影响中国两千余的思想家。不管你是恨他也好,爱他也好,不管你是赞他也

  • 哲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学会正确质疑及正确思考(了解一下“奥卡姆剃刀”可以“解决”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神提问”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价值与意义!)谢邀回答。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改善和提高思维能力。人从下生就要学习。而且一生伴随学习和思考。如何提高思考及思维能力,学哲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总结人类思维,无论

  • 如何分别评价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上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

  • 老子认为水具备哪些品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生命的源泉来自于水!1,随方就圆,包容力;2,滴水穿石,坚韧力;3,水往低处,谦和力;4,环抱山林,认知力;5,可冰可水,变通力;……水,万物生命之源,水即智慧的原神!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