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么?世间事物是非此即彼吗?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么?世间事物是非此即彼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12 更新时间:2024/2/25 11:29:45

我们熟知的立杆见影、形影不离、如影随形三个成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它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太极思维。事实上,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整体的、阴阳并存的。譬如天地、乾坤、雌雄、男女、上下、前后、左右、干湿等等,不一而足。用哲学语言讲,也就是说事物在一分为二的同时,又是合二而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云云)。因此,所谓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思维是根本错误的!至少在宇宙的太阳系'是错误的。理由是,日光对任何物体的照射都会产生日影是一定的,既使阴天不可见影,也照样是如此。更为有趣的是,日光和日影并非先后产生,而是同时产生的关系。日光经过“阻光体”或遮光物只要未被焚毁,也就必然产生日影!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将此称之为太阳或阳光的“意志”?也真的说不定。

政治的课题,哲学的细化,

事情总有正反两面,你们知道哪些古代王朝不为人知的一面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王朝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比如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不过是拍皇上马屁的自吹自擂而已。

其实不用说什么数据,仅仅从当时无数人的回忆就能看出这个盛世。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中国是农业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满清相对明朝来说,有着很大的优秀。

因为诸如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在明朝进入中国,但还没有来得及大面积推广。

相反,清朝时期这些作物已经开始普遍种植。

同时,传统的水稻和小麦,也有很大进步。

在这种大背景下,满清农业仍然不怎么样。

专家吴慧认为,明代的亩产可以达到343市斤,而清代前期和中期可以达到367市斤,增加并不明显。而到了清末,这个亩产则降到243斤。

每个粮农平均产粮数明万历时的6510市斤、乾隆晚期4749市斤、嘉庆中4286市斤、清末3584市斤

自明末至清,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粮农,可养活人最多的是乾隆中期,达到8.9人,其次是明末8.3人,乾隆后期起便呈下降之势,由6人,5.4人,直至4.6人。

可见,清朝并没有大幅度超过明朝,只是略高而已。

在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尚且如此,对比洋人那就更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就军事方面,乾隆吹嘘的十全武功基本都是忽悠。打缅甸、廓尔喀、越南根本不能算是赢。打一个区区只有几万人口的川北大小金川,花费了34年时间,使用了近60万人力、7000万白银。其余打败的回部、台湾等,也均非什么强敌。

其实,整个康乾盛世遇到最厉害的敌人,不过是沙俄帝国。

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区区826人及12门大炮,面对3倍数量清军,竟然凭借弹丸之地的简陋土城,死守了10个月。最终弹尽粮绝,除战死病死外仅剩下150余人,俄军才投降。

由此可见所谓盛世清军的真正实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

提到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面我倒是有话要说,三国时期,大家的传统影响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在历史上偏偏留下来了许多不同的记载。

以史为鉴今天就说几个三国时期鲜为人知的一面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乱世之中的长寿者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由于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以及各种瘟疫的影响,人民的平均寿命极为短暂。这一点可能是大家对于三国时期非常直观的一个印象,甚至曹操也在自己的诗文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一场瘟疫下来,甚至建安七子这样的豪门世族都不可避免,全部死于建安22年的大瘟疫。

但是就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三国时期却涌现出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长寿的人:活了105岁的隐士张jiàn(136-240)字子明。

张一生历经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汉朝七位皇帝,曹丕篡汉后又活到了曹称帝后,享年一百零五岁。

另外三国时期还有一个孔明,叫做胡昭。这个胡昭胡孔明也是位隐士,不论谁来请都不做官,后来活到了八十九岁。

二、海军远航作战三国时期教科书上写过,孙权曾经组织船队发现了台湾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探索台湾岛。

除此之外,鲜为人知的是孙权还搞过一次万人组成的庞大海军舰队从长江沿岸北上一直到达渤海。这一次远航作战体现出了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

只不过孙权建立远洋舰队的初衷是和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联合南北夹击曹魏。结果公孙渊借机杀了孙权的使者,把人头献给曹魏表达忠心。顺便吞没了孙权的财产,孙权知道后气得要死,但是自己再也组织不出另一只庞大的舰队了。

三、西域王子、印度和尚已经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据记载,三国两晋时期西域诸国和印度等国并未因战乱而断绝和中原的往来。

西域有一国王子,因为仰慕中原文化,把王位都让给了兄弟自己跑到中原来。后来赶上八王之乱,又跟着衣冠南渡,在南方出家为僧。一度得到皇帝、宰相的认可。这就是著名的高座道人,现在南京的高座寺就是纪念这位歪果仁的。

另外世说新语里还有记载印度苦行僧在闹事表演魔术的记载。

四、晋朝建立时就有预兆一世而亡

晋朝自从晋武帝司马炎替代曹魏称帝后,心得意满,于是打算算一卦晋朝国运如何。于是司马炎让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去抽签算卦。

结果司马衷抽到了一个一,意思是晋朝只能延续一世!当时群臣都吓傻了,不知道咋办。有一个大臣挺机灵的,赶紧打圆场说:一就是统一四海,一也是万物之始的意思,这是昭示着晋朝将久远传承啊。

结果大家都知道,司马炎死后,晋朝交到了傻儿子司马衷手里,果然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果然一代就灭亡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哪一家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很开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古代学说中儒学对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影响特别大。原因有以下几点。儒家的学派学说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主张我们积极进取的。认为我们必须得努力奋进,要怎么在集体中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这十分契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理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很多将

  •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知识面太广,只能片面的讲述自己的观点。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代表,自然规律为基础,强调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观点。说白点就是唯物主义印度哲学都赋予宗教的性质,任何思想与观点如果不披上宗教的外衣它们都会站不住脚。他们讲究唯心主义,所作所为,也只是为了给心找一个去心苦,不起苦的理由。中国哲学,可能与本

  • 如何看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即孔子全部政治哲学就是“事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不事君,你想造反吗?谁能允许呢?事君也是帝王崇拜孔子的主要原因。请问有谁能享受历代帝王祭拜呢?独一无二。不知这位老兄从哪里看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是“事君”?看待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待任何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没有人会指责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何不配备美式装备和武器,为何主要打游击战

  •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哲人医家(公元前90年至公元90年)创作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她代表着哲学辩证医疗模式的中医学理论元典。中国古哲人医家,针对“道之性与道之生”,亦即,针对“道”客观存在普遍性与普遍行为规律,解释“道”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而且认为“阴阳五行”就是道生化万物的生命机制,也是

  • 增广贤文里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什么愚者会得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说不太聪明的人如果肯动脑筋,同样会有所收获。如我们熟悉的愚公,被大山挡住了路,经过认真思考,想出了个挖山开路的办法,最后感动了神仙,终于取得了成功。《三国演义》里的猛张飞,性格粗鲁,脾气暴躁,但有时动动脑筋,也能想出个计策来,张飞一生一共用了三条计,即长坂桥吓退曹兵,智擒老

  • 有人说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大多是道士出身,你怎么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医道医道,合二为一,两者相通。道教与中医诞生于同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可谓同源异流。即都以“气论”“道论”“太极阴阳”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许多医家都受过道教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学者又是有名的中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因此清代医家沈金鳌说:“医道通仙道。”以内丹术为核心的中国气功学,是医家

  •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赞同,你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把双刃剑,精华与糟粕并存。历代封建独裁统治者,只取其糟粕(比如等级观念,“驭民术”,天赋君权等等)而弃其精华(比如“民重君轻”,“有教无类”等等),因此,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成为了维护独裁统治的帮凶。人有两面性,文化就有两面性。

  • 唯物主义和信中医冲突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与中医的思维不在同一个维度。唯物主义是二维思维的产物。西方语言是音、义二维的。通过定义音符来辅助思维。符合定义的音符即为表达正确,不符合定义的音符即为表达不正确。正确与不准确只有其一。以非此即彼方法来判断事物。唯物主义认为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物质是永恒的存在,而人是物质中的一个存在。意识附在人

  • 古代思想中有哪些可以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借鉴的思想财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

  •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