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束白光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束白光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20 更新时间:2024/1/16 14:13:30

B试题分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一束白光是纯净而没有颜色的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项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唯心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问题,故排除其他选项。答案选B。

求教墨家学说是出世还是入世

应该是入世,请参照下面一些墨家的相关资料和学说主张,希望对你有用

墨家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该派创始人为墨翟(见墨子),故名。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的传承情况不详,有分为两派或三派之说。它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墨家的主要思想汇集在《墨子》一书中,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又称《墨辩》,一般认为是后期墨家所作。

★★★墨家的主要代表★★★

■墨子

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

生平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哲学政治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影响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怎样看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是山水画研究领域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以宗白华为代表的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仅仅限于从“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角度理解山水画与古典哲学的关系。本文在理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定义的基础上,从艺术构成和艺术表达两个角度

  • 中国最初的哲学是什么?起源于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您好!中国哲学的源头应该是《易经》的思想。始创于伏羲氏。那是中国思想的根源!后经周文王和孔子的发展使《易经》思想更加完善。其实《易经》应该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很难把它归属于某个人。只是周文王和孔子对“易“的贡献比较大而已。道家首先,“道家”与“道教”二者有着概念上的区别。“道家”即以“老庄

  • 中国古代思想分为哪几个阶段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3,军事思

  • 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出自: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选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释义: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

  • 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了那些古代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把道当作人生体验加以描述,其哲学思想实质体现出一种艺术、美学精神,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活动,而他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哲学思想也对后世很多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山水画所蕴合的意境就与庄子对本真与自由追求的哲学精神相契。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人

  • 阴阳五行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劳动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一阴一阳谓之道”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与五行是两个基本概念,这种学说对后来古

  •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世界本源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二:存在就会有变化为道。三:变化就是消失灭亡也为道。三位一体自然永恒。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

  • 我国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 教化思想 道德理念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

  •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B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题中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的依据。故A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水是万物之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五行说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该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此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D不符合题意,此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