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客观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存在什么局限性

客观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存在什么局限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82 更新时间:2024/2/25 13:48:26

杜维明称儒学为“哲学的人学”,源远流长的儒家学说从文化发展的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传统,是一种文化伦理精神。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也代表了一种既入世又超越的人生态度。可以说它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哲学的化身。儒学的理论理系从其特有的伦理角度出发,观察宇宙,体验自身,奠定了儒家文化的主体,也创造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

那么我们联系到“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这个命题时,也就是考察儒学与现代社会的撞击、接轨与发展,考察其中儒学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以及在新的条件下对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发挥儒学的社会功能。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言:“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盲目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思维上破除两种实用观点,即政治上的实用观点和经济上的实用观点。前者表现为为了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主观上任意褒贬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后者则不看实质,只就表面去看儒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不仅肢解了儒家思想的整体,也存在主观杜撰之嫌。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儒学都应有它的位置。一方面儒学需要参与到现代化的行列中,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行列也需要儒学的参与。而儒学与现代社会的相邂逅也曾经历了一个由冲突到协调的过程。儒学的现代化是一种历史使命。历史上儒学本身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现代化。

突现儒家人文传统的现代新儒家的崛起,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示:传统文化之核可演化成社会变革的精神文化之果。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必须二者是同时站立起来,藉此建立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合一的大生命。那么由此我们关注在现代社会儒学形形色色遭遇,也就看到了儒学的命运和前途。

儒家学说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源流无疑是自孔子开始。孔子继承殷国奴隶制时期的天命观和祖先崇拜,对源于巫术神化的“周礼”,结合氏族血缘的宋法观念作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剔除了原始宗教的虚幻色彩,更多地保留了其中符合血缘、祖先崇拜的礼仪形式和内在含义,并将其广泛推及到日常伦理生活中,使之内在的宗教意识进一步世俗生活化,日常伦理化,从而创立了儒家文化。

儒家就其思想实质上是对墨、法、道家的广博蕴含,这也就决定了儒学的发展道路是开放的。就早期儒家来说,孔、孟、荀三者有相当大的区别。后来,西汉董仲舒吸收了阴阳、神仙等家思想建立了汉代儒学,宋明时期又兼容道、佛思想形成的理学体系。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与早期儒学迥然不同。

但是我们都把它们称之为儒学,这是由于它们都具有儒学所共有的一般特征。如《汉书艺术志诸子略》说: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凡是以仁、义为行为的最高

准则。注重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从培养完善的价值并主张“修己以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目的的这类学说,都归属于儒学。历史上儒学虽然历经了无数次变革,但终未脱离儒学的范畴。

现代化有它自己的进程,它不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和附属品,不是完全按照某种意识形态的逻辑前进的。儒学也是在天命观的长期反思和批判中创立的,是中国文化经历了从神本君本民本人本从而达到人道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传统儒家的良知本体作为精神价值的源泉不可能被世俗生活和现代科技遮蔽。

它不是道德规则,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形而上的精神信仰。作为儒家哲学思想核心和逻辑起点的心性论,把道德属性当作人的本质属性,并把它与人的具体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相结合,构成为一种具体的现实存在的人。孟子所言的“君子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中,“心”指主体精神,而“性”指人的本质,本性。“心”、“性”合则论之,指人的先天道德意识,伦理本性就是其明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大家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

  •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应该从哪本书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可以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

  •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其主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周王朝日

  • 古代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都有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都有局限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应该加个顿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与前人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局限性是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辩证法意思是意识产生物质,物质是思想的产物,物质反过来作用于意识,意识改变了,物质也将随着意识而改变

  •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具体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

  • 中国古代的服装与思想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和前面的唐明宋等是不同的,甚至于元也和清不同。至于为什么不同,请了解剃发易服。华夏衣冠的服饰思想是一种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做人正直,天圆地方等在服饰上都有体现。你可以百度百科,汉服(华夏衣冠的现称),华夏衣冠,深衣等。从汉族服饰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先生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

  • 唐朝的服饰文化对现代的服饰设计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的服饰文化与其他朝代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唐朝女性着装大胆,服装款式和颜色变化鲜明,展现了唐代女性对服饰美的追求。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现代的服饰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唐朝的服饰文化对现代的服饰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延续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唐朝女

  • 服装与文化因素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现的载体之一,同人类文明的进程相伴,从纵向看,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反映着人们的需要、个性等心理特征,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貌。从横向来说,每一国度,每一民族、每个人的服装也都以其变化多端、缤纷绚烂辉映着它的物质、文化、心理内涵。中国传统服饰是含蓄而内敛的,宽衣博带较大程度地遮掩了人的身

  • 古代儒学思想是强调穿衣着装应符合自己的地位,还是强调人人自由平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是符合自己的地位了·这个选择题做过·孔子创立儒家,当时的背景是周天子衰微,诸侯并起孔子对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十分崇尚的。孔子的“仁”是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他认为不同阶级的地位不同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所以是要符合自己的地位。在古代:服装除能敝体之外,更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