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有可能是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又或源于天圆地方观念。
首先看古人使用的铜钱,外圆内方。还有《周易》中的阴阳八卦图形。
抬头仰望夜空,一轮满月圆又圆。因此,南方很多园林建筑,都有月亮门。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讲究的就是个团圆。圆满之意,也许就取之于月圆之夜吧!
圆也有循环往复之意,周而复始,归为一个同心圆。圆润,华美之意。圆通,周全之意。
一个圆中国人追随了几千年,自然又和谐。有一种红叫中国红,那么有一种圆是不是叫中国圆!
谢谢!
几何图形的圆,在外国人眼里就是一个单纯的图形。而在中国,则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人文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对宇宙的初始认知。古时候的中国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觉得天似“穹庐”,就像一个圆形的“锅”,笼罩着大地。而地阔无边,方正辽远。根据这种认知,就形成了“天圆地方”的文化视野。历史上“外圆内方”的铜钱造型,就是这种文化视野的体现。
可以说,“天圆地方”代表着中国人对宇宙的初始认知文化,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二是通过观察“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人们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的社会现象,把天象和人象附和类比,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将几何“圆”的表征,赋予“圆满”的文化意义,代表着团圆、圆满、和美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期盼。
这种“天上月圆满,地上人团圆”的美好联想,代表着中国“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同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理念,在当代仍具有十分正面的现实意义,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三是对“圆”和“方”的几何形态,中国人别出心裁地给两者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处事形态。
圆,代表着处事周全,善于变通,精于和解,融合异见的“融和文化”。
方,则代表着中规中矩,坚守准则,不能变通,不能融合的“规则文化”。
这两种处事方式,各有特点,不同场合,需运用不同方式。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有了“外圆内方”的变通说法,并形成一种内外有别的文化现象。
总之,几何图形的圆,被中国人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社会领域发挥的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