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简述气一元论?

如何简述气一元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80 更新时间:2024/1/19 4:29:50

“气一元论”是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古人认为世界最初是由混沌之气孕育而来。清气上升而成天,浊气下降而成地,“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有人总是爱用西方的学说哲学,来评论中国的古典宇宙观,我觉得不恰当,要非想把“气”归于什么学,只能归于“道学”。道学才是我们的国学。“气一元论”只能用道学来论述。

“气”,确切地说是“精气”,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这一点也是可以被当今的科学所证明的。我们祖先早就有“聚则成形,散者成”的内丹修炼的说法。

中医也有“病者,聚则成形,散则成空”之说。

气之所以能成形,需要强大的能量聚集,要问气能量有多大才能成物,那各种物种就不同了:比如铁的熔点是1538°,此时铁成液体,沸点2750°,此时铁可成气。要说人需要多大能量从聚集起来,人死后火化时只是转化一部分,你说要形成一个人需要多大能量?而且生命体的能量还不只是可见的能量。

其实我们的古典宇宙观就是“大道至简”,不过是“通天下一气尔”。

气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渗透并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由于气的学说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关于气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气部》说:气,云;气也,象形。可见,气的原意是对云气的表述。春秋战国时期,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步形成。最初,以《管子内业》为代表的宋、尹文学派主张精气学说,认为精者也,气之精者也。当时,精、精气、气的概念基本相同。精气学说提出,气(精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即气一元论的思想。精气学说是气的学说的早期概念。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之一的《黄帝内经》,在其成书的时期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领域的时代。因此,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内,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东汉时期,以王充为代表的古代哲学家继承精气学说,创立元气学说。《论衡谈天》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又在言毒篇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说明宇宙开始是一个混沌状态气在宇宙巨变中产生,作为产生和构万宇宙万物的元始物质,由无形之气变化而生成有形之物。同时代的《难经》也相应地第一次使用原(元)气的概念。其后,唐宋明清的哲学家几乎言必称气,例如,宋代张载《正蒙》等著作,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明清之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和戴震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气(精气)是物质,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易系辞上》说:精

气为物。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在于物质世界中

包含着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气的运动,中医学称之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因有属性。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气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诸如,天地上下、东西南北之空间,春夏秋冬、昼夜晨昏之时间等等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古代哲学称为体用,即本体和作用,体是气,气为物质存在;用是事物运动。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二》说:天下之用,皆其有者,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岂待疑哉?一切运动都由气(物质)产生,通过其作用即运动而知气(物质)的客观存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几何图形圆在中国代表了一种什么文化?是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理解:有可能是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又或源于天圆地方观念。首先看古人使用的铜钱,外圆内方。还有《周易》中的阴阳八卦图形。抬头仰望夜空,一轮满月圆又圆。因此,南方很多园林建筑,都有月亮门。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讲究的就是个团圆。圆满之意,也许就取之于月圆之夜吧!圆也有循环往复之意,周而复始,归为一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为什么会提出天圆地方的理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古人是用肉眼观察天地的。在阴天,观测到云层都距离地面是相同高度。因为地球是圆形的,所以天上的浮云呈现出圆形。人们仰望天空的浮云,像一口圆圆的大锅,罩在上面。所以,古人以为天是圆形的。古人眼望大地一马平川,以为地是方的。其实,古人所说的地方,说地球是一个正多面体。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古人所

  •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球体是同样表面积下体积最大的,所以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稳定性。所以从古希腊以来到近代,西方哲学家们都认为宇宙是圆的,月亮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当然也应该是圆的。第二,圆是月亮的本来面目,是月亮的真相,我们看见的月亮是其表现。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

  • 古时人们的宇宙观为什么是天圆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在原始时期和动物是没什么大区别的,人类还没有所谓的文明史,文明史特指人类发明了文字,我们开始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社会活动,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和记录,人类种群社会中的个体记忆进而能够转换为集体记忆,可以用记录的方式往下不断地延续,因为有了文字记录历史活动,才促进人类形成明确的历史意识,不然的话人类一茬

  • 西方很多哲学家思想是不是受中国老子等圣人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准确的回答应该是从远古出土的文物文化的考究上讲,才能有效的说明(考古家回答才好的)。文盲者我,就从我们祖先远古时就出了构思想象丰富的征服自然界的(龙)这个图腾产物,及具有实质性推理的老子著论及相关制造产物…等等。还有人种商品及文化知识智慧流通运动的时间史实,应该是可确认,西方的文明来自于地球东方

  • 中西方有哪些不谋而合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所熟知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个著名的哲学观点就是:“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哲学观点,那就是“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思是天理、人理、物理都是只在自己的心中,心是唯一实在的。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他融合孟子“万物

  • 中国哲学有哪些比西方哲学优越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衡量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优劣,社会发展水平就可说明问题。中国比西方有明显的差距,而且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根本的解决办法。但从理论上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有明显的优势,科学的哲学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诞生于西方,但资本主义制度又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它的诞生地发展,反而被曾经被其打压的,主要是现在的中国共产党确立

  •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及理论主要是春秋战国轴心时代,其思想深度决不亚于西方哲学.由于中国语言文字较为发达,描写较为细致,因此哲学多为抽象,玄妙.较早的领悟到人类思维的真谛.这点不同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考虑较为现实,倾向于实用.但是秦朝后对人类思想的束缚和推崇儒家思想的单一,虽然使人安定,却如顺流

  • 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有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那么各家的优秀思想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道家术类,儒家偏重说教,法家偏执,佛家宿命。单独拿出来一个都不可取,兼容为上。法家酷吏,儒家愚下俸上,佛家好坏全收,给人事就行。道家尚下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善待低层人群。基督教自我高尚排外。五大家主要是文明方面的,真正自觉的作用是神鬼文化起作用,有好生好死的压力,不然人还怕谁?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

  • 感觉古代历史上,中国并没有受到宗教太多的束缚,反而是欧洲受到宗教束缚(君权神授),为什么中国到了清朝末代反而比欧洲其他国家要落后许多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被认为是我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时至今日,民主暂且不论,但科学思维的缺失肯定是我国落后西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科学的滥觞源自古希腊,但近代的科学却是在与宗教(基督教)的斗争中产生的,哥白尼、布鲁诺无不如此。宗教是人与神之间的对话,而科学——自然哲学最初其实也是对神的探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