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研究)思维方式。总体上看:西方哲学偏爱下定义,中国哲学偏爱做类比。
西方人的下定义,表现在:对各种存在形式与意识形态,赋予一个定性定量的说法或术语,比较精细。优点是比较规范严谨,缺点是容易以偏概全。
诸如:定义、定理、定则、定律、法则、契约、法律、原理、公式、方程、解析式。
圣经里开宗明义的创世纪,就预设了耶和华(旧约指上帝)的无所不能,定量到七天七个神谕,按特定的逻辑顺序,迄今值得宇宙学参考。
从最初混沌起→第1天要光(昼夜)→第2天要天空(空气)→第3天要水土(植物)→第4天要众星(历法)→第5天要鱼鸟(动物)→第6天要人类(神型)→第7天要安息(圣日/星期天)。
以下摘录一些西方伟人对圣经的评价。
总统:①不靠圣经,人就不能准确地统治世界华盛顿。②没有圣经,我们就不能明辨是非林肯。③圣经是我们力量的泉源罗斯福。④圣经的最高意义是独一永恒属灵真理的储藏所艾森豪威尔。⑤我们可以依靠在这坚固无比的圣经磐石上丘吉尔。学者:①我们认为圣经最具崇高的哲理牛顿。②圣经是全人类所经验到的最大好处康德。③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教育孩童托尔斯泰。④圣经是全世界空前绝后最好的一部书狄更斯。⑤在这本令人敬畏的圣经里蕴藏着奥秘中的奥秘司各脱。⑥人类戏剧的全局尽在圣经之中;它是群书之冠海涅。
中国人的做类比,表现在:对各种存在形式与意识形态,赋予一个辩证统一的类推与对比,比较简约。优点是善于全局思考,缺点是比较笼统粗糙。
诸如: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大同小异、亦真亦假、无中生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上善若水。
易经里开宗明义的乾卦与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大地以厚德载物。
以下是国人对易经的综合性评价: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源头活水。是群经之首,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知识。
以上是笔者总的印象,仅供参考。
好了,本答stophere。请关注物理新视野,共同切磋物理逻辑与中英双语的疑难问题。
最大的区别是,西方哲学家认为,在浩瀚的宇宙大自然中。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创造者,神:就是所谓的上帝。这世间的一切包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万能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对上帝,绝对的服从信仰。否则就会带来灾难。中国人则不是这种看法。西方认为的神,在中国老子称之为道。在佛家,叫本性。宇宙万物的起源,是道法母。佛家讲,吾人一念心性所现。所以,中国的哲学中,不存在有个绝对服从的对象。只是告诉人们,宇宙自然的法则是什么。如何遵循这种法则的运转,来提升自己的灵性。进而达到与老子,或释迦牟尼佛,这些圣人同样的智慧。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的先人和西方不同。我们的先人告诉我们要自信。只要我们,按照道德经来做人处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就像金刚经上,佛说的。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说:我们皆可成圣成贤。而不是像西方圣经讲的。神只有一个,所有人要绝对服从。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自古就是讲求,平等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