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标准,那么不管是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一直都有哲学存在。
老实说,抛开东方与西方哲学之间的种种不同,种种特色差异不说,单单从哲学的“同一性”上讲,东西方哲学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同一”,这个“同一”就是形而上学。举个锤子:中餐与西餐之间不管如何种种差异特色,在食物上两者是“同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经典的名句“心外无佛”,套用在哲学上则可以说“形而上学之外无哲学”。如果有心体会下,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欣赏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经典,从中何尝不会品出西方哲学史的韵味呢!
中国哲学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哲学的源头,一切烦恼皆由心造,珍惜才能得到佛学
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各自的哲学研究主题。在春秋时期兴起很多哲学派别,这些派别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所以也称为“百家争鸣”;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原来就有的儒家和道教与佛教有所碰撞,但又相互融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到了宋朝是儒家发展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也注重儒家;近代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将一些西方的哲学介绍到中国,让中国的人们更多的了解到西方哲学。在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融合的时期。
人们认为中国哲学研究主要是这几个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国哲学有较大发展。现代中国哲学及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也对西方哲学进行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里,主要有易经和老庄,还有“百家争鸣”时期的孔孟学说,以及儒释道的融合。
说到中国哲学,人们就会想到“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上古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先秦史料里有所记载,这也是先祖对世界提出的认识。殷周时期的伏羲氏根据先祖“河图洛书”的对世界的认识,提出了八卦学说,八卦是由阴和阳形成的,事物的形成也是这样。有人认为八卦的提出是中国哲学的萌芽,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秦汉时期的哲学也称为先秦哲学,中国哲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开始于夏朝,到秦朝为止。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是中国哲学发展成就很大的一个时期,中国哲学的各个学派提出了很多哲学认识。
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有三千年的历史,按历史时期又可以分为秦汉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隋唐哲学、宋元明清哲学、近现代哲学等等。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种是花收却是果
种如是因,收若是果,一切烦恼皆由心造
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心在世俗中,不动不伤。
种如是因,收若是果,一切烦恼皆由心造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种如是因,收若是果,一切烦恼皆由心造
一土一如来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万般烦恼皆心造
不要对很多事情不知不觉,甚至过去了连后知后觉也没有。
如果知见正确,在生活当中一定会想到修行的可贵。
所以当面对很多事情时,珍惜、感恩、惭愧、无我,这些都是破我执的。
虽然痛苦,但是痛苦的时候是最清醒的。如果痛苦的时候,心还不能够清醒过来,这就说明我们的业障没有清,我们就要每天去拜八十八佛,好好地、非常认真地修忏悔。现前的业障没有清,就像一个杯子里面充满了毒素,任何甘露倒入里面都会被污染。
如果还没有对佛法真实地生起信心,对轮回生不起恐惧的心,有点优哉游哉的心,觉得一切都没什么,还有点粗粗的、大而化之的心,就算有人提醒我们,也不一定能够觉察到。此时正当修行时,要在当下认真地、具足惭愧地发起勇猛心去拜忏,向十方三世三宝善知识求忏悔!你们在家人修行非常非常的难,没有生死的历练,佛法不会那么容易入心的。如果觉得佛法很容易能得到,你们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当觉得佛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时候,你才能够重视起来。觉得佛法很容易,看看空性的书就能明白,看一句话就能明白,就能怎么样怎么样……这就是太心粗了,离道义远得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人生必然经历痛苦,虽然大部分人经历了痛苦却还在勇敢地制造痛苦,但我希望你们经历了痛苦,能够早日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