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浒传里面吃两斤肉的是谁 (一个人吃得下二斤牛肉吗)

水浒传里面吃两斤肉的是谁 (一个人吃得下二斤牛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67 更新时间:2024/1/21 2:14:04

水浒好汉去饭店要二斤牛肉,一个人吃得下二斤牛肉吗?

1、武松吃牛肉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

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这一段写的是武松从柴进庄上离开归乡探视,途径景阳冈时在酒店里喝酒的场景。

武松身体健壮、体格魁梧,天生豪迈,喜欢喝酒,而且酒量极大。当然,这是按当时的酒来衡量的。

喝酒喝得多必然要有好的下酒菜,而牛肉往往就成为下酒菜的首选。

按照小说所写,武松毫无疑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在景阳冈下的这家酒店,他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好几斤牛肉。

不只是这一次让读者惊叹于武松的胃口之大,后来武松在孟州被张都监陷害,多亏施恩营救,虽然免了死罪,但要刺配恩州。出发去恩州之前,施恩来看望武松,就带着两只烧鹅。武松走了十几里路,两只烧鹅都被吃光了。

武松为什么食量如此惊人?猜想作者是为了以此来突出武松非同常人,既然有这么大的食量,必然有非同寻常的体力和武功吧!

2、宋代人是不是能吃牛肉

宋朝禁食牛肉,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记载,“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条;到了南宋,处罚更重,如果牛致伤致残,只要影响了正常使用,一律按杀死罪对待。

如果杀死自家养的牛,则要劳动改造一年半,比北宋多出了半年。

对于这些史料关于宋代禁食牛肉的记载,也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宋代不能吃牛肉的证据,只能说宋代对于无故虐杀牛马的处罚措施可能比较严厉。

这个前提是这些牛马可能是作为家庭的重要劳动工具,如果本身喂养的就是肉牛,或许又另当别论。

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一乡皆食牛。”“婺州(今浙江金华)赤松观,无所不狎侮,每饮必斗余,买牛肉,就道室煮食,醉饱即卧。”

这么看来,在民间吃牛肉还是得到允许的,也算比较普遍吧。至于这些牛肉是怎么来的,到底是农户家里喂养的肉牛,还是和别的游牧民族交易买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3、《水浒传》中好汉吃牛肉为什么那么豪横

《水浒传》中吃牛肉的例子以武松最为典型,但凡进了酒家,必定要豪饮好酒,好酒必然少不了佳肴,而佳肴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牛肉。武松一吃起牛肉来,开口就要二三斤,这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觉得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是牛肉贵。

就以现在的价钱来看,我们这里是个小县城,牛肉卖70元一斤,说实话,普通人家里,一般是不舍得买这么贵的牛肉吃的。

换作宋代,估计牛肉也是比较金贵的东西,这么金贵的牛肉,武松为什么吃起来还这么豪横呢?

无非是说武松生来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英雄豪杰,如果在吃的方面都缩手缩脚的,那还算哪门子英雄豪杰?

二是胃口大。

换作我们现在,谁能一顿吃下两三斤牛肉?别人是否亲眼目睹过有人有这么大的胃口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真没见过有谁这么能吃的。

小说之所以这么写,如前所言,无非就是通过这种描写来显示武松等人都不是常人,都是天生神力、体格强壮、胃口巨大的超人级英雄豪杰。

三是钱财多。

武松等等英雄好汉,他们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些普通人,每一分钱都是要靠自己辛辛苦苦上班积攒下来,他们都是靠打家劫舍等非法手段得来的,所以才会“大把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抢来的钱不就是吃吃喝喝?再者,武松这些英雄好汉大多没有家的拖累,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成为常态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宗敏真的抢了陈圆圆吗(陈圆圆和刘宗敏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宗敏,陈圆圆,关系,什么,真的

    刘宗敏霸占陈圆圆,触发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剧情。那么,闯下大祸的刘宗敏此后经历了什么呢?其结局如何呢? 刘宗敏,骁勇善战,被李自成引为心腹。李自成厘定军制时,设置了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等职。田见秀、刘宗敏为权将军,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本人。其中,田见秀为提营总督权将军,也就是可以统五大营

  • 董卓残忍到什么程度(汉末三国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董卓残忍,程度,残暴,汉末,究竟,什么,多么

    作为汉末三国的第一个大魔王,董卓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这些残暴行径,最终将董卓带入了败亡的深渊。 董卓进入洛阳,就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洛阳,是大汉王朝的都城,也是皇亲、贵族、富豪们聚集之地,这些家伙个个富得流油。董卓入洛阳后,纵容凉州兵劫掠。凉州兵开始了“搜牢”:闯入家中,将贵族富豪家中的财务、美

  • 曹操定军山不发兵救夏侯渊(为什么不支援夏侯渊)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发兵,定军,夏侯渊,救夏,支援,曹操,为什么

    217年十月,刘备发起汉中之战。直到219年三月,曹操才亲自率军抵达汉中,迎战刘备。在其中一年半的时间里,始终只有夏侯渊在汉中与刘备对敌,结果不慎战死。为何曹操如此“大意”? 赤壁之战后,除平定马超、张鲁等中间力量外,曹操一直把攻击重点放在孙权身上。即使在刘备大举入川的情况下,曹操也没有集中力

  • 雍正埋在东陵还是西陵(雍正清西陵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陵,雍正清,东陵,还是

    清朝十二帝,共有十三座皇帝陵寝,分别是辽宁沈阳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面值得一提的就是雍正的泰陵陵寝。有人说,雍正违背皇家陵寝建制单独建西陵是因为心里有鬼得位不正,怕地下“遇见”老爹康熙。而乾隆和祖父安葬在东陵陵寝恰恰是为了照顾老爹雍正,也就是说从乾隆开始,父子陵寝相对建

  • 战术上成功掩饰不了战略上失败(战略失败不能用战术挽回 )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结合几个具体战例,我们看看,为何“战术上的成功,往往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接到袭击命令时,“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不由感叹:我们的元首,是要发动全世界的力量来打败我们!尽管在战术素养上,德军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英国尚未被打败的情况下,冒险开启入侵的作战,使德国

  • 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诸葛亮北伐真的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伐,诸葛亮,战果,正确,取得,什么,真的

    越是出名的人,越是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比如诸葛亮。后世出于感性,或将诸葛亮北伐贬到一文不值,或将其捧到神乎其神,即便是想要客观描述也难免摆脱“辩论”情绪的干扰,有所失真。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战果就摆在那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诸葛亮一共5次主动北伐,外加上一次防守反击,一共6次。1、第一

  • 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军,军事,灭亡,力量,南明,为什么,主要,那么

    1644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的同一天,江南的明朝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不久,朱由崧即皇帝位,也就是弘光帝。弘光朝廷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拥有强大的兵力。当时,总兵左良玉在武汉的兵力约30万,号称百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的四镇兵力约3、40万;已经接受弘光册封的郑志龙拥兵20余万。

  • 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牛金星,李自成,丞相,成谜,结局,去向,为何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鸳鸯,抗倭,阵长,戚继光,阵法,什么样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 江东六郡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历史上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江东,历史,地方,现在,哪里,什么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其中,芜湖到南京一截,其长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称为江东。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尽管后来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