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的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的人(古代匈奴是现在的什么人)

古代的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的人(古代匈奴是现在的什么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33 更新时间:2024/2/2 19:26:19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你可能永远想不到。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农耕社会的典型,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区经常要禁受游牧民族的侵袭。

匈奴,作为一个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一直屡屡侵犯中原地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游牧民族的凶悍善战在匈奴人身上发挥到极致,统一战国的秦始皇将匈奴驱逐出河套地区后,修建了长城进行抵御,而建立汉朝的刘邦则在白登山被匈奴军队围困,只能通过和亲来换取安宁。

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这一游牧民族逐渐消失在史册当中,那么,这个曾经令古人头疼的胡人部落,到了今天会是哪个民族呢?匈奴的演变可能会令大家都意想不到。

部落联盟,自称夏人

在匈奴这一族群形成之前,中国的北方活跃着许多胡人部落,这些胡人“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

战国时期,匈奴逐渐兴起,并成为侵扰中原地区的主力军。《史记》中,司马迁引用匈奴人的说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自称是夏朝人后裔的匈奴在征战中逐渐壮大,“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通过武力合并了大漠上的游牧民族。

辉煌一时,走向分裂

自战国末年开始,匈奴人就不断袭扰中原地区,当时处于北方地区的赵国、燕国都曾修筑过一些长城和要塞抵御匈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抵御匈奴,下令修筑了五千里长城,同时派大将蒙恬率军夺回了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在秦朝的积极防御下,匈奴的确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不过,秦朝末年的乱局使得匈奴人再次开始侵入中原地区。在匈奴强大的兵锋之下,就连建立汉朝的刘邦都不得不在被围白登山后,与匈奴和亲,才维持了和平。

后来,汉武帝继位后励精图治,多次出击匈奴,匈奴人接连遭遇惨败,实力大损。汉元帝时期,匈奴分裂,南匈奴南下依附汉朝,王昭君所和亲的匈奴单于属于南匈奴,而北匈奴则选择远遁。

到了东汉时期,北匈奴又接连遭到打击,部落趋于瓦解,幸存者也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而南匈奴则被逐渐汉化,后来掀起动乱的五胡十六国中,就有许多割据政权的建立者是南匈奴的后人。

记载消失,考古发现

到了隋唐时期,匈奴这一曾经困扰过古人几百年的胡人部落已经彻底消失在史册中,除了已经被汉化融合的南匈奴以外,当年迁移的北匈奴到底去向何方,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直到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才让我们对这个未解之谜有了合理的解释。

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地区,找到了一些匈奴的遗骸,经过了DNA的对比和检测,匈奴人的血统非常的复杂,他们是由草原上的白种人和黄种人组成的,可见所谓“夏人后裔”的说法并不可信。

此外,经过了DNA的对比,考古学家发现,今日的蒙古人与匈奴有着非常相似的DNA样本。蒙古人是匈奴的后代,这样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而通过对中亚地区、欧洲地区的历史探究,考古学家有了更多的发现。根据欧洲的历史,曾经出现过一个被誉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率领部落军队在欧洲地区烧杀抢掠,而他们的后裔则是今天的匈牙利人。

不仅如此,学者发现,其实部分土耳其人也有匈奴的血统,而土耳其在他们的博物馆中也将匈奴人作为自己的一位祖先来对待。也就是说,古代的匈奴演变至今,虽然民族的符号已经消失,但是他们的后人如今已经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了。

小结

匈奴作为一个强悍凶残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曾经造成过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与农耕文明对峙几百年后,匈奴人还是败给了吃苦耐劳的汉人。

接连遭到打击,实力衰退的匈奴部落最终分崩离析,没有远走的匈奴人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号,而远走的匈奴人最终也未能抵挡历史浪潮的冲刷,今天的世界民族中,已经没有匈奴的一份子了。

标签: 匈奴民族古代现在哪个什么

更多文章

  • 刘禹锡是中唐还是晚唐的诗人(刘禹锡出名的8首七律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禹锡,七律,中唐,排行榜,诗人,出名,晚唐,还是

    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排行榜,他称得上是唐朝七律第三人吗?“诗豪”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唐朝“十大诗人”之一。刘禹锡各个诗体均擅长,尤其是七绝和七律,曾写出过众多佳作。那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刘禹锡的精品好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 行尽潇湘万里余,

  • 志南的《绝句》古诗意思翻译(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志南,古诗,绝句,意思,翻译,思想,理解,表达,感情

    南宋僧人春游时写下一诗,短短4句,便美艳了整个春天。春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历代相沿不衰,特别是唐宋,尤为盛行。“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这两句诗描绘的就是唐人春游的盛况。“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在六十五岁时,还不忘写诗调侃春天不去春游的人,恐怕是傻子。总之,在春游尤

  • 陶罐和铁罐是寓言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铁罐,陶罐,寓言,道理,故事,告诉,这个,我们

    《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几个?三年级学生真的能读懂吗?部编版(也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陶罐与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主要通过对话形式来表现陶罐与铁罐的“品质”的。无论是翻阅教科书,还是在网络上搜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几乎是完全一致的:陶罐和铁罐让我们明白了,人人都有长处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什么史书(周亚夫军细柳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周亚夫,细柳作者,史书,什么

    读《周亚夫军细柳》后谈当时的背景《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先看《史记》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 明朝朱棣皇后徐氏介绍(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徐氏,介绍,徐皇后,深情,明朝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子女几乎全是皇后所生,在她生前未立一妃。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金陵即位,年号永乐。在位期间,朱棣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让后人对明朝历史更加了解;经营东北,让中国北部边境防线更加稳固;迁都北京,兑现天子守国门的诺言;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中原文化;占领安南,五征漠北,完成勒石

  •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翻译和中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庭坚,翻译,中心,思想,清平乐宋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北宋黄庭坚有一首《清平乐》,写得凄婉而美好: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问句起笔最容易引发思绪。而他又问了一个奇特的问题:春归何处。这个问题问得太无端了。春天回到哪里去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谁(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头君,长江,李之仪,卜算子,赏析,作者

    每日一诗|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很多思念无奈,很多相思凄美,可是也有一些诗歌里的告白,充满了永恒的遗憾和深情。比如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歌很像民歌,情绪饱满直接,真如长江之水,奔涌而

  • 海的女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篇写给女孩子们看的警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警示,道理,女孩子,女儿,告诉,什么,我们

    《海的女儿》,不是“童话”,是一篇写给女孩子们看的警示。导读:小时候不懂,天真的以为童话故事都是美好的,都是温暖的,甚至是圆满的,长大以后才发现,童话故事大多都是现实的,是悲惨的。《海的女儿》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小的时候看这个故事,是不太能看懂其意义的,青春时期再看这个故事,会觉得故事很美,小美人

  • 济公是哪里人(活佛济公出生于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济公,活佛,出生,地方,哪里人,什么

    天台县,“活佛”济公的出生地。济公活佛家喻户晓,济公故事广为流传,到天台怎能不去济公故居,怎能不去了解济公由人到“佛”的历史渊源,怎么不去感受济公文化的影响。记得80年代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火遍大江南北,那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曲传唱于大街小巷。从此济公活佛高僧才立体化的走入人

  • 题破山寺后禅院思想感情(唐代诗人常建抒发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禅院,破山寺,常建,抒发,诗人,内容,思想,唐代,感情,主要

    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绝佳五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与王昌龄同年考中进士,仕途也不顺遂。他一生沉沦失意,大部分时间都在游览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他的诗作与“王孟”相近,也是田园山水一类。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更多地表现出“淡泊”的况味。与北宋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