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时候为什么请奶娘(古代奶娘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高)

古时候为什么请奶娘(古代奶娘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1/24 7:46:09

在古代,奶娘不是谁都能当,必须是15岁以上,20岁以下,刚生完孩子的良家女子。

奶娘和主家私通的事,也有,比如,郑成功儿子和奶娘私通,被郑成功一刀砍了……那为什么古代一定要请奶娘呢?

中国古代的奶娘,还有很多名称,比如乳母、奶婆、奶口、乳媪、嬷嬷等。

最早有关奶娘的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的乳保教育制度里。

《礼记·内则》中记载:“大夫之子有食母。”

这里的“食母”,就是奶娘的意思。

从表面上看,奶娘虽然只是为幼儿提供食物的工具,但是,她与幼儿朝夕相伴,无形之中,奶娘的道德、知识素养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幼儿。

因此,西周宫廷挑选奶娘的标准非常严格,尤其重视奶娘的品德。

在西周,想要当奶娘,首先要有健康乳汁,其次要有德行品质,二者缺一不可。

有些贵族家庭,甚至还会要求奶娘有一定的见识和文化水平。

西周之后的朝代,大家在选择奶娘时,标准和西周时期差不多。

比如历史上王献之、苏东坡的奶娘,文化程度都很高,不仅“善草书”还能“解老子”。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宫廷奶娘的选择,就宽松了不少。

明清时期,想要当奶娘,只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足够了。

《明宫史》中,详细记载了有关奶娘选择和和准备过程。

第一,春天选拔,生男生女的奶娘,各要10人。

在古代,当奶娘的女子,都是刚生完孩子的母亲。

《明宫史》中记载:“每年四仲月选乳妇,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奶子府居住。”

根据《明宫史》的记载,奶娘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被准备好。

因为难以确定出生的是皇子还是公主,因此,生男生女的奶娘都要准备。

在数量上,明朝宫廷会挑选20个奶娘备着,生男的奶娘十人,生女的奶娘十人。

时间上,则是每年的春季

(另一种说法是选拔“四十口”)

第二,年龄15-20岁。

明朝宫廷将奶娘的年龄限制在15-20岁。

《宛署杂记》中如此记载:“奶子府隶锦衣卫,其制每季精选各里良家妇,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养之内,曰坐季奶口。”

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开始结婚,此后便可以开始生育,二十五岁以上就是绝对的高龄产妇。

喂奶是个体力活,自然也是要选择年轻、身体还强健的人。

所以,明朝这个年龄限制,也算比较合理。

第三,良家妇女,相貌端正。

除了年龄要求,奶娘还必须是出自良家的女子,要求相貌端正。

古代社会,按照身份大概分为五个等级,贵籍、良籍、商籍、奴籍、贱籍。

贵籍是世家大族,良籍是普通百姓、商籍就是商人。

奴籍就是奴隶身份,不具有人身自由,除非主家开恩,去官府交钱办理,才有可能脱离奴籍成为良籍。

贱籍自古以有,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贱籍也会世代相传,永远无法翻身。到清朝雍正年间,贱籍才被废除。

明朝皇宫的奶娘,虽然不像西周那样要求士大夫的妻妾,但至少也要是个良民

第四, 奶量丰富,身体健康。

《明宫词》里提到,奶娘要求“乳汁厚薄,隐疾有无”

即,奶娘要身体健康,且奶量丰富。

这一点,一般有接生婆进行检验。

检验的方法,是先看“厚薄”,如果为“厚”,就将一部分奶挤在白瓷盘里,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到阴干后,从色、味、状三方面来检验。

最好的类型,是在白瓷盘中晒干后,呈现洁白如雪的样子。

第五,嫔妃分娩,几轮奶娘试喂幼儿。

妃嫔生孩子的前几天,奶娘们就已经进宫等着了。

如果生下的皇子,则让生女儿的奶娘喂养;如果生下的是公主,就让生儿子的奶娘喂养。

《明宫史》:“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则用生男奶口。”

奶娘们是竞争上岗的。

第一个月,幼儿由三四位奶娘一起喂养。

一个月后,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留下。

留下的奶娘,以后将长期留在宫中,基本没有出宫之日。

以上是宫廷奶娘的选择。

前文提到,富庶的平民家族,也会请奶娘。

民间官宦人家的选择程序,大致参照皇家的流程,不过程序上没有那么复杂,要求也没有皇家那么苛刻。

中国古代没有婴儿奶粉,也没有相应的替代品,因此才有了奶娘这个行业。

那么,为什么皇家、官宦之家或者富庶之嫁,都会选择奶娘喂养,而不是生母自己喂养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原因:奶娘喂养孩子,可以彰显家庭的身份地位。

宫廷是古代最高富贵、最高权位的地方,民间向来以效仿皇家习惯为荣誉。

这一点,在官宦人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效仿皇家,不仅代表着他们对皇家的倾慕,更代表了他们对皇家的尊重、肯定和忠心。

后妃打扮的妆容,官宦女眷会效仿。

后宫的奶娘制度,她们自然也会学习。

一般来说,乳母的数量、品德、才情,都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清稗类钞·宫闱·皇子皇女之起居 》中记载,皇子出生,不论嫡庶,都有八个乳母伺候:

“皇子生无论嫡庶,甫堕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媪手。一皇子乳媪四十人,保母、乳母各八。”

一般的官宦家庭,虽然不至于有八个奶娘,但两三个还是很常见的。

越是高官家庭,奶娘请得越勤。

不仅作为高官的丈夫会请奶娘,妻子自己也会请奶娘,甚至娘家人心疼女儿,也有可能送来知根知底的好奶娘。

越是地位高的家庭,生育之后,就越重视奶娘。

奶娘的存在,代表着这个家族有资源和实力养得起孩子、请得起奶娘。

某种程度上,现代人坐月子去月子中心、带孩子请好几个月嫂,可能也有一样的荣誉感和象征意义。

第二个原因:为了繁衍后代,争分夺秒。

生育后,母亲如果亲自喂养孩子,一般不容易怀孕。所以,有时候,请奶娘,就是为了节约生孩子的时间。

官宦之家的妻妾,在生完孩子之后,如果选择自己喂养孩子,很有可能耽误生育其他孩子的时间。

富贵之家,讲究母凭子贵,孩子几乎是财富的象征,多多益善。

如果生的是儿子,可以继承家族头衔,最差也能分到一份家产。如果生的是女儿,那便是豪门联姻的工具。

因此,对于母亲来说,多生孩子可以稳固家庭地位。而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多生孩子则是大孝的体现,代表着家族更多的机会。

此外,古代孩子夭折的概率比较大,孩子夭折稀松平常。

正如《甄嬛传》中祺贵人说的一句话:“生的下来算什么本事,养得大才是本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多生孩子,才能保证家族兴旺,家产有人继承,不至于断了香火。

所以,花钱雇佣奶娘,让妻妾腾出更多的时间生孩子,也是丈夫们和家族最好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生母因为私念,自己不愿意哺乳。

除了一些客观的利益因素,有些女人生育后,请奶娘喂孩子,就是单纯为了自己的私念。

一方面,尽快恢复身材,拴住爱人。

另外一方面,彰显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瞧,老爷给我请了两个奶娘照顾孩子!”

这种为了一己之私而请奶娘的行为,遭到了古代部分名人的批评。

比如,南宋时期的袁采就写作《求乳母令食失恩》,谴责女子为人母后,不愿意承担母亲的责任:

有子而不自乳,使他人乳之,前辈已言其非矣,况其间求乳母于未产之前者使不举己子而乳我子。”

第四,皇家为防皇子生母干政,特设奶娘制度。

明清时期皇家请奶娘,还有特殊的用途——防止皇子生母干政。

皇子一出生,就立刻归奶娘养育,生母不能与孩子过分亲近,以此防止未来出现母后干政的现象。

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疏远了皇子与亲生母亲的关系,避免了外戚干政。

但是,奶娘制度并非没有缺陷。

  • 首先,奶娘带小孩夭折的概率,普遍高于自己带孩子。

  • 史学家统计了相关数据,最后发现,奶娘带小孩夭折的概率,要比自己带孩子高很多。

    因此,很多史学家都据此批评古代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养育。

  • 其次,奶娘太漂亮,给家庭带来祸患。

  • 《清史稿·郑成功传》中就记载了一件因为奶娘太漂亮,而引发家庭祸患的事情。

    “康熙元年,成功令子锦居守思明,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杀之。”

    当时,郑成功的儿子,喜欢上了奶娘,不仅和奶娘私通,还生下了孩子。

    郑成功一气之下奶娘和孙子一起杀了。

    除了郑成功,《坚瓠秘集》也记载了清朝官员和奶娘之间的故事。

    “清代毗陵一官员与奶娘私通,夫人遂用锥子将奶娘阴部穿上眼用锁锁上,还把钥匙扔到井里。”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清朝有官员与奶娘私通,官员夫人知道后,用极度残忍的手段对付了这名奶娘。

    这种因为奶娘太漂亮,而给主人家带来祸患的事,毕竟还是少数。

    大多数的奶娘,都是安安分分养孩子的

    不过,明朝出现了一个奶娘,差点坏了国家大事。

    前文提到,明清时期的奶娘制度,很大程度是为了防止皇子母后干政。

    但是,在明熹宗时期,一位厉害奶娘的出现,曾发挥了比后妃还可怕的干政能力。

    此人便是明熹宗的奶娘、也是魏忠贤的对食妻子——客氏

    客氏,18岁入宫哺乳年幼的明熹宗。

    明熹宗继位后,她马上就被封为了“奉圣夫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客氏借着明熹宗的信任,一边掌控后宫,一边向明熹宗推荐自己的养女

    为达目的,她以一个乳母身份,先后害张皇后流产、冯皇妃暴死郊外,张裕皇妃活活饿死胎死腹中……甚至,她还妄图效仿吕不韦,让侍女与外男野合,最后谎称龙种

    因为她的手笔,明熹宗一生三子两女,都早早夭折。

    明熹宗本人,也英年早逝,最后信王朱由检继位为明思宗。

    明思宗在位没多久,客氏的恶行被揭发,在浣衣局被活活打死。

    《明季北略·卷三》中记载:“上命太监王文政,严讯客氏,得宫人任身者八人,盖其出入掖庭,多携侍媵,谋为吕不韦、李园故事也。上大怒,立命赴浣衣局掠死,子侯国兴等,俱伏诛。”

    当然,像客氏这样的奶娘,只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奶娘,都对幼儿视如己出,晚年也会受到主人家的厚待。


    正所谓“生则厚养,死则追念”,奶娘在身份上虽然是仆人,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位长者,甚至是家人,有“母”之名

    《知否知否》中,顾廷烨的奶娘常嬷嬷,就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几乎相当于顾廷烨母亲的地位。

    《红楼梦》中,备受宠爱的宝玉,也需要容忍奶娘的不是,否则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因此在古代,奶娘死后,一般她喂养过的孩子,要为她服丧三个月以示尊重和亲疏关系。

    宋朝的苏东坡,更是亲自为奶娘写了墓志铭:

    “赵郡苏轼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

    纵观整个古代社会,绝大多数奶娘都是来自下层贫苦家庭的妇女。

    她们一生下孩子,就被迫为了生计去当奶娘。

    自己家的孩子还饿得哇哇大哭,她们却必须先满足富贵子女的需求。

    如果是进宫当奶娘,还要承受与孩子的“生离”之苦,几乎一生无缘再见

    这种违背母性的选择,是对一个母亲最大的残忍。

    幸好,现代社会已经有了奶粉等诸多母乳的替代品,请奶娘的习惯,也基本不复存在了。

    标签: 奶娘地位古时候古代为什么那么

    更多文章

    •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怎样理解儒家和法家对人性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人性,法家,儒家,看法,理解,还是,怎样

      同是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儒家和法家哪个更有道理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司马迁的这句话,第一个意义便是:它阐述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情。中国人的主体间共识是人情或人性,外国人的主体间共识则是宗教或上帝。而其第二个意义便是:它揭示了一种底层逻辑。刑法、民法基于宪法

    • 彭坤主持人简历个人资料(央视主持人彭坤的甜美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彭坤,主持人,简历,风采,央视,资料,甜美,个人

      央视著名主播彭坤近照,有着一种甜美的风采,她的发音听着很舒服!央视著名主播彭坤近照,有着一种甜美的风采。2022年6月10号晚23:0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24小时》节目中,主播彭坤的首秀堪称亮点。彭坤:出镜创纪录,一晚连续主持《晚间新闻》《24小时》两档节目。《24小时》节目很特殊,因为这

    • 高情商夸人漂亮的诗句(7首夸人好看的优美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诗词,夸人,情商,诗句,优美,漂亮,好看

      7首夸人好看的古诗词,句句古韵仙风,学会出口即是文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摘自 秦观 《春日五首 · 其二》碰见女孩子哭手足无措,不会安慰人?没关系,把秦观这两句诗背下来,不但能让人心情变好,还显得自己有学问。并且,秦观有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在贬官的路上

    • 中国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2023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年龄,标准,公布,老人,老年人,划分,中国,2023年

      2023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过了这个年纪,就可以称呼老年人了!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不同,比如襁褓、弱冠、而立,不惑,花甲等都对应了不同的年龄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年龄也会逐渐增长,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建国初期时,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 关于风筝的古诗有哪些(十首有关古人放风筝的优美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风筝,古诗,诗词,古人,优美,关于,哪些,有关

      又到放风筝的季节,十首有关风筝的诗词,看古人笔下的风筝!东风渐暖,百花渐开,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我国是风筝的故乡,已有2500年的历史,古时风筝,北方叫“鸢”,南方则称“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风筝的诗。古诗里的风筝,既牵动着我们的视线,也系着我们对生活的向往

    • 电影洪兴十三妹简介影评(洪兴十三妹讲的什么故事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洪兴,影评,简介,主题,电影,故事,十三,什么

      电影《洪兴十三妹》:她不懂女人,但她始终是个女人!1999年,吴君如凭借电影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摘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她喜极而泣,感谢着陪伴她领奖的妈妈,以及导演等工作人员,这个奖,对于她来讲,意义非同凡响。在人才济济,美女如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姿色不算

    • 有关古人赞颂昙花的诗句(十首描写昙花绽放瞬间的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昙花,诗词,诗句,赞颂,古人,绽放,描写,有关,瞬间

      立秋昙花开,十首昙花的诗词,用刹那间的绽放,来惊艳暗夜时光!立秋之时昙花开!夏末秋初的时节,繁星满天、夜深人静时,昙花悄然绽放在月光下,展现美姿秀色,静静地吐露着芬芳,宛如一位圣洁的仙子。昙花,又名琼花、昙华、韦陀花等,昙花盛放时,花瓣和花蕊轻轻颤动,十分动人,享有“月下美人”之誉。自古以来,昙花颇

    • 宋佳演过的电视剧哪部好看(宋佳演技炸裂的7部电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电视剧,宋佳,佳演,演技,好看

      宋佳演技炸裂的7部电视剧,你觉得哪部才是巅峰之作?NO.7:《小舍得》讲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十分贴合国人一贯的宽容:来都来了,大过年的,人都死了,孩子还小。这种顾大局的思维导致了这部电视剧看起来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没有人去深究那背后的一地鸡毛,因为他们想要宣扬正能量。NO.6:《大女当嫁》十年前的

    • 苏轼被贬黄州后写的诗(《初到黄州》全诗解析赏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州,赏读,全诗,解析,苏轼

      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写下一首名作,三四句让人流口水!古时,诗人被贬谪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到九江的环境: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相比于白居易,他的粉丝苏轼就豁达得多了。因为乌台诗案,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他就写了一首诗,旷达豪放

    • 太监和宫女是怎么对食的(古代宫女和太监是如何做夫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宫女,太监,夫妻,古代,如何,怎么

      解读中国古代宫廷“对食”史,宫女和太监是如何做夫妻的?最初的“对食”没有后来的宫女和太监做夫妻的含义,而很多人习惯把“对食”和“菜户”混为一谈。最早被历史记录的“对食”是赵飞燕的宫婢曹宫和道房。曹宫和道房都是人名,都是宫女。曹宫实际上是个宫女二代,她的母亲也是宫婢,叫曹晓。放到清朝就叫“家生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