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慈禧太后为什么喜欢李莲英(李莲英如何讨慈禧欢心)

慈禧太后为什么喜欢李莲英(李莲英如何讨慈禧欢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3/12/20 18:24:29

慈禧太后和李莲英的关系如何?

李莲英陪伴了慈禧近53年,被封为清朝唯一正二品、且被封为钦差的太监。

他和慈禧关系暧昧,经常被叫进寝宫,单独聊天到深夜……

李莲英没有背景,长得也丑,之所以得宠,是因为他有一项独特的能力。

提起李莲英,人们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他和慈禧的隐秘私事

作为清朝末年的总管太监,李莲英陪伴了慈禧近53年,是慈禧最亲近的人。

他们之间,有主仆间的宠幸,有男女间的暧昧,也有亲人间的温情。

为了李莲英,慈禧破例让进宫17年的他,担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而这个职位,一般要求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

为了李莲英,慈禧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他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太监;

为了李莲英,慈禧册封他为钦差大臣,让他成为清朝唯一一个以“钦差”身份、外出视察的太监……

李莲英受慈禧恩宠颇多,也有了很多头衔,比如“敬事房大总管”,但是他从没有离开慈禧。

五十多年的,从来到慈禧身边开始,李莲英就一直没有离开。

根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

在晚年生活中,慈禧经常主动去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

每日三顿饭,早晚起居,两人如果没在一块,必定会派太监问候。

甚至有的时候,慈禧还会把李莲英叫到寝宫单独聊天,常常聊到深夜

在慈禧的大半生生涯中,李莲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当然,这样受宠的太监李莲英,靠的不是关系,也不是容貌,而是他独特的能力

得宠的开始:一双巧手

进宫之前,李莲英名叫“李进喜”,他在宫里待了14年,才得以被慈禧赐名“李莲英”。

李莲英的受宠,最初是因为他有一双巧手。

当时,慈禧非常珍爱头发,喜欢各种时兴的发髻,但有些发髻,无论太监怎么梳,都不合慈禧的心意。

恰好,李莲英苦练过梳头技艺,终于等到了出头机会。

同治三年,已经是太后的慈禧,因为离不开李莲英的梳头技法,便钦点他为自己梳头。

自此以后,李莲英开始飞黄腾达。

据说,李莲英之所以擅长梳头,是因为他早早做了准备

早在很多年前,李莲英就被一位姓沈的老乡太监告知,慈禧珍爱头发,若是勤加苦练,总有一天能出头。

此后,李莲英便开始日日苦练。

有人传言,为了练好梳头技术,李莲英还专门去逛了青楼,因为青楼女子的发髻,几乎是北京城花样最多的。

练好技术之后,李莲英经沈太监引荐,才来到了慈禧身边一展身手。

当然,传言是否是真实的,如今已经不可察。

但同治三年以后,李莲英便一直跟在慈禧太后的身边,再也不曾离开。

因为梳头梳得好,李莲英还有了“篦子李”的外号。(篦子,是古代妇女梳头常用的一种工具。)

这就是李莲英得宠的开始,他用一双巧手,让慈禧自此离不开他。

但是,在后宫里,想要讨好慈禧、投其所好的人很多。

单凭梳头这一项本事,不足以让慈禧连连为李莲英破例。

受宠的依仗——一项独特能力

李莲英的一双巧手,让他在慈禧面前露了脸。

但他最厉害的,并不是梳头技巧,而是他的性格与揣摩人心的能力。

可以说,这是李莲英恩宠不断的依仗。

能力一:善于逢迎,会说话。

李莲英非常善于揣摩慈禧的心意,而且很会说话,能够适时以讲笑话的方式,缓解气氛,逗慈禧开心。

这是他被慈禧倚重的关键。

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慈禧当场给艺人赏赐了一个“福”字。

但是,她很不小心,直接把“福”字的偏旁,写成了“衣”字旁。

这等于说,她直接写了个错别字的“福”。

老佛爷写了错别字不要紧,但艺人却被吓坏了

  • 错字“福”,拿回去吧,被别人看见了,议论纷纷,会引来祸端

  • 不拿回去,还给慈禧吧,就要指出错误,万一说错了话,惹怒太后,性命难保

  • 就在艺人为难,周围人沉默之际,李莲英却笑着说话了:

    “太后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一句话,原本紧张的氛围,瞬间被缓解了。

    吓懵了的艺人,马上反应过来,立刻接话:

    “太后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就这样,一个错别字,以一种愉快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慈禧手上。

    李莲英的这个玩笑,既缓和了气氛,又维护了太后的面子,算得上非常机智了

    在史书的记载里,李莲英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很会讲笑话,而且,他的笑话不粗俗,玲珑婉转,很招人喜欢。

    在恰当的时候,李莲英还会拿出大街上讽刺官府的笑话,说给慈禧听。

    一方面,他是逗乐慈禧,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为慈禧提供民间声音。

    除了诙谐幽默会逗乐,李莲英还非常懂得慈禧的需求,有着超强的逢迎本事。

    光绪初登基时,刚满40岁的慈禧,想再度垂帘听政。

    但是,朝臣们强烈反对。

    为此,慈禧非常不开心。

    李莲英见状,便悄悄在万寿寺正殿的后面,修建了一座观音菩萨。

    这个观音菩萨的面容酷似慈禧。

    菩萨修好之后,李莲英带上文武大臣,准备给慈禧一个惊喜。

    他半哄半骗,把慈禧带到正殿后方,大声高呼:“老佛爷到!”

    要知道,老佛爷,这三个字,在清朝,是帝王的专属。

    慈禧是不能自称“老佛爷”的。

    但是,李莲英的“老佛爷”,玩了一个谐音梗。

    他意在说菩萨,又在说慈禧。

    如此一来,文武大臣们来不及反应,只能跟着李莲英跪拜:“恭迎老佛爷!”

    然后,李莲英就对着慈禧说:

    “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就这样,李莲英促成了慈禧的二度垂帘听政,也让慈禧自此有了“老佛爷”的称呼。

    可以说,李莲英用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帮着慈禧达成了心愿。

    这样会说话,懂得讨好,还能分忧的太监,也难怪慈禧非常喜欢了。

    能力二:做事出色,还懂得低调、见好就收

    李莲英是个非常精明的人。

    作为后宫总管,他不是个花架子,是个有真本领的人。

    他对本职工作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宫中礼仪繁琐,小到物品陈设、大到礼仪程序,李莲英都一清二楚

    而到了有庆典,最忙乱的时刻,李莲英总能对手下的人调拨自如,不出差错

    后来,慈禧每次提出要去王公大臣家 “临幸”,这些大臣就会先邀请李莲英,请他来协助礼仪和布置。

    能把本职工作,做到这种程度,李莲英也算头一个了。

    光绪十二年李鸿章的北洋海军练成,按照惯例,他请求朝廷派人检阅

    慈禧当即决定,派出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

    但是,醇亲王是光绪生父。

    他担心,自己的检阅行为,会被有心人做文章,离间自己和慈禧的关系。

    所以,醇亲王提出,让太后派个亲近人,跟随一起。

    按照道理,慈禧应该派一个朝中心腹,但她想了想,直接让李莲英当钦差。

    可以说,太监当钦差,还要外出视察,是大清朝的头一遭。

    而李莲英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按照清朝官场惯例,顶着“钦差”的头衔,李莲英只要稍微点点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李莲英非常谦卑,没有半点出格的举动。

    在整个检阅过程里,他一直跟在醇亲王后面。

    白天,他帮醇亲王拿烟袋;晚上,他帮醇亲王倒洗脚水。

    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李莲英不过是个普通随从。

    后来,监察御史朱一新,参奏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官员、收受贿赂”

    结果,光绪一查,发现事实根本不是如此,便发了脾气,把朱一新给降职了

    而慈禧得知后,就更加看重李莲英了。

    可以说,一个有能力的人,能不骄不躁、谦卑懂身份,十分难得。

    对于慈禧而言,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以说,正因为李莲英懂得低调,才让慈禧敞开心扉。

    此后,慈禧真正拿他当了亲近人,一起遛弯、一起吃饭问好、一起畅谈倒深夜。

    能力三:对待他人,十分宽厚。

    李莲英还是个非常厚道的人。

    他是慈禧派系的人,按照道理来说,他与光绪也算得上是“对头”。

    但是,在如何对待光绪的问题上,李莲英也交上了满分的答卷

    根据《德宗遗事》的记载,《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带着光绪一行人返回北京,中途在保定休息。

    入夜,李莲英刚在卧室伺候完慈禧,回自己住所时,意外看见光绪在房间里发呆

    原来,太监们不仅没给光绪铺床,就连被子也没给他准备

    可怜的光绪,在寒冬的房间里,只能靠着坐褥和椅子靠枕御寒。

    见到这样的光绪,李莲英心中一软。

    他把自己的被子都抱了过来给光绪用,并耐心解释:

    “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事实上,此时的李莲英,完全没必要讨好光绪。

    此前珍妃被慈禧投井,光绪和慈禧的关系闹得很僵

    这个时候,即便李莲英不理会光绪,用几句场面话应付过去,也绝对没有问题。

    又或者,他惊动慈禧,把伺候的太监叫过来惩罚一番,也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李莲英一把年纪,却拿出了自己的被褥。

    你可以认为,这是他为人圆滑,但我还是认为,李莲英能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厚道。

    光绪回了北京后,经常说:“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

    可见,在光绪的最后十年里,李莲英从未落井下石,说不定还偷偷给了不少照顾。

    太监做到这份上,李莲英也确实很难得了。

    朝中许多官员,都弹劾李莲英,说他“收受贿赂、敲诈官员”

    甚至,还有人把“北洋海军将领贻误战机”的罪名,扣在他头上。

    但是,这些罪名,大多落在口号上,始终没有任何人找到真凭实据。

    一个太监,如果真的有这种行为,又怎么可能不留下一点证据呢?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在北京西苑的仪鸾殿内去世。

    李莲英办完慈禧的丧事,守孝百日后向隆裕太后请求退休出宫,自此离开了紫禁城。

    此时的李莲英,已经61岁。

    他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可见,他对于自己在宫中的太监生涯,问心无愧。

    离开紫禁城的李莲英,在两年后(宣统三年)去世。

    关于他死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被革命党人杀了;

    有人说,他在讨债的过程中被杀;

    而李莲英的过继的孙女李乐正表示:“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李莲英的墓葬被挖,碑文介绍其尸身完整,可是挖出来的尸体却只有头颅,更加引起人们猜测。

    至今为止,李莲英的死因依旧存在争议。

    但是,不管其死因如何,作为清朝太监,李莲英已经将其人生发挥到极致

    从事业的眼光来看,他坐到太监最高的位置,让慈禧太后为他几次破例。

    他的能力,已经远超一大批臣子。

  • 论管理,李莲英把后宫太监管得井井有条,搞起庆典有模有样、不出错;

  • 论人际关系,他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却能让光绪为他说好话,王爷为他作证;

  • 论手段,一众大臣弹劾他,却从来抓不住有效把柄……

  • 这样的人,如果生活在现代,应该也是一个颇有魅力的管理者。

    标签: 李莲英慈禧太后欢心喜欢如何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古时候为什么请奶娘(古代奶娘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奶娘,地位,古时候,古代,为什么,那么

      在古代,奶娘不是谁都能当,必须是15岁以上,20岁以下,刚生完孩子的良家女子。奶娘和主家私通的事,也有,比如,郑成功儿子和奶娘私通,被郑成功一刀砍了……那为什么古代一定要请奶娘呢?中国古代的奶娘,还有很多名称,比如乳母、奶婆、奶口、乳媪、嬷嬷等。最早有关奶娘的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的乳保教育制度里。《

    •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怎样理解儒家和法家对人性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人性,法家,儒家,看法,理解,还是,怎样

      同是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儒家和法家哪个更有道理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司马迁的这句话,第一个意义便是:它阐述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情。中国人的主体间共识是人情或人性,外国人的主体间共识则是宗教或上帝。而其第二个意义便是:它揭示了一种底层逻辑。刑法、民法基于宪法

    • 彭坤主持人简历个人资料(央视主持人彭坤的甜美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彭坤,主持人,简历,风采,央视,资料,甜美,个人

      央视著名主播彭坤近照,有着一种甜美的风采,她的发音听着很舒服!央视著名主播彭坤近照,有着一种甜美的风采。2022年6月10号晚23:0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24小时》节目中,主播彭坤的首秀堪称亮点。彭坤:出镜创纪录,一晚连续主持《晚间新闻》《24小时》两档节目。《24小时》节目很特殊,因为这

    • 高情商夸人漂亮的诗句(7首夸人好看的优美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诗词,夸人,情商,诗句,优美,漂亮,好看

      7首夸人好看的古诗词,句句古韵仙风,学会出口即是文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摘自 秦观 《春日五首 · 其二》碰见女孩子哭手足无措,不会安慰人?没关系,把秦观这两句诗背下来,不但能让人心情变好,还显得自己有学问。并且,秦观有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在贬官的路上

    • 中国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2023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年龄,标准,公布,老人,老年人,划分,中国,2023年

      2023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过了这个年纪,就可以称呼老年人了!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不同,比如襁褓、弱冠、而立,不惑,花甲等都对应了不同的年龄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年龄也会逐渐增长,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建国初期时,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 关于风筝的古诗有哪些(十首有关古人放风筝的优美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风筝,古诗,诗词,古人,优美,关于,哪些,有关

      又到放风筝的季节,十首有关风筝的诗词,看古人笔下的风筝!东风渐暖,百花渐开,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我国是风筝的故乡,已有2500年的历史,古时风筝,北方叫“鸢”,南方则称“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风筝的诗。古诗里的风筝,既牵动着我们的视线,也系着我们对生活的向往

    • 电影洪兴十三妹简介影评(洪兴十三妹讲的什么故事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洪兴,影评,简介,主题,电影,故事,十三,什么

      电影《洪兴十三妹》:她不懂女人,但她始终是个女人!1999年,吴君如凭借电影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摘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她喜极而泣,感谢着陪伴她领奖的妈妈,以及导演等工作人员,这个奖,对于她来讲,意义非同凡响。在人才济济,美女如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姿色不算

    • 有关古人赞颂昙花的诗句(十首描写昙花绽放瞬间的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昙花,诗词,诗句,赞颂,古人,绽放,描写,有关,瞬间

      立秋昙花开,十首昙花的诗词,用刹那间的绽放,来惊艳暗夜时光!立秋之时昙花开!夏末秋初的时节,繁星满天、夜深人静时,昙花悄然绽放在月光下,展现美姿秀色,静静地吐露着芬芳,宛如一位圣洁的仙子。昙花,又名琼花、昙华、韦陀花等,昙花盛放时,花瓣和花蕊轻轻颤动,十分动人,享有“月下美人”之誉。自古以来,昙花颇

    • 宋佳演过的电视剧哪部好看(宋佳演技炸裂的7部电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电视剧,宋佳,佳演,演技,好看

      宋佳演技炸裂的7部电视剧,你觉得哪部才是巅峰之作?NO.7:《小舍得》讲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十分贴合国人一贯的宽容:来都来了,大过年的,人都死了,孩子还小。这种顾大局的思维导致了这部电视剧看起来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没有人去深究那背后的一地鸡毛,因为他们想要宣扬正能量。NO.6:《大女当嫁》十年前的

    • 苏轼被贬黄州后写的诗(《初到黄州》全诗解析赏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州,赏读,全诗,解析,苏轼

      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写下一首名作,三四句让人流口水!古时,诗人被贬谪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到九江的环境: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相比于白居易,他的粉丝苏轼就豁达得多了。因为乌台诗案,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他就写了一首诗,旷达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