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1/22 15:21:57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又称郭荣)亲统大军北伐契丹,欲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身染重病,回师京城后不久病逝,其子柴宗训继立为帝,是为恭帝,年仅7岁。

赵匡胤

赵匡胤青年时,他曾赋《咏日》诗,以言己志:“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壮志。

后汉时,赵匡胤应募从军,投奔在枢密使郭威帐下。乾祐占四年,郭威于澶州发动兵变,随即统领所部闯入开封,后汉隐帝为乱兵所杀,郭威遂取代后汉,建立后周。

此次政变,赵匡胤积极参与并拥戴郭威为帝,功绩卓著。事成之后即被授予东西班行首,典掌禁军。

郭威养子柴荣任开封府府尹后,又改授赵匡胤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郭威病故,柴荣继位,不久擢升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成为禁军高级将领。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公元960年2月2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

赵匡胤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开始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做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

进入城中,将士们遵从赵匡胤之令,秋毫无犯。守城的后周军将,不敢轻举妄动,唯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闻讯,骑马径自皇宫内廷疾驰而出,欲集结部众负隅顽抗。

当其行至街上,被王彦升察觉,遂紧随某后,直追至其家中,将其家人全部杀死。赵匡胤入城,登上明德门,命令兵士各返回所属军营驻地,自己也回到原来的官署。

赵匡胤

不多时,诸将领簇拥着范质等后周朝廷要员来到赵匡胤官署。赵匡胤一见他们,顿时痛哭流涕,呜咽道:“违负天地,今至于此!”

范质等人还未及对答,军校罗彦环却手按利剑,厉声说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屈身退至阶下,列队朝拜。

随即,赵匡胤于官署堂上召集文武百官,依据每人功劳高下确定入朝列班次序。

翰林承旨陶其不毂自袖中取出事先写好的禅位制书,当众宣读,称柴宗训退位,由赵匡胤即皇帝位。

随后,宣徽使引导赵匡胤下堂,来到庭院中,面向北方行拜礼。

又引他出官署入宫中,进崇元殿,更换朝服,头戴衮冕,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宋太祖。另又将柴宗训及符后等人迁至西宫,去其帝号改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后周历史至此结束。

次年正月,赵匡胤下令大赦天下,改元建隆,仍定都于开封。因他曾于宋州出任过归德军节度使,故以“宋”为国号,史称北宋。

其后,赵匡胤对有功官吏将士,分别封官授爵,给予赏赐。以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其余禁军诸将领亦分授官职,并兼领节度使。

朝廷各重要官署机构均重新任命长官,从而建立起宋朝的统治秩序。与此同时,他又遣使向各地郡县、藩镇通报称帝换朝之事,希望他们改弦易辙,归顺宋朝。

赵匡胤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

只有盘踞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

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经营上党长达8年之久。他在自己的统辖区域内,擅自征收赋税,召集亡命之徒。

颇具一定实力,以至于后周朝廷亦曾感到李筠“倔强难制”。得知赵匡胤称帝代周,他遂积极准备举兵反宋。

宋建隆元年四月,李筠勾结北汉,发动叛乱。消息传入宫中,赵匡胤果断决定速战速决,以“服天下之心”,巩固刚刚建立的宋朝统治。

为此,他一方面令石守信领兵前去上党征讨叛军,一方面又令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出东路,以策应石守信。

李筠自以为宋军将士多与自己是旧友故交,必会念旧情而临阵倒戈,因此掉以轻心,未作认真设防。宋军与叛军一交锋,即发起猛攻,全然无旧友故交之情。首战于长平,大败叛军。

(中:赵匡胤)

随后,宋军几路并进,步步紧逼。赵匡胤亲临前线指挥各路人马围歼叛军。石守信会同江宁军节度使高怀德于泽州,再大破李筠军主力,擒获叛军大将范守图,杀戮北汉降兵数千。

李筠率残部逃入泽州城中。宋军团团围困城池,连续攻城数十日,终于破城。李筠知大势已去,投火自尽。其子李守节献上党降宋,李筠的反宋叛乱被平定,北方的局势得到控制。

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为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权势显赫。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曾一度与赵匡胤分掌朝廷内外兵权。后领命出镇淮南,坐镇扬州。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即令韩令坤接任其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之职,并令其移镇青州。

李重进十分清楚赵匡胤此举旨在削夺自己的权势,故而拒不从命,反而派遣亲信翟守殉北上,准备与李筠结盟,南北夹击刚刚建立的宋朝。然而翟守殉非但未与李筠联合,反入开封向赵匡胤陈述此事。

返回扬州后,他又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致使李重进未敢贸然起兵反宋。李筠兵败身亡后,李重进自感大祸临头,决意孤注一掷。

九月,他于扬州发动叛乱,并派人入南唐求援。不料,南唐主李璟恐引火烧身,不肯派兵相助,李重进陷入“内乏资储,外无救援”的窘困境地之中。

(赵匡胤)

赵匡胤先遣石守信统军南下征讨。十月,又率兵亲征。宋军浩浩荡荡沿汴河南下,直抵淮河北岸。

李重进不甘心束手待毙,严令兵士作殊死抵抗,妄图阻止宋军渡河南下。石守信指挥宋军强渡淮河,发起猛攻,叛军溃败而逃。宋军迅速包围扬州。

十一月,扬州城破,李重进举家自焚而亡。宋军入城,尽杀叛军,淮南地区随之得以平定。

在李筠、李重进被平定前后,原后周地方藩镇政权,虽亦不满赵匡胤以兵变取代后周,可又惧怕宋朝的兵威,自感无力与之抗衡,只得听命归顺。

赵匡胤对此采取恩威并用的策略,一方面仍名义上保留其藩镇,允许留驻原地,但同时又派监军入其藩镇,行使职权。

原后周保义军节度使袁彦得知赵匡胤代周后,日夜整修军械,操练兵士,欲对抗宋廷。然而宋廷派潘美前去监军,并令他入朝时,袁彦也不得不俯首贴耳,单骑赴京城。

周太祖郭威妃杨氏之弟、原后周建雄军节度使杨庭璋曾与李筠关系密切,时有往来,当赵匡胤调其改任定难军节度使,令他人居开封时,亦丝毫不敢拒命。

赵匡胤

至此,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的宋朝政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中原地区的局势得以安定。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更多文章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三公九卿,指代,职位,制度,不同,哪些,分别,什么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

  • 鲜卑人是什么民族(鲜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鲜卑,民族,哪个,现在,什么

    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

  •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的故事(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经言,道德,起源,神话,传说,老子,人类,故事,不幸,关于

    从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看人的认知,我们都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庄重与极其重要的哲学终极问题,但却被很多愁善感的人或者想表现自己的人用来感叹或装逼,以此来展示自己是多么一个具有思想内涵与深沉的人。而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而言,其之所以产生,则是源于人天性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用途与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卦,先天,后天,联系,用途,区别,应用,两者

    不讲《易经》两派六宗,只讲两张图条条好些大咖都在普及八卦的基础知识,阅读条文时看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时常混淆,曾有留言指错。翻查某百科栏目,转图完全错误。若查询甚至学习,又如何摸的着头绪;以讹传讹,贻笑全网,贻误无穷。码字画卦,愿对你正确认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有所裨益。 象在天

  • 年的由来传说故事简短(“除夕”与“年”的传说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说,介绍,由来,简短,故事,除夕

    1959年《新民晚报》上曾刊载一篇文章《“年”的故事》。描述了“年兽”的外貌:“年”长着两个头,四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过活。但是‘年’很懒惰,一年四季它都在昏沉沉地睡觉,一直到除夕的夜晚,才从阴暗的山洞里爬出,寻找它的牺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欢红色,尤其讨厌喧闹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所谓“

  •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背景及启示(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桃杀,三士,春秋,启示,晏子,记载,背景,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晏婴用“计谋杀人”的成功范例,被载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国的三位勇士,恃才傲物,骄横勇武。引起齐相晏婴的不满与齐景公的不适。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称他们的行为是“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端,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之后,

  • 历史申公豹是好人还是坏人(封神演义中申公豹并不是好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申公豹,封神演义,历史,坏人,好人,还是

    在电影院,看到申公豹出场,他陪着姜子牙在北海之滨受罚,观众都有点惊讶,难道申公豹变好了吗?1各种版本的申公豹,都是坏人。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总觉得是元始天尊的偏心,把好好的12金仙的位置交给胖嘟嘟,实力远不及自己的太乙真人。他觉得非常不公平,凭什么,于是各种暗中使坏。像罗晋,王丽坤等人主

  • 杰克逊45度倾斜怎么做到的(45度倾斜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倾斜,杰克逊,做到,怎么,45

    迈克杰克逊的一生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艺术和音乐上的贡献和付出。他的一生创造很多经典的歌曲和舞蹈动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他的逝去震惊了全球,亿万歌迷伤心落泪,其追悼会通过不同形式观看共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收视率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1988年,杰克逊以1950万美元买下一块庄园,命名为

  • 姬昌的大儿子为啥叫伯邑考(周文王姬昌之长子原名叫姬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姬昌,伯邑考,姬考,周文王,原名,长子,大儿子

    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在宗庙举行了盛大的告祭仪式,“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把自古公亶父以来为周王朝建立打下基础的历代先祖都告祭了一遍。 邑考,也就是传世文献中的伯邑考。伯,是老大的意思。《史记》曾有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

  • 宋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背景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朝代,特点,时代,背景,宋朝,宋代,怎样,一个

    葱泼兔、金丝肚、煎鹌子、生炒肺、烧蛤蜊……小酒一端、惬意无限。这场景,熟悉吧?是元旦家人聚会?还是中秋大宴宾客?都不是,这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录的一个场景。在宋代,此等场面不胜枚举,吃者云集、遍地奢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相互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