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禄山死后是什么朝代(756年2月5日安禄山建国大燕)

安禄山死后是什么朝代(756年2月5日安禄山建国大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20 8:23:42

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的制度原因?756年2月5日安禄山在洛阳建国大燕,改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唐明明刚刚经历了开元之治,为什么会一下子被安禄山搞成这样?

开元之治时代,我们的教材这么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其实,从本质上,安史之乱仍然是大唐的制度问题。

大唐并没有真正吸取南北朝的教训,犯了很多制度上的错误。

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先后打垮了东突厥和契丹等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一些归顺投诚人员。

大唐将这些胡人迁移到河北省北部,按照部落为单位进行聚居。

这就犯了魏晋时期的大忌。

曹操将平定的胡人尤其是匈奴人、鲜卑人南迁,进入长城以内居住。

在汉朝、晋朝强大时期,这些胡人自然不足为患。

在晋朝内战导致国家大乱时候,本来就以部落为单位的胡人军事团体,迅速崛起,形成了南北朝200年的分裂和内战。

唐代也是一样,河北北部的胡人还是以之前的族群和方式生活,被汉化的幅度较小。胡人对大唐并没有任何忠心可言,只是忠于自己的族长。

而此次安禄山叛军的骨干,就是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知名的胡将就有30多人,总兵力不下10万人,盘踞在河北北部。

更重要的是,胡人常年在长城以南生活,安禄山等人又颇有地位,对于大唐内部情况非常了解。

这样一来,胡人从内部造反,其实比从大漠南下入侵更要可怕十倍,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

第二, 外重内轻的军事战略。

大唐忙于对外扩张,精锐的部队都驻扎在边疆地区。

以当时拱卫中央腹地的唐军,仅有13万人。

相反,边境的军队则有50万,其中安禄山一个人就统帅19万。

那么,安禄山率领20万大军杀过来,唐玄宗依靠13万人根本不是对手,是非常凶险的。

第三, 违反军事常识的任命。

无论私人关系再好,政治是政治,私交是私交。

从国家角度考虑,无论如何不能出现:一个将领可以指挥国家大部分兵力。

而安禄山深受唐玄宗宠信后,轻松成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纸面兵力就有19万。

尤其是安禄山上任已久,在边境形成自己的势力。

安禄山的胡人干儿子就有8000人,这些都是骁勇善战的军人,颇有善战的将领。

在叛乱之前,安禄山早已组建了以少数民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更重要的是,安禄山还成为官方认可的藩镇领袖。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大唐在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而关键的是,节度使仍然是南北朝时期那种军阀,本来是只有军权,逐步又获得了辖区的行政权力。

简而言之,节度使有军队,还可以自行筹集军费和管理地方,就是国中之国。

而安禄山就是这个武装集团的土皇帝,随时可以叛乱,实力还很强大。

第四, 中央朝廷政治腐败。

随着年龄增长和部下阿谀奉承,唐玄宗认为天下太平,开始沉溺于和杨贵妃享乐。

唐玄宗逐步不理朝政,将权力交给李林甫

李林甫是标准的腐败官僚,一切都从个人利益出发。

他明知道安禄山一伙怀有异心,仅仅因为唐玄宗对他比较信任,就推波助澜,大力保举安禄山。李林甫很明白,胡人的文化程度低,绝对不可能成为宰相,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把持朝政16年,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李林甫虽奸邪,毕竟有些能力,大体还是能控制安禄山一伙。然而,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仅仅因宠信杨贵妃,竟然重用杨国忠

杨国忠充其量只是个政治流氓,并没有什么本事。他成为宰相以后除了贪污以外,就是同安禄山为敌,让他提前叛乱。

即便这么多不利因素集合起来,不代表安史之乱就会持续这么久。

安禄山实力强于中原的唐军,风头正劲,唐军不应该擅自决战。

正确的打法是,唐军以主力进行防御,依靠险要地形持续作战,等待边境部队返回。

同时,可以在各地组织义兵,持续不断打击安禄山后方。

没想到,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坚守潼关时,唐玄宗却出了乱子。

在杨国忠胡说下,唐玄宗将两人斩首,随后逼迫哥舒翰率领20万唐军主力决战,结果被安禄山击败。

至此,唐军防御已经彻底崩溃,也只有逃亡四川这一条路了。

随后,安史之乱持续了7年多,对大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乱中出现了很多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唐朝从此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最终彻底崩溃。

标签: 安禄山大燕朝代建国5日756年2月什么

更多文章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20字(关于春节的由来与民风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风,民俗,风俗,来历,由来,春节,关于,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应该算古代把过春节描绘得最生动的一首诗了,今天是正月十四,恰逢西方的情人节,我在此先祝天下有情人结成眷属。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过完元宵佳节我们的春节就正式结束了。我在今天这个临近春节尾声之日,和朋友们谈谈春节文化和习俗中

  •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从长安到洛阳到底是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洛阳,武则天,迁都,长安,原因,为什么,到底

    不得不说《风起洛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侦探悬疑小说,这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关于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依然是看不出来,不得不说,这才是一个悬疑剧该有的样子。从《长安十二时辰》再到《风起洛阳》,华夏都市悬疑慢慢有了规模,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古都,也成了展示华夏魅力最好的地点。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为了迁都到洛阳,而

  • 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计夺权,赵匡义,柴荣刚,赵匡胤,病逝,去世,为何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又称郭荣)亲统大军北伐契丹,欲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身染重病,回师京城后不久病逝,其子柴宗训继立为帝,是为恭帝,年仅7岁。赵匡胤赵匡胤青年时,他曾赋《咏日》诗,以言己志:“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壮志。后汉时,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三公九卿,指代,职位,制度,不同,哪些,分别,什么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

  • 鲜卑人是什么民族(鲜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鲜卑,民族,哪个,现在,什么

    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

  •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的故事(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经言,道德,起源,神话,传说,老子,人类,故事,不幸,关于

    从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看人的认知,我们都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庄重与极其重要的哲学终极问题,但却被很多愁善感的人或者想表现自己的人用来感叹或装逼,以此来展示自己是多么一个具有思想内涵与深沉的人。而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而言,其之所以产生,则是源于人天性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用途与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卦,先天,后天,联系,用途,区别,应用,两者

    不讲《易经》两派六宗,只讲两张图条条好些大咖都在普及八卦的基础知识,阅读条文时看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时常混淆,曾有留言指错。翻查某百科栏目,转图完全错误。若查询甚至学习,又如何摸的着头绪;以讹传讹,贻笑全网,贻误无穷。码字画卦,愿对你正确认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有所裨益。 象在天

  • 年的由来传说故事简短(“除夕”与“年”的传说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说,介绍,由来,简短,故事,除夕

    1959年《新民晚报》上曾刊载一篇文章《“年”的故事》。描述了“年兽”的外貌:“年”长着两个头,四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过活。但是‘年’很懒惰,一年四季它都在昏沉沉地睡觉,一直到除夕的夜晚,才从阴暗的山洞里爬出,寻找它的牺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欢红色,尤其讨厌喧闹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所谓“

  •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背景及启示(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桃杀,三士,春秋,启示,晏子,记载,背景,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晏婴用“计谋杀人”的成功范例,被载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国的三位勇士,恃才傲物,骄横勇武。引起齐相晏婴的不满与齐景公的不适。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称他们的行为是“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端,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之后,

  • 历史申公豹是好人还是坏人(封神演义中申公豹并不是好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申公豹,封神演义,历史,坏人,好人,还是

    在电影院,看到申公豹出场,他陪着姜子牙在北海之滨受罚,观众都有点惊讶,难道申公豹变好了吗?1各种版本的申公豹,都是坏人。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总觉得是元始天尊的偏心,把好好的12金仙的位置交给胖嘟嘟,实力远不及自己的太乙真人。他觉得非常不公平,凭什么,于是各种暗中使坏。像罗晋,王丽坤等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