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铁帽子王是啥意思(铁帽子王和一般王爷有哪些区别)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铁帽子王和一般王爷有哪些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6 更新时间:2024/1/24 10:06:41

“铁帽子王”这个词是清代特有的,指的是亲王、郡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传至后世不降等。其实,明代的藩王也都是铁帽子。

只是因为亲王受封世袭罔替的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所以就没有“铁帽子的”这个说法。

清代入关,鉴于明代的教训,在封爵上采取了降等袭爵的制度。也就是说,一般的亲王,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但要降等为郡王,郡王要降为贝勒,贝勒降为贝子,以此类推。

清代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爷,其中八个是开国功王,以战功得封王爵,谓“功封”,分别是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肃亲王、豫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其中四个属于“恩封”,分别是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铁帽子王是入关后的产物,而且出现得比较晚,并非是清初时就有的。亲王爵位诞生于皇太极时期,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清,开始正式颁行封爵制度。

这年四月,皇太极下旨分叙诸兄弟子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皇太极这次分封有亲王、郡王7人,贝勒2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原为贝勒,此前一直卧病,当时未能封王。

就在皇太极分封诸王后一个月有余,萨哈廉病逝,皇太极前往祭奠,“入哭者四,悲恸不已”,随后追封他为颖亲王。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后来所谓“八大铁帽子王”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皇太极时期,乃至后来的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都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些开国功王们,还不能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时,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并借此机会厘清了各王之间的世系,将曾经受到削爵的功王们一一恢复了爵位,颁布了世袭罔替的制度。

铁帽子王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并非是铁打不动的。乾隆帝对此也做了一些补充,强调这些铁帽子王的子孙们。

如果犯下谋逆或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错误,同样也会受到削爵除名的惩罚,他的爵位也将永远废除。

这种情况也是发生过的,比如辛酉政变后,慈禧赐第五代怡亲王载垣自尽,并削掉他的王爵。

那么,铁帽子王爷除了世袭罔替这个政治特权外,和普通的王爷们又有哪些不同呢?

区别还是很大的,从政治地位上来说,尤其是功封的八个铁帽子王和他们的后代,在朝堂上都有很大的话语权。

比如礼亲王在诸多王爷中最为显赫,凡遇朝政,礼亲王的排班为首,也是第一个发言的,其他的铁帽子王,在这方面都享有特权。

当然亲王、郡王都是爵位,不是职官,如果铁帽子王不兼职官,那么也就是个空壳的王爷。

从乾隆朝开始到道光朝,亲王、郡王按例不得进军机处,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他们都远离核心权力。

从经济上来说,铁帽子王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清代王爷按例都有自己的庄园、钱庄、马场等,这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功封的八个铁帽子王,在入关时都分到了一大片土地庄园,而且都是京师附近的上等粮田,面积大质量高。

到了康熙以后,由于宗室繁衍,受封爵位的皇子们虽然也有庄园各项,但都远离京师,有的甚至还在关外,无论是面积还是质量,都不能和铁帽子王相比。

此外,铁帽子王爷的王府是属于绝对的私产,这倒不是说其他的王爷就不是私产。这里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

清代的王爷都有自己的王府,但是由于实行的降等袭爵,因此到了数代以后,他们的子孙也就成了辅国公、镇国公一类的。这个身份显然就不能继续住在王府,按规定是另择新居的,原来的王府朝廷要收回。

铁帽子王由于是世袭罔替,他的子孙后代们都是亲王、郡王,所以王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固定的产业,只要没有削爵,就能永远住下去。

而且经过一代代的积累,这些铁帽子王家族都有很雄厚的经济实力。民国时期,有很多王府纷纷被典卖,这些王府的主人大多都是铁帽子王。

综合来看,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虽然与当朝皇帝的血缘较远,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没有机会参与政治,但就凭祖上积累下的功业,也足可过上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了。

标签: 铁帽子王王爷意思区别一般哪些

更多文章

  • 安禄山死后是什么朝代(756年2月5日安禄山建国大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安禄山,大燕,朝代,建国,5日,756年,2月,什么

    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的制度原因?756年2月5日安禄山在洛阳建国大燕,改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唐明明刚刚经历了开元之治,为什么会一下子被安禄山搞成这样?开元之治时代,我们的教材这么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20字(关于春节的由来与民风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风,民俗,风俗,来历,由来,春节,关于,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应该算古代把过春节描绘得最生动的一首诗了,今天是正月十四,恰逢西方的情人节,我在此先祝天下有情人结成眷属。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过完元宵佳节我们的春节就正式结束了。我在今天这个临近春节尾声之日,和朋友们谈谈春节文化和习俗中

  •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从长安到洛阳到底是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洛阳,武则天,迁都,长安,原因,为什么,到底

    不得不说《风起洛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侦探悬疑小说,这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关于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依然是看不出来,不得不说,这才是一个悬疑剧该有的样子。从《长安十二时辰》再到《风起洛阳》,华夏都市悬疑慢慢有了规模,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古都,也成了展示华夏魅力最好的地点。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为了迁都到洛阳,而

  • 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计夺权,赵匡义,柴荣刚,赵匡胤,病逝,去世,为何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又称郭荣)亲统大军北伐契丹,欲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身染重病,回师京城后不久病逝,其子柴宗训继立为帝,是为恭帝,年仅7岁。赵匡胤赵匡胤青年时,他曾赋《咏日》诗,以言己志:“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壮志。后汉时,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三公九卿,指代,职位,制度,不同,哪些,分别,什么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

  • 鲜卑人是什么民族(鲜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鲜卑,民族,哪个,现在,什么

    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

  •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的故事(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经言,道德,起源,神话,传说,老子,人类,故事,不幸,关于

    从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看人的认知,我们都不幸被老子道德经言中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庄重与极其重要的哲学终极问题,但却被很多愁善感的人或者想表现自己的人用来感叹或装逼,以此来展示自己是多么一个具有思想内涵与深沉的人。而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而言,其之所以产生,则是源于人天性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用途与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卦,先天,后天,联系,用途,区别,应用,两者

    不讲《易经》两派六宗,只讲两张图条条好些大咖都在普及八卦的基础知识,阅读条文时看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时常混淆,曾有留言指错。翻查某百科栏目,转图完全错误。若查询甚至学习,又如何摸的着头绪;以讹传讹,贻笑全网,贻误无穷。码字画卦,愿对你正确认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有所裨益。 象在天

  • 年的由来传说故事简短(“除夕”与“年”的传说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说,介绍,由来,简短,故事,除夕

    1959年《新民晚报》上曾刊载一篇文章《“年”的故事》。描述了“年兽”的外貌:“年”长着两个头,四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过活。但是‘年’很懒惰,一年四季它都在昏沉沉地睡觉,一直到除夕的夜晚,才从阴暗的山洞里爬出,寻找它的牺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欢红色,尤其讨厌喧闹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所谓“

  •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背景及启示(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桃杀,三士,春秋,启示,晏子,记载,背景,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晏婴用“计谋杀人”的成功范例,被载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国的三位勇士,恃才傲物,骄横勇武。引起齐相晏婴的不满与齐景公的不适。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称他们的行为是“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端,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