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37 更新时间:2024/1/25 10:23:11

柳永,约987~约1060,初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元年进士,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等,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政治上不得志,遂流连于歌楼妓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留下的词较多,有一百五十余曲,有语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一生并不富裕,晚年甚至穷困潦倒。但在死的时候,无钱下葬,但据说有全城的歌妓为其送别,这也让官场及世俗人所忌妒的,倒也体现了文人才子柳七与基层群众打在一片的证明。

听说过八千青楼女子来抬棺吗?北宋第一“妇女之友”换种角度来说:也应该是作为的男人的最高境界了,不过如此。

要说到古代受妹子们欢迎的男人,西晋的潘安,晋朝的卫阶,他们受欢迎程度堪比现在的李现,鹿晗等此类大帅哥。但要说起最受欢迎的男人,那宋朝时期的柳永,可是当仁不让位列第一。

说的便是柳三,柳永是也。胡说当时的青楼女子以结识柳永为荣,那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彻底让柳永风靡了全东京城,同时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想而知,他得罪了当时最高权利者仁宗皇帝。直接把他的后半生的仕途给毁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

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据传全国各地的青楼女子凭吊而来。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永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

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少时学习诗词,

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

柳永离开家乡,

流寓杭州,

苏州,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屡试不中,

遂一心填词。

景元年(1034年),

柳永暮年及第,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

余杭县令,

晓峰盐碱,

泗州判官等职,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故世称柳屯田。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柳永的词,

他的词字字多情,

似乎每一首念出来都是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子一般。

可是实际是,

柳永的每一首词都是送给勾栏女子的。

柳永的词被人们称作是烟花巷当中的作词家,

而那些烟花女子为了得到一首柳永的词也是费尽心思,

似乎得到柳永的一首词是她们成为千古名人的第一步。

那么柳永这个最多情的才子,

他生命当中的红颜知己到底有多少呢?

北宋前期,

宋词非常艳丽浮华,

而且在市井酒楼等地大肆流行,

其词句腔调矫揉造作、

涂脂抹粉,

面目越来越低档,

被以唐诗继承者自居的正统文人们视为不入流的通俗文学,

这很像现今唱美声的人对待KTV里面那些流行歌曲的态度。

文化界名流晏殊当上宰相后,

竟不承认自己以前曾写过那么些好词。

当时,

晏殊、

欧阳修等政府高官也常常创作一些悠闲雅致的小令搞娱乐,

但主要热情还是创作唐诗风格的五七言诗歌,

北宋文艺界也以晏殊、

欧阳修为老大,

写诗的都跟着他们走,

以显得自己高大上。

但是柳永在当时却是像一个异类,

他天天进楚馆、

出秦楼,

在堂子里越混越有感觉,

他把风尘女子当同事对待,

和她们自由恋爱,

平等上床,

极受艺妓们的欢迎和热爱。

他的慢词和嫖风也越来越有名,

反倒变成了明星,

成了炙手可热的恩客,

他如果为某女写上一首词,

该女很快就会成名,

进而宾客盈门,

财源广进。

初春又是相思的季节。

乍暖还寒时候,

一腔离愁别绪,

最正如龚琳娜在

《相思染》中所唱:

春初早被相思染,

缘愁似个长。

心已伤,

泪流干,

黑发白千丈。

志士一去不复还,

一段情,

两颗心,

一生一世在一起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绿林小桥,

相思染,

沧桑大地,

相思染,

你我的心

相思染,

天下一场血泪雨离别后,

独自愁,

一生一世不分离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天地转,

不变的情感;

相思染,

日月换,

夜夜悲伤,

相思染,

断愁肠,

死死向往,

相思染,

灵魂欲望,

生还。

这一首古风的歌曲荡漾着相思的旋律。

相爱的男女之间那份对爱的热切守望,

都被演绎成深深的思写在跳跃着的音符里面。

春光明媚,

我携手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沐浴在一抹春光里,

放眼一川旷野绿意如蓝。

曾经令人心醉的爱情,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生活中,

演变为而今幸福平淡的生活,

和谐完美的婚对于俗世的我来说,

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女人总是有着太多的梦幻,

总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到大城市去,

能够混得出类拔萃,

能够有所建树,

能够有轰轰烈烈的事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出息,终日蜗居在自己身边,

过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

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

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

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

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

在花墙上赋词一首,

述三年前恩爱光景,

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

见说兰台宋玉,

多才多艺善赋,

试问朝朝暮暮,

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

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

自愧未守前盟,

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

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

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

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

得罪朝官,

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

圣谕道:

任作白衣卿相,

风前月下填词。

从此,

专出入名妓花楼,

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

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

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柳永是正宗的福建崇安人,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他有两首词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后流寓苏杭,卖文为生,码字过活,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然而这样一位潇洒走一回的才子,最终却落得个梨花带雨的结局,令人扼腕。

潇洒哥柳永二十几岁赴京应考,榜上无名。再考,涛声依旧。郁闷之至,就去喝酒,喝着喝着,灵感陪伴着委屈就来拜访了,于是挥笔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总得有点脾气,考不上,喝酒去!管他什么浮名前程,无所谓。

他的一个相好的,一位气质型美女,艺名叫虫虫(不是虫虫特攻队的虫虫,不是含笑半步癫的笑笑)。虫美人一看这词,《鹤冲天》,霸气高端有共鸣,老有感觉了,写得太赞了。于是谱曲,拿去唱。结果,爆红啊。人气指数噌噌往上窜。

虫虫成了流行歌手,请她献唱的豪华府第、上等剧场、大型KTV排成行儿。虫美女有义气,挣了银子不忘当年挖井人柳永。他们三七分成,起初柳永别别扭扭,推推托托,后面也就接受了,毕竟要吃饭嘛。虫虫说,没有你,哪有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写文可以换钱哪。

于是柳永开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涯。钱来得快,撒腿的速度也不弱。这边赚进稿费,那边随手就花出去了。现在叫烧钱,当时叫销金。逍遥窟嘛。咱有记载为证。宋人记载说:柳者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给之。看来自由撰稿人撰出了名气,收入颇丰。

有了动力,自由撰稿人柳永开始为其他虫虫们填词,填一首被抢一首。什么笑笑、师师、安安、悦悦、妮妮、宝宝、贝贝们,围着柳永哥哥翩翩起舞。柳永,柳七,柳三变,柳耆卿,柳屯田,潇洒哥的名号多多。三变哥,七哥,永哥,当时韩流未现,不然得叫柳欧巴吧。花丛东西间,蝶儿绕着长腿欧巴飞啊飞。

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江词人九百,柳永哥写艺女最多。他靠一管毛笔走赚碗饭吃,他是娱乐场的专业作家,著名自由撰稿人。有钱赚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自古一样。可以想象,这个行当,同样竞争惨烈,不过胜者为王,过程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罢了。一将功成还万古枯呢,对吧。

潇洒的柳永,痛快淋漓的发泄,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宋仁宗

柳永第三次考试,考上了。宋仁宗临轩放榜,划掉了他的名字,金口一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太狠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定义别人的一生。也是,得罪了皇帝,哪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不掉脑袋就算是运气好了。当皇帝的,哪能容忍这种人煽动考生藐视国考?

柳永栽了。十年寒窗苦,未成人上人。这回潇洒不起来了。你说无奈不无奈。无奈就无奈,酒还是要喝的,而且越喝越潇洒。从此浪子越发抬头,他自嘲又讥讽皇帝说:“奉旨填词柳三变。”

返回烟花巷,他的女粉丝们纷纷安慰他,考不上才好呢,金榜题名,没啥了不起!如果考上了,当上官儿了,那才坏事了呢,到时候柳哥哥怎么还会理会我们这些苦难的姐妹儿。大头大头有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十年一觉汴京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文章憎命达,郁闷出才子。于是有了高中语文课本中这首寒蝉凄切的《雨霖铃》,柳永的形象跃然纸上,他走动的身姿,他伫立的情状。清瘦、飘逸、无奈、潇洒,有点像写《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郁达夫。这位同样频繁出现在各种版本语文课本中的郁达夫,和福建也有些关系,他曾任福建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官儿不大,但为文化界做了一些实事,比方他为常务理事的“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发起了系列“文抗”“文救”活动。和楼适夷、杨骚等人联合创刊《救亡文艺》,还一起游玩了月下的鼓山。

柳永笔下多男女缠绵,却鲜有阴柔之感。缠绵、离别、羁旅、情愁。这八个散发强烈世俗意味的字眼,在柳永的词作中熠熠生辉。《雨霖铃》写的是秋天。在词中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女子是谁呢?我们无法知道。但能让柳永喜欢的女子,想必也该是意态百端、风情万种的吧?分外撩人那是她们混江湖的必杀技。

刚下过一场暴雨的黄昏。设帐对饮于汴京城外。二人举杯时,尽在不言中。该说的都说过了。柳永这人,看来话不多,是个酷哥。情绪饱满的男人,一般说来话不多吧。停在汴河岸边的兰舟是离别的符号,它指向楚地的千里烟波。如此潇洒的句子,带出词人潇洒的风格。是翌日清晨登舟远行呢,抑或选择连夜出发?“潇洒”哥的柳永也有纠结无奈的时候。

他不想走,但有时候又必须走。无论对哪个女子有多么牵肠挂肚,他还是要走。今天苏州,明天杭州,后天金陵,江南江北繁华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时隐时现。若是心系功名,也该留在京城,可他却不断离开,去向遥远陌生之地。哪儿繁华柳永就奔哪儿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要吃饭。他是自由撰稿人。他经过不懈努力才找到专属自己的生存路数。他走的这条道,文人老前辈没走过呢。其艰辛种种,也许只有他本人最为清楚。宋代没有网络,没有公众号,没有微博,没有简书,可供发表的刊物大多是政府开办的,不入主流的柳永没有机会。

看似潇洒的柳永同志,有多少无奈之处。就如浪荡子表面上无拘无束,想走就走,其实不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想走不能走,想留不能留。因为“潇洒”哥柳永以文换酒钱,花钱潇洒,挣钱却越来越不容易。几首好词不足以一吃到老。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人们总是图新鲜的。树挪死,人挪活,到了另一个城市,旧词变成新曲,立刻引爆词曲市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不是公务员,没有铁饭碗。他躲进烟花巷中求生计,还算莺歌燕舞。人家巴尔扎克就没这福分,只得躲在小阁楼里爬格子赚钱。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在无奈中潇洒的边缘人柳永继续游走在大江南北。直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直到“不知书者尤好柳词”。

柳欧巴还有一首描绘杭州的《望海潮》,江南争诵。

柳永屡试不中,未能入仕途,却没有妨碍他对威风十足的官儿抱有奇怪的好感,拿西子湖风光去掩映他们。这也正常,他毕竟是官宦之家出身,而且越得不到的越美好,不是吗?这首众口称颂的名词,可算是他的另类之作。

五十三岁柳永,终于考上进士。花白头终于顶了一个地方小官儿的乌纱帽。柳永也跑官,他有他的路子不是。他的朋友圈里,不乏才色俱佳的女粉丝。女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由女粉丝牵线搭桥,晏府的高门槛他居然迈进去了,喜滋滋乐融融。却冷水一盆当头浇下,晏大人显然不把他这个自由撰稿人放在眼里。写的什么东西?市井杂流,乱七八糟。算了算了,继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潇洒风流不再,昏昏沉沉当前。这位武夷山下的美少年,在无奈中潇洒一世的柳永死于道路。什么原因?不知道。多大岁数,只能推测。大概古稀之年吧。一贫如洗,遗体寂然。唯有他的女粉丝们闻讯后,凑钱安葬他。

这群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女粉丝们让人感慨,她们的温情和世界的冷酷蔚然成观。这群女粉丝与柳永哥哥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她们大多用艺名,不要说身份,就连爹娘起的名字也得瞒住天下。而柳永哥哥为她们填词为她们写诗,文又如此优美,又如此接地气,多少能唤起她们的自尊,唤起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一样没人疼,没有爱。他们互相取暖。

“潇洒”的自由撰稿人柳永凄然离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柳永与文生死与共。

这歌儿告诉我们,文学只能当点心,不能当饭吃。

然而好的东西就是好的。苏东坡看得起他,称他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唐人气象不过如此”。这是很高的评价。无奈的“潇洒”哥柳永以他的俗,同士大夫们的雅分庭抗礼。他虽背向文坛,却终被堂堂文学史所接纳。

这个评价又告诉我们,虽然文学只能当点心,但却是一块营养丰富、味道爽口、内涵独特的点心,它滋养着后世后代许许多多人的感观和味觉,让这个生冷的世界多少看起来有些温暖。

话说回来,不爱学习语文的同志们注意了,你们也是对的。记得前年清明节回家扫墓,和时读高一的外甥探讨高考问题。文科还是理工科,对他来说,还是个没有概念的问题。我受老姐之托死命开导:赶紧地学理科工科去,学得好的话,学以致用那都不是事儿,吃香的喝辣的,造飞机建大楼,泡美女或者让美女泡,创造美好世界,感知人间美丽,而不用像我这样,成天在此乱发文,瞎吵吵。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贵州历史名人留下了哪些著作文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贵州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就文化上而言,如东汉时毋敛人(今贵州独山、荔波一带)尹珍,跋涉千里,到京师洛阳,求学于大儒许慎,学成后归桑梓办教育、传播中原文化,开贵州文教先河之第一人;又如黔中第一进士犹道明、清末西南大儒莫友芝等等。在这些历史名人中,有的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那就是书籍文献

  • 必读的十部名人传记经典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看一些名人传记,让你走近那个时代,从书中触摸他们的传奇人生。你喜欢看名人传记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必读的十部名人传记经典,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1、《一生想过浪漫生活》(英)卓别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07月内容推荐: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

  • 高考作文是否可以写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适合在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条件下写?请给我几个范文以便模仿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多年的经验,可以写人物传记,但是想拿高分有些难,毕竟要有文采思想,语言过于华丽的话容易显得空洞,还要你对你写的人特别熟悉,能够驾驭的了,选的人物如果是那种写烂的话还必须要有新意,所以总的来说高考作文还是写议论文好些了拉,你也可以把你想写的人物作为论据加入文章里面呀对了写这个最有名的是某位仁兄写海

  •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详细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

  • 刘禅说:乐不思蜀。明显就是违心之言,为什么司马昭不会怀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刘禅说乐不思蜀,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禅有没有复国的念头,如果一旦查明确有其事,那么等待刘禅的,就毫无疑问是一个死字。这段故事的原文,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说司马昭请阿斗吃饭,名为吃饭,其实满怀杀机,因为司马昭在宴席之上安排了一档巴蜀地区特色浓厚的节目,在座的人多数来自蜀国,一看到这节目立马

  •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人物传记类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2年2、谢列布里亚柯娃:《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3、特里尔:《毛泽东传》人民出版社4、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1989年5、吴晗:《朱元璋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6、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80年7、尚明轩:《孙中

  • 约法三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短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在百度百科上找的两则关于纪晓岚的小故事: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 商鞅的师父是谁?是鬼谷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的师父是谁呢?笔者认为鬼谷子、尸子、公叔痤、赵良四人都是卫鞅的师父,只不是授业恩师是鬼谷子,实习师父是公叔痤,一句师是尸子,后期名义上的师父是赵良。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精英教育家,他虽没有出山主政带兵,但是他的弟子都是纵横无疆的政治军事家。比如有史记载的孙膑、庞涓、张仪、苏秦都是人中龙凤!

  • 很多书籍中出现鬼谷子是商鞅的化名,鬼谷子就是商鞅,你是怎么认为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鬼谷子是否真有其人?其生平未有确切记载。但历史传说中他总是若隐若现,他是苏秦张仪韩非孙膑庞涓的老师。其诡诈多变似为天人,到今天还有许多权谋经济书籍借用其名。而商鞅,是历史有具体记载的人物,法家改革者。如果他就是鬼谷子,似乎形象又薄弱了些,至少在兵法上没看出商的表现。而且,若苏张韩孙庞都曾是鬼谷子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