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约987~约1060,初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元年进士,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等,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政治上不得志,遂流连于歌楼妓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留下的词较多,有一百五十余曲,有语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一生并不富裕,晚年甚至穷困潦倒。但在死的时候,无钱下葬,但据说有全城的歌妓为其送别,这也让官场及世俗人所忌妒的,倒也体现了文人才子柳七与基层群众打在一片的证明。
听说过八千青楼女子来抬棺吗?北宋第一“妇女之友”换种角度来说:也应该是作为的男人的最高境界了,不过如此。
要说到古代受妹子们欢迎的男人,西晋的潘安,晋朝的卫阶,他们受欢迎程度堪比现在的李现,鹿晗等此类大帅哥。但要说起最受欢迎的男人,那宋朝时期的柳永,可是当仁不让位列第一。
说的便是柳三,柳永是也。胡说当时的青楼女子以结识柳永为荣,那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彻底让柳永风靡了全东京城,同时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想而知,他得罪了当时最高权利者仁宗皇帝。直接把他的后半生的仕途给毁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
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据传全国各地的青楼女子凭吊而来。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永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
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少时学习诗词,
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
柳永离开家乡,
流寓杭州,
苏州,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屡试不中,
遂一心填词。
景元年(1034年),
柳永暮年及第,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
余杭县令,
晓峰盐碱,
泗州判官等职,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故世称柳屯田。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柳永的词,
他的词字字多情,
似乎每一首念出来都是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子一般。
可是实际是,
柳永的每一首词都是送给勾栏女子的。
柳永的词被人们称作是烟花巷当中的作词家,
而那些烟花女子为了得到一首柳永的词也是费尽心思,
似乎得到柳永的一首词是她们成为千古名人的第一步。
那么柳永这个最多情的才子,
他生命当中的红颜知己到底有多少呢?
北宋前期,
宋词非常艳丽浮华,
而且在市井酒楼等地大肆流行,
其词句腔调矫揉造作、
涂脂抹粉,
面目越来越低档,
被以唐诗继承者自居的正统文人们视为不入流的通俗文学,
这很像现今唱美声的人对待KTV里面那些流行歌曲的态度。
文化界名流晏殊当上宰相后,
竟不承认自己以前曾写过那么些好词。
当时,
晏殊、
欧阳修等政府高官也常常创作一些悠闲雅致的小令搞娱乐,
但主要热情还是创作唐诗风格的五七言诗歌,
北宋文艺界也以晏殊、
欧阳修为老大,
写诗的都跟着他们走,
以显得自己高大上。
但是柳永在当时却是像一个异类,
他天天进楚馆、
出秦楼,
在堂子里越混越有感觉,
他把风尘女子当同事对待,
和她们自由恋爱,
平等上床,
极受艺妓们的欢迎和热爱。
他的慢词和嫖风也越来越有名,
反倒变成了明星,
成了炙手可热的恩客,
他如果为某女写上一首词,
该女很快就会成名,
进而宾客盈门,
财源广进。
初春又是相思的季节。
乍暖还寒时候,
一腔离愁别绪,
最正如龚琳娜在
《相思染》中所唱:
春初早被相思染,
缘愁似个长。
心已伤,
泪流干,
黑发白千丈。
志士一去不复还,
一段情,
两颗心,
一生一世在一起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绿林小桥,
相思染,
沧桑大地,
相思染,
你我的心
相思染,
天下一场血泪雨离别后,
独自愁,
一生一世不分离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天地转,
不变的情感;
相思染,
日月换,
夜夜悲伤,
相思染,
断愁肠,
死死向往,
相思染,
灵魂欲望,
生还。
这一首古风的歌曲荡漾着相思的旋律。
相爱的男女之间那份对爱的热切守望,
都被演绎成深深的思写在跳跃着的音符里面。
春光明媚,
我携手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沐浴在一抹春光里,
放眼一川旷野绿意如蓝。
曾经令人心醉的爱情,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生活中,
演变为而今幸福平淡的生活,
和谐完美的婚对于俗世的我来说,
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女人总是有着太多的梦幻,
总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到大城市去,
能够混得出类拔萃,
能够有所建树,
能够有轰轰烈烈的事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出息,终日蜗居在自己身边,
过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
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
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
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
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
在花墙上赋词一首,
述三年前恩爱光景,
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
见说兰台宋玉,
多才多艺善赋,
试问朝朝暮暮,
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
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
自愧未守前盟,
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
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
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
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
得罪朝官,
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
圣谕道:
任作白衣卿相,
风前月下填词。
从此,
专出入名妓花楼,
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
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
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柳永是正宗的福建崇安人,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他有两首词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后流寓苏杭,卖文为生,码字过活,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然而这样一位潇洒走一回的才子,最终却落得个梨花带雨的结局,令人扼腕。
潇洒哥柳永二十几岁赴京应考,榜上无名。再考,涛声依旧。郁闷之至,就去喝酒,喝着喝着,灵感陪伴着委屈就来拜访了,于是挥笔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总得有点脾气,考不上,喝酒去!管他什么浮名前程,无所谓。
他的一个相好的,一位气质型美女,艺名叫虫虫(不是虫虫特攻队的虫虫,不是含笑半步癫的笑笑)。虫美人一看这词,《鹤冲天》,霸气高端有共鸣,老有感觉了,写得太赞了。于是谱曲,拿去唱。结果,爆红啊。人气指数噌噌往上窜。
虫虫成了流行歌手,请她献唱的豪华府第、上等剧场、大型KTV排成行儿。虫美女有义气,挣了银子不忘当年挖井人柳永。他们三七分成,起初柳永别别扭扭,推推托托,后面也就接受了,毕竟要吃饭嘛。虫虫说,没有你,哪有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写文可以换钱哪。
于是柳永开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涯。钱来得快,撒腿的速度也不弱。这边赚进稿费,那边随手就花出去了。现在叫烧钱,当时叫销金。逍遥窟嘛。咱有记载为证。宋人记载说:柳者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给之。看来自由撰稿人撰出了名气,收入颇丰。
有了动力,自由撰稿人柳永开始为其他虫虫们填词,填一首被抢一首。什么笑笑、师师、安安、悦悦、妮妮、宝宝、贝贝们,围着柳永哥哥翩翩起舞。柳永,柳七,柳三变,柳耆卿,柳屯田,潇洒哥的名号多多。三变哥,七哥,永哥,当时韩流未现,不然得叫柳欧巴吧。花丛东西间,蝶儿绕着长腿欧巴飞啊飞。
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江词人九百,柳永哥写艺女最多。他靠一管毛笔走赚碗饭吃,他是娱乐场的专业作家,著名自由撰稿人。有钱赚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自古一样。可以想象,这个行当,同样竞争惨烈,不过胜者为王,过程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罢了。一将功成还万古枯呢,对吧。
潇洒的柳永,痛快淋漓的发泄,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宋仁宗。
柳永第三次考试,考上了。宋仁宗临轩放榜,划掉了他的名字,金口一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太狠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定义别人的一生。也是,得罪了皇帝,哪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不掉脑袋就算是运气好了。当皇帝的,哪能容忍这种人煽动考生藐视国考?
柳永栽了。十年寒窗苦,未成人上人。这回潇洒不起来了。你说无奈不无奈。无奈就无奈,酒还是要喝的,而且越喝越潇洒。从此浪子越发抬头,他自嘲又讥讽皇帝说:“奉旨填词柳三变。”
返回烟花巷,他的女粉丝们纷纷安慰他,考不上才好呢,金榜题名,没啥了不起!如果考上了,当上官儿了,那才坏事了呢,到时候柳哥哥怎么还会理会我们这些苦难的姐妹儿。大头大头有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十年一觉汴京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文章憎命达,郁闷出才子。于是有了高中语文课本中这首寒蝉凄切的《雨霖铃》,柳永的形象跃然纸上,他走动的身姿,他伫立的情状。清瘦、飘逸、无奈、潇洒,有点像写《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郁达夫。这位同样频繁出现在各种版本语文课本中的郁达夫,和福建也有些关系,他曾任福建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官儿不大,但为文化界做了一些实事,比方他为常务理事的“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发起了系列“文抗”“文救”活动。和楼适夷、杨骚等人联合创刊《救亡文艺》,还一起游玩了月下的鼓山。
柳永笔下多男女缠绵,却鲜有阴柔之感。缠绵、离别、羁旅、情愁。这八个散发强烈世俗意味的字眼,在柳永的词作中熠熠生辉。《雨霖铃》写的是秋天。在词中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女子是谁呢?我们无法知道。但能让柳永喜欢的女子,想必也该是意态百端、风情万种的吧?分外撩人那是她们混江湖的必杀技。
刚下过一场暴雨的黄昏。设帐对饮于汴京城外。二人举杯时,尽在不言中。该说的都说过了。柳永这人,看来话不多,是个酷哥。情绪饱满的男人,一般说来话不多吧。停在汴河岸边的兰舟是离别的符号,它指向楚地的千里烟波。如此潇洒的句子,带出词人潇洒的风格。是翌日清晨登舟远行呢,抑或选择连夜出发?“潇洒”哥的柳永也有纠结无奈的时候。
他不想走,但有时候又必须走。无论对哪个女子有多么牵肠挂肚,他还是要走。今天苏州,明天杭州,后天金陵,江南江北繁华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时隐时现。若是心系功名,也该留在京城,可他却不断离开,去向遥远陌生之地。哪儿繁华柳永就奔哪儿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要吃饭。他是自由撰稿人。他经过不懈努力才找到专属自己的生存路数。他走的这条道,文人老前辈没走过呢。其艰辛种种,也许只有他本人最为清楚。宋代没有网络,没有公众号,没有微博,没有简书,可供发表的刊物大多是政府开办的,不入主流的柳永没有机会。
看似潇洒的柳永同志,有多少无奈之处。就如浪荡子表面上无拘无束,想走就走,其实不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想走不能走,想留不能留。因为“潇洒”哥柳永以文换酒钱,花钱潇洒,挣钱却越来越不容易。几首好词不足以一吃到老。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人们总是图新鲜的。树挪死,人挪活,到了另一个城市,旧词变成新曲,立刻引爆词曲市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不是公务员,没有铁饭碗。他躲进烟花巷中求生计,还算莺歌燕舞。人家巴尔扎克就没这福分,只得躲在小阁楼里爬格子赚钱。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在无奈中潇洒的边缘人柳永继续游走在大江南北。直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直到“不知书者尤好柳词”。
柳欧巴还有一首描绘杭州的《望海潮》,江南争诵。
柳永屡试不中,未能入仕途,却没有妨碍他对威风十足的官儿抱有奇怪的好感,拿西子湖风光去掩映他们。这也正常,他毕竟是官宦之家出身,而且越得不到的越美好,不是吗?这首众口称颂的名词,可算是他的另类之作。
五十三岁柳永,终于考上进士。花白头终于顶了一个地方小官儿的乌纱帽。柳永也跑官,他有他的路子不是。他的朋友圈里,不乏才色俱佳的女粉丝。女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由女粉丝牵线搭桥,晏府的高门槛他居然迈进去了,喜滋滋乐融融。却冷水一盆当头浇下,晏大人显然不把他这个自由撰稿人放在眼里。写的什么东西?市井杂流,乱七八糟。算了算了,继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潇洒风流不再,昏昏沉沉当前。这位武夷山下的美少年,在无奈中潇洒一世的柳永死于道路。什么原因?不知道。多大岁数,只能推测。大概古稀之年吧。一贫如洗,遗体寂然。唯有他的女粉丝们闻讯后,凑钱安葬他。
这群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女粉丝们让人感慨,她们的温情和世界的冷酷蔚然成观。这群女粉丝与柳永哥哥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她们大多用艺名,不要说身份,就连爹娘起的名字也得瞒住天下。而柳永哥哥为她们填词为她们写诗,文又如此优美,又如此接地气,多少能唤起她们的自尊,唤起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一样没人疼,没有爱。他们互相取暖。
“潇洒”的自由撰稿人柳永凄然离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柳永与文生死与共。
这歌儿告诉我们,文学只能当点心,不能当饭吃。
然而好的东西就是好的。苏东坡看得起他,称他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唐人气象不过如此”。这是很高的评价。无奈的“潇洒”哥柳永以他的俗,同士大夫们的雅分庭抗礼。他虽背向文坛,却终被堂堂文学史所接纳。
这个评价又告诉我们,虽然文学只能当点心,但却是一块营养丰富、味道爽口、内涵独特的点心,它滋养着后世后代许许多多人的感观和味觉,让这个生冷的世界多少看起来有些温暖。
话说回来,不爱学习语文的同志们注意了,你们也是对的。记得前年清明节回家扫墓,和时读高一的外甥探讨高考问题。文科还是理工科,对他来说,还是个没有概念的问题。我受老姐之托死命开导:赶紧地学理科工科去,学得好的话,学以致用那都不是事儿,吃香的喝辣的,造飞机建大楼,泡美女或者让美女泡,创造美好世界,感知人间美丽,而不用像我这样,成天在此乱发文,瞎吵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