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很多书籍中出现鬼谷子是商鞅的化名,鬼谷子就是商鞅,你是怎么认为的?

很多书籍中出现鬼谷子是商鞅的化名,鬼谷子就是商鞅,你是怎么认为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4/1/25 10:32:14

鬼谷子是否真有其人?

其生平未有确切记载。

但历史传说中他总是若隐若现,他是苏秦张仪韩非孙膑庞涓的老师。

其诡诈多变似为天人,到今天还有许多权谋经济书籍借用其名。

而商鞅,是历史有具体记载的人物,法家改革者。

如果他就是鬼谷子,似乎形象又薄弱了些,至少在兵法上没看出商的表现。

而且,若苏张韩孙庞都曾是鬼谷子门徒,又与商鞅生平似乎不符。

故尔,个人认为,鬼谷子乃先秦多位智慧人士的合体,不能简单指为商鞅个人

据说,鬼谷子,是春秋时人。他经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与墨子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思想家。

商鞅最多算是鬼谷子的徒弟,醉心于刑名的商鞅,游历诸侯寻求着发展空间,辗转来到了魏国,时魏惠王治下的魏国完全具备争雄天下的实力,于是商鞅就在强大的魏国安定了下来,准备有朝一日能在这里大展宏图,不幸的是魏惠王底下能人辈出,没有年纪轻轻的商鞅立足之地。乃西入秦,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后,商鞅大行其道,将他的刑名之术搬到了陈旧的秦国.忌惮于商鞅的残酷刑法,民众不敢懒做,更不敢偷盗,耻于私斗,勇于公斗.经十余载持之以恒的变法,秦国终于壮大起来了。

解读历史,为什么很多人痛恨商鞅,商鞅究竟做了啥?

中国的阶级分层,商鞅属于道家法派农耕渔猎贵族(炎帝神农氏)的代表,与道家工业游牧(黄帝轩辕氏)道派思想发生了上古的第一次“工农业领导思维的冲突”,道家(领导之家)思想由“(道派)变法(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涉及族群利益,当然受到了道家道派贵族及其儒家平民学生的仇恨。

简单一句话,就是农民渔猎者思维与工人游牧者思维关于如何进行抢劫的目的发生冲突,统治者选择了“农业兵法”而放弃了“工业兵法”。

道家法派贵族的思想就是“农业系统化抢劫的吃人主张”,而不是以前的“工业系统化抢劫的杀人主张”,与我们选择驯养动物的方法类同,历史上商鞅作为秦国王室分封的商国的“国君”,对于“农业抢劫兵法”有不朽的贡献,他的兵法思维核心就是一句话,“农耕对于战争是有利的,所以要分封爵位,抢劫对于战争是有利的,所以也要分封爵位,在道家法派农业化抢劫思维(炎帝神农氏)与道家道派工业化抢劫思维(黄帝轩辕氏)的大争之世,农耕渔猎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思维就四个字:“军功爵制”。

元朝统治者放弃在中亚及欧洲游牧“屠城”的传统,就是实现“工业化黄帝杀人兵法思维”向“农业化炎帝吃人兵法思维”的改变,但由于职能转变得不彻底,所以维持统治的时间就只有一百多年,而后来的满洲职能转变实现得更为彻底,所以维持统治的时间就维持了农耕民族的基本特点(北京故宫今天保留了天坛、地坛、先农坛就是明证)。

接受商鞅等道家法派贵族思维的兵家贵族思维代表人物是孙武,他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农业化劫掠驯养动物思维的暂新思维,就是我们打下牛马,不要一次性吃完,又再进行下一轮劫掠,而是打下牛马,按照农耕思维进行“驯养”,同样的道理,打下人群,不要一开始就是盲目的征服,“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是有计划的壮大人群,然后有选择的进行“吃人”,这样使得统治者道家贵族群体及被统治者儒家平民群体都得到发展。

被人吃并不是什么好记忆,所以后来道家法派思维被掌握话语权的儒家平民开除出道家,单独命名为“法家”,而道家贵族史官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中,关于道家法派贵族(方士韩非为代表)、道家道派贵族(道士庄周为代表)、道家综合派贵族(术士申不害为代表)也就成为了“,(道家)史家之绝唱”!

战国时,商鞅著有一本《商君书》被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列为禁书。商君书以寥寥三万字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封建统治者如何“弱民强君”来强化封建统治。

《商君书》的思想主张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

例如:《商君书》中有“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可以看出,商鞅的思想就是要重君轻民,像驯养动物一样驯化人民,让人们乖乖听话,没有胆子和力量反抗统治者的统治。让恶人挥着鞭子恐吓人民,就像驯夫挥着鞭子恐吓惩罚驯化的动物一样。不仅以恶制恶,还要以恶惩善。

从后来几千年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角度来看,商君书这一套思想内容完全与儒家的仁义礼信背道而驰。儒家要求君主爱民惜民,商鞅要君王暴政、苛政、压榨人民。儒家的视角放在社会更长远的安定发展,而商鞅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

从今天角度看,这套《商君之法》同样和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秦朝将这套商鞅之法执行了几百年,无外乎会出现后来的“伐无道、诛暴秦”。依照商鞅这一套弱民强君、重农轻商、严刑苛法的办法在短时间内确实很见成效,这的确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称霸。

可是人民毕竟不是动物,能任由统治者鞭打也不反抗,人民的内心深处,最重要的始终是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从古到今来开,如果哪个朝代的统治者能给百姓安稳幸福的生活,哪一个朝代的君主就会被奉为圣君,这个朝代的统治就会长久。

反之如果这个朝代统治者一味压榨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个朝代也就会很快灭亡。

历史从来不会出错,后来,也正是这一套“商君之法”一手断送了秦朝的统治。

秦孝公去世后,公子虔因为被商鞅变法夺去利益因而控告商鞅谋反。

商鞅出逃,在秦地边境的一家旅社想要投宿,可旅店老板却因商鞅拿不出身份证明,不敢收留他,商鞅无处可躲,终于被秦国士兵抓回去五马分尸而死。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如果老板收留了这个深夜投宿但是身份不明的人,那他就会被连坐,也因此有了“作法自毙”这一成语。商鞅作法自毙,死在了自己制定的刑法之下,而秦朝也因商君的过于严苛之刑法迅速走向衰亡。

商君之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无限放大了“人性本恶”这一思想,强调治理国家要以恶压善、以恶制恶,用严酷到无以复加的刑法禁锢住百姓的行为和思想。

从古至今,渴望和平安定是所有百姓共同的心愿,尤其在战国乱世,人民备受战乱之苦,最渴望的就是安定和平,严酷的刑法只会激起民怨民愤。或许短时间内,人民不敢反抗,可一旦怨气愤怒积攒过多,真到了“怨气冲天”的那一刻,大厦倾颓也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情。

究其根本,《商君书》不过是一套钻营取巧的速成之法,它诞生的目的是商鞅为了达成自己短期内的利益,而非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术。简单比喻,考前一周的临时突击与平时一直稳扎稳打,长远来看哪一个同学的成绩和发展更好呢?答案毫无疑问。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年少成名的优秀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太多太多了,我隔三差四,想一个是一个地说说吧!汉代霍去病。他十七岁拜将,次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这可是飞将军李广至死都未获得的封赏。当武帝为他安排亲事时,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甘罗。秦国政治家,出身将门之后,吕不韦得意弟子。十二岁出使赵国,用计赚得赵国十几座城池,被秦王封为上卿,赏赐田宅。王勃

  • 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梅,究竟是杨梅还是梅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是一个极具传奇是时代,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传奇的人物,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作品,成语故事就是其中一个,三国时期有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像初出茅庐、无名小卒、锦囊妙计等等,除了这些之外,三国时期的这个成语大家也是经常听到的,那就是望梅止渴。望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

  • 想找一本了解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名人的书籍有什么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清朝末年的那段历史,如果您对清朝末年的统治者生活感兴趣,您可以参考《我的前半生》《我眼中的慈禧太后》,这两本书来自宫廷人员的自述,可信度比较高。同样是清末的历史,您可以参考《天朝的崩溃》《太平天国通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史》《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史》《义和团运动史》等书,这是跟战争有关

  • 我国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有,本是深受唐太宗倚重的武将。资治通鉴记载原文如下: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现,太史占曰: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指唐太宗)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火烧博望坡!有诗为证“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军师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

  •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

  • 了解秦国的始末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要看想了解得多深入吧,史记、资治通鉴当然不错,但是一般读者,如果只是想读一些故事的话,推荐一些通俗读物,写过《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度阴山最近出了一本《秦始皇:创造力一统天下》可以看一下,对秦始皇的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应该看《史记》,最接近史实。其它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都是作者根据史实加

  • 胡雪岩的个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简介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生于道光三年,为长。自幼智于常人,因家道贫寒,以牧为生。其长,入钱庄为徒,揽各杂役,勤恳踏实,颇受庄主赏识,三年有成,录为正工。自此,举家有着落,诸亲能护助。发迹岩有知己,曰雪轩(王有龄),轩苦读数年,欲往京都应招,囿于财资寒碜,长为叹息。岩知之,素知轩才学过人,非凡

  • 古代历史和近代史,都有哪些大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尧舜禹、夏启、商汤、周文武王、周公旦、老子孔子孟子旬子韩飞子庄子、齐桓公、秦始皇、项羽、刘邦、刘彻、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张昭、司马懿、谢安、李世明、武则天、李隆基、赵匡胤、张居正、张謇、等现代名人怎么厉害也比不过历史名人李时珍,孙思卯。

  • 《史记>人物传记是如何反映出作者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