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中,我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一样,最喜欢的是开国领袖,一生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在人民服务的毛主席。中国人民高呼的:毛主席万岁!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毛主席逝世时全国人民的悲痛啼哭是发自内心的。有些小人诋毁毛主席搞个人崇拜是彻头彻尾的阴谋家。
最喜欢开国领袖毛主席,是劳苦大众的大救星,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您最喜欢,最敬佩哪个历史人物?为什么?请说说这个人的故事?
小友邀我回答“最喜欢、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谁时”,我正在重读李敖的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这是我1995年前后,在一家旧书店里淘到的,是李敖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在买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本书,只是对李敖的杂文感兴趣,对他的才情、傲气很佩服。后来,我在闲暇时,把自己喜欢的小说做过一次排名。外国名著暂且不说,就说在中国的小说中,我把《北京法源寺》排在第二位,第一是《三国演义》。
哦!开头嗦了,可能会让大家误解。其实我要说的答案,那个人是小说中的男一号:谭嗣同。
对了!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历史人物就是谭嗣同。
凡是初中以上学历的朋友,对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参与了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但没有成功,只进行了一百零三天,所以也叫“百日维新”。
在那个时候,已是清朝末年,也到了中国皇朝社会的结尾。国家积贫积弱,输了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被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城,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了一个又一个。朝廷腐败,国家破落,国人屈辱,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革命刚刚萌芽,主要的变革主张还是相对温和的,是以康有为为主的维新变法。虽然远不如后来的武装革命、推翻帝制有效果,但是限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觉悟,已经算是很大的突破了。
当然,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中,也不是作用最大的一个。但是,在变法失败后,他却是本可以不死,可以像康、梁等人一样接受外国人的“保护”,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
谭嗣同不同于其他的那些参与变法的人。虽然他是湖北巡抚的少爷,但绝不是纨绔子弟,他曾走过大江南北、塞外东西,体会民间疾苦;他不只饱读诗书、精研佛法,更是结交像大刀王五这样的英雄豪杰。
在中华民族寻求伟大复兴,为摆脱被侵略被奴役的革命斗争中,为信仰为胜利而“敢死”,舍生取义者数不胜数,谭嗣同称不上最壮烈的一个。他的死,争论颇多,别人说是“死君”“殉道”,他却坦言是“死事”。孰对孰错,每个人都可以从小说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谭嗣同在狱中同样留给世人一个谜,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豪气冲天,但“两昆仑”,世人已无法分清是何所指。
其中之谜,也许朋友们可以从《北京法源寺》谭嗣同与其他人的交谈解释中找出答案。本人愚钝,虽读过多次,仍次次感受不同,不敢断定。
然而谭嗣同的大丈夫、大英雄之名,无人可以否定!
历史上大丈夫、大英雄数不胜数,我无不喜欢、敬佩。但最喜欢、最敬佩的,唯有谭嗣同。
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你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哪些典故最让你佩服?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流传至今故事。以下这些人和事更是让恒实感到心血澎湃。。
豫让。豫让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门客。智伯瑶在家族中为人十分聪明,故此才继承了家主之职。豫让以前曾在范氏及中行氏充当门客。但是这二人虽说对待豫让也算不错。但是始终豫让“而无所知名”。直到到了智伯瑶门下,境况才发生改变。智伯瑶十分看重豫让,以国士待之。豫让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始终记着智伯瑶的恩义。
不久之后,赵、韩、魏合谋将智伯干掉,并瓜分了智伯瑶的领地。这也就有名的三家分晋事件。不过此时,赵国的赵襄子做了一件过份的事,那就是把智伯瑶的头盖骨做成了一个酒杯。并时不是在酒席中炫耀自已的战功。
有人说,豫让去哪了?为什么不给智伯瑶报仇呢?别急,咱们往下说。话说智伯瑶被三家瓜分以后,门客四散逃命,各寻生路。豫让也跑到深山中避祸。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智伯的好处,一次偶然的机会又听说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肆意侮辱,于是就发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
因为豫让和智伯瑶的关系太过亲密,所以很多人都认识豫让。于是他就更名改姓,化装成一个服过刑役的下人,以装修工人的名义,进入赵襄子院中粉刷厕所墙壁。他的想法是美好的,趁赵襄子入厕是,拿匕首伺机刺杀赵襄子。
怎奈天不绝赵襄子。这一日,赵襄子上厕所,刚一到门口心猛地一哆嗦,便唤人拘拿住粉刷厕所的工人,一看这不是智伯的亲信豫让吗?让人一搜衣服,发现里面竟然还藏着利刀。这明显就是要刺杀我啊!于是赵襄子就亲自审问豫让。问他为什么要刺杀他?豫让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
见过大胆的,没见过这样大胆的!赵襄子的随从们纷纷拔刀要杀掉豫让。襄子却阻止随从们:“豫让果然是义士,我以后回避他就行了。况且智伯瑶身后没有继承人,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义士啊!”于是把豫让给放走了。豫让临行走,扭头对赵襄子说道:“这事没完,你小心着点!”
第一次刺杀行动就这样失败了。豫让再次去报仇,估计没有接近赵襄子身前,就会被赵襄子的随从抓获。因此,豫让狠下心来,他做了几件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让他容貌大变,刺杀行动的第一步就成功达成了。
一、全身涂漆。豫让在全身涂满漆。使得全身长满癞疮。这些癞疮流脓冒血,并散发着一股恶臭。众人见这人这等模样,都和碰到怪物一样远远避开他。
二、生吞火炭。豫让刮掉眉毛胡子,化装成一个要饭花子的模样,在家门口的胡同前行乞。看看自己的化装术究竟行不行。整整几日,邻居们都没有认出来他是豫让。正当豫让感到欣喜时,他的妻子却从他行讨的声音中听出来他是豫让。他的妻子抱着豫让痛哭:我的夫君啊!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啊!。豫让在失望之际,对妻子说道:“我这样做,就是准备要天下人都知道,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有悖君臣大义。”于是他甩开妻子,奔回家中,将炉火中一粒火炭夹起,吞了下去。此后,声音嘶哑,再也无人能认识豫让了。
乔装改扮后,豫让就研究起赵襄子平时的路线来。赵襄子平时上朝必经一座桥。于是豫让就提前埋伏这座桥下(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邢台县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埋伏,准备在赵襄子行之桥上时,一跃刺杀仇人。
无奈苍天不绝赵襄子。这一日,赵襄子正要过桥时,座下的马匹突然止步不前。赵襄子见此,猜测必定有人行刺。于是就叫手下随从把整座桥搜查了一番,将豫让又逮住了。赵襄子一看是豫让,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喝斥道:“你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瑶把他们都给灭了,你咋不替他们报仇呢?如今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智伯那个混蛋刺杀我?这是为什么呢?”豫让挺起胸脯说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听后无语,低头沉思了一会,觉得此人如果放了,以后还会来刺杀他。狠了狠心,就叫手下人斩杀豫让。
豫让见此情景,心知豫生还无望。便抬头对赵襄子说道:在杀我之前,我还有一件事。能否将你的衣服脱下一件,让我象征性地刺杀一下。以遂我替主报仇的愿望?“赵襄子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于是脱了身上的外襟,叫人拿着递给了豫让。并把他刺杀的宝剑归还于他。于是豫让手拿宝剑三次挥砍衣裳,并仰天大呼曰:“吾可以报智伯矣!”说完便自杀身亡。后人传说在豫让挥砍赵襄子衣裳时,衣裳竟然出现了三道血痕,而赵襄子不久便身亡。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是真实的,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唯一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其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广公路时做了桥洞基石。“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斩衣三跃“就是默默传颂着豫让的故事。让后人仰拜侠士的风骨。荒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
晏子,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