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意思同孤注一掷相近。论其典故出处,文献资料中可查得如下两则:
《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孙子兵法的焚舟破釜基本等同于破釜沉舟,但是仔细揣摩《孙子兵法》中的意思,这里虽说也是不留后路,但是这里用的是焚舟,而不是沉舟,两个是完全不同的场景。下面再看《史记》中所记载的项羽故事,沉船、破釜与现今的成语完全一致,因此答主认为破釜沉舟的典故应当是出自史记中。
而正式形成破釜沉舟四个字成语是出自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
但是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典故应该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尽管孙子兵法中也有类似记载,但是由于与破釜沉舟字面意思的出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破釜沉舟”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A勾践B韩信C项羽?
项羽,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吐吴。
项羽以七万军队对章邯二十万大军,为了表示决心,越过江后,把身上的口粮都丢去。把船都打破,以表示,成败在此一战,不以死相搏,一没口粮,二没回去的船了,就只能死战。
最后也终于打败章邯大军。项羽的名气就一下大起了。
孙武是兵圣,韩信是兵仙。项羽是兵形式的代表。
他的风格是不管你有多少人,我比你少多少人,但凭着我的强悍的楚人,什么也不怕。曾经也是一几万人大败刘邦的几十万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