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吴三桂怎么没被编入《贰臣传》?

吴三桂怎么没被编入《贰臣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87 更新时间:2024/3/10 17:03:10

那是因为还有一本比《贰臣传》罪名严重得多的书《逆臣传》,以吴三桂的反复无常,降而复叛,罪大恶极,早已不是“贰臣”可以形容,只有“逆臣”才更贴切。

《贰臣传》编撰于乾隆四十一年,是乾隆为了确保统治稳固,缓解满汉民族矛盾,向群臣和百姓昭示,要忠君爱国,不能做“贰臣”。所谓“贰臣”,就是先后在明清两朝为官之人。当然其中还是要有所区分,所以将洪承畴、祖大寿等因无奈投降,投降后又对清朝颇有功勋的大臣编入甲编,而将钱谦益、龚鼎孳等或投降后心怀鬼胎、或先投降李自成再转投清朝毫无原则并且没有明显功勋的“两次贰臣”编入乙编。对于甲编内的大臣,还是对功勋予以表彰,只不过毕竟投降,大节有亏;而乙编内的大臣则是全盘否定,彻底羞辱。

无论甲编还是乙编,入《贰臣传》毕竟还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至少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叛。即使如钱谦益这样晚年对清朝心存不满,多有怨恨,至少也没有真的竖起反旗,也就是说,至死也算是清朝的臣子。但是吴三桂不是,他造反了,还自己称帝了,所以吴三桂已经是罪大恶极之人,不能再算清朝的臣子。故而,用“贰臣”形容他已不合适。

乾隆四十八年,又编撰《逆臣传》,区别于《贰臣传》为了教化臣民百姓忠贞,《逆臣传》则为了警醒世人不可叛逆。这个就不分甲乙编,列入此传者,全为叛逆重罪。这些人都是曾为清臣,却发动或参与叛乱,吴三桂就是其中的典型。

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同样参与三藩之乱的另外两藩靖南王耿精忠、镇南王尚之信,及各地的一些大臣马宝、王屏藩、王辅臣、李本深、陈洪明、崔之瑛等人。此外,清朝初期投奔清朝后又改投南明等势力的李成栋、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也在其中。

所以,《贰臣传》和《逆臣传》除了是否谋逆外还有个区别,就是《贰臣传》记录的人都是明末清初先后入仕明、清两朝的人,而《逆臣传》则不一定是那个时期。如耿精忠出生于1644年,正是清军入关那一年,他自然没机会做明朝的臣子。

说到吴三桂耿精忠,我们就看看三藩。其实,很多人对三藩之乱有误解。最早获封的“三藩”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初封智顺王)、靖南王耿仲明(初封怀顺王)。到了康熙十二年下旨撤藩时,靖南王已经是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了。但后来吴三桂起兵后响应叛乱的除了耿精忠,另一个却不是尚可喜。因为尚可喜不同意叛乱,还积极组织平叛。朝廷为了嘉奖他,晋升其为平南亲王,儿子尚之信封镇南王。但尚之信却最后囚禁了父亲尚可喜夺权自己参与叛乱了,并且其中还屡次反复,想从朝廷和吴三桂双方捞取利益。故而,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在《逆臣传》中,而耿仲明和尚可喜则在《贰臣传》,并且是肯定功勋的甲编中。这就是明显的区别了。

公元1776年12月,乾隆皇帝下令国史馆编撰《贰臣传》。

在我国历史上,人物传记名目繁多,如“列女传”“奸臣传”“宦官传”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以官方的名义,编撰过《贰臣传》。这种特别的做法始于乾隆,是清朝的一个创举。

(乾隆画像)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命人编撰《贰臣传》呢?在他的心目中,哪些人才是“贰臣”呢?

所谓“贰臣”,是指曾在前朝为官,后又背叛前朝,入仕新朝的官员。也就是指在朝代更替之际,兼仕两朝的大臣。

按照乾隆的说法,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从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之人。因此他决定“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乾隆编撰《贰臣传》,与当时清王朝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清王朝传至乾隆朝,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其统治已经非常牢固。特别是经历“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后,清王朝的经济已空前繁荣,国库充盈。在平定了一系列叛乱后,清朝的疆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康乾盛世)

不过,在清王朝极盛的表面下,依然暗潮涌动,蕴藏着许多危机。特别是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始终提醒着这个曾经僻处辽东长城之外的少数民族,其统治并非坚如磐石,民族矛盾和民族意识依然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乾隆39年爆发的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是自明末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给了乾隆极大的震动。

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调和民族矛盾,同时也宣扬其统治的正统,因此下令编撰《贰臣传》。

同时,乾隆也借此警醒世人,即便是当年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乾隆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贰臣”。无论当朝的平民百姓抑或王公大臣,就别再惦记着反清复明自立为王的事儿了,忠君爱国才是正道。

《贰臣传》里共有收录了123人,其中有文臣65人,武将58人。这些人又被分成了甲、乙两类。甲类贰臣是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他们“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诸如洪承畴、孔有德等人。乙等贰臣虽归降了清朝,但毫无建树,混吃混喝,如孙得功、钱谦益等人。

(吴三桂画像)

说起来,最应该被列入这个名录的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为明朝重臣,后来又投降了清朝,接着又反清。可以说,他这实实在在是个“贰臣”。但是乾隆竟然没有把他收入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吴三桂在乾隆眼里,属于“或先经从贼,复降本朝,或已经归顺,复行叛逆,此等形同狗彘,颜无耻之人,并不得谓之贰臣”。因此,吴三桂被编入了《逆臣传》,而且名列榜首。

《逆臣传》是《贰臣传》的升级版,收录的都是像吴三桂、耿精忠这样降而复反的人,还包括当初投降大顺军,又归顺大清朝的人。在乾隆的眼里,投降一次就已经算“贰臣”了,何况降而复反,那必定是大奸大恶之人。

众所周知,吴三桂生活在腐败透顶的明末年间,是崇祯朝时期的武科举人。靠着父亲吴襄的荫蔽,很快成为都督指挥,27岁时就升为宁远团练总兵。崇祯时期,吴三桂很受器重,担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奉命镇守山海关。

(李自成画像)

1644年初,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吴三桂曾一度萌生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其后因“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军,并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

1649年开始,吴三桂镇守云南,成了当地的土皇帝。1662年,他把南明永历皇帝勒死在昆明,并由此晋升为平西亲王,和尚可喜、耿精忠并称“三藩”。

1673年,因不满康熙撤藩,发动叛乱,出兵贵州、两湖,并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发动了“三藩之乱”。

1678年3月,在和清朝周旋了几年后,吴三桂已是日暮穷途,遂在湖南衡阳称帝。但仅仅做了5个月的皇帝后,66岁的吴三桂就一命归天了。

在乾隆眼里,吴三桂之流纯属首鼠两端之人,对于这样的人,连“贰臣”都谈不上。因此,乾隆下谕旨说:“至于叛逆诸臣,如吴三桂等,也应明正罪状,另立一门,以昭斧钺之严。”

最终,吴三桂就这样被编入《逆臣传》里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茂名市辖茂南、电白2个市辖区,代管高州、化州、信宜3个县级市。介绍几位从茂名市走出来的名人,他们是:△廖盖隆(19182001),广东信宜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央宣传部报刊处处长,朱德秘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党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 谁可以称得上广东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广东出了很多名人,特别是近现代广东更是星光熠熠,人才辈出。广东十大名人,应该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才算名人,我认为十大名人是:1、六祖慧能。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中国禅宗杰出大师。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

  • 有没有关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史:1.《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2.《世界史纲》【英】韦尔斯3.《历史研究》【英】汤因比4.《世界史》【美】麦克尼尔5.《新全球史》【美】本特利6.《世界文明史》【中】马克7.《泰晤士世界历史》【英】奥弗里8.《20世纪世界史》【美】布劳尔9.《全球史》【英】罗伯茨10.《新编剑桥世界近

  •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以此丰富自身,让自己成长。下面介绍的是蜀后主刘禅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

  • 入木三分出自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入木三分的典故出自书圣王羲之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分析问题深刻透彻.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飘逸秀美,笔力雄劲,自成一派,享有书圣美誉.相传有一次王羲之在一块牌匾上题字,事后请一位木工把题字雕刻出来.谁知那木工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最终发现王羲之的墨迹一直透到了木板的深出,足足有三分厚.木

  • 《史记》对商鞅变法怎么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前进中毕竟的过程,感谢题主,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很多改革家在观看大型历史话剧《商鞅》时,曾泪流满面。商鞅作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变,非常值得后世纪念和学习。毛主席曾做诗为证:“…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名学高实秕糠,百代皆行秦政法…”太史公司马迁在著《

  • 高尔基为何不给斯大林写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事儿说来真是够扯淡的,以没长心的“海燕儿”闻名于后世的高尔基加上钢铁慈父斯大林,其谣言指数大抵能突破人类谣言史的极限了。还是直奔主题吧,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斯大林要求高尔基给自己写传记。说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尔基这位苏维埃旗帜性作家,其一生很多时间是在外国渡过的。在他成名不久后的1906

  • 吕布夺刘备的徐州,刘备在曹操面前不想保吕布,为什么别人认为刘备不讲信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99年2月,吕布因部下侯成、魏续、宋宪三将叛变而被俘。他被捆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且看原著:“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

  • 历史上有穆桂英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作家、历史研究者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苗圃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里给我们演绎了一个泼辣的巾帼英雄,这些年以穆桂英故事为基础而来的电视剧实在不计其数。在京剧中,更是有不少穆桂英精忠报国的篇目。但是,穆桂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不存在的。穆桂英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之小说《北宋志传》中,该书有时也被称为

  • 西方《古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是否抄袭《史记》纪传体通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希腊罗马名人传》没有抄袭《史记》,因为罗马帝师「普罗塔克」,完全没听说过「司马迁」^_^2部传记,都是世界上顶尖的传记。另外,中东赫利坎的《名人传800》也是能媲美的传记集。不过,2部传记之间,还是有差别的:①《史记》:《列传》分述了各色人等,脑补了无数的生活细节、对话,生动表现人物性格,把民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