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贻琴,女,1959年12月出生,贵州织金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社会科学)。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介绍几位白族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周保中,云南大理人。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欧阳坚,白族,云南剑川人,1957年9月生,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文化部副部长、甘肃省委副书记、常委,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主席。
△陈永柱,云南鹤庆人,白族,解放军少将。1935年3月出生,1947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青),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总政治部老干部局副局长、局长,直属工作部部长,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姚双龙,云南鹤庆人,白族,解放军少将。1936年出生,14军42师126团团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云南楚雄有哪些古代名人?
云南楚雄,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州常住人口271.9万人,总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下辖楚雄市、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等县市。
楚雄一直就是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古代名人不多,但是到近代,随着滇军的兴起,也出现了一些风云人物。
历史知事认为,云南楚雄的近代名人,不能不提这几个;
1,朱培德。朱培德,1888年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1909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与朱德、范石生、金汉鼎、唐淮源都是同学,当时和朱德并称为“模范二朱”。
重九起义中,随蔡锷革命,为民国建设做出贡献。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第三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战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策划南昌起义时,就利用了和朱培德的亲密关系,因为朱老总是军官教导团团长代表朱德主持江西军务,名副其实的军中领袖。朱培德客观上为南昌起义准备了有利条件。
1937年2月,朱培德去世,他是国民党军队中最早去世的一级上将,也是去世时最年轻的一级上将。临终前,他要求丧事从简,节约钱财准备抗战
2,由云龙。
由云龙1877年生,云南姚安人,清末举人,曾在京师大学堂和日本读书。1908年创办云南日报,辛亥革命后他和哥哥由人龙都是云南的知识界领袖,后来又随唐继尧参加护国运动。
3,冯素陶
冯素陶,1906年2月8日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曾主编进步刊物《滇潮》,1927年冬参加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1928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8月在上海任“抗战干部训练班”学员队队长。1944年,冯素陶加入民主同盟,后来成为民盟的中央委员、云南省支部常委、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冯素陶带领民盟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楚雄人杰地灵,自古就有许多名人,给大家介绍5位楚雄历史人物,还有最牛的甘氏家族,三代族人,五位举人,你都知道吗?
莫肇衡莫肇衡(1895-1938年),云南省楚雄禄丰县人,183师542旅1083团团长。
在台儿庄东南火石埠村遭遇东庄来袭之日军时,他指挥战士们展开肉搏战,不幸被一颗子弹射进了胸膛。
在被战敌士抬往战地医院途中,莫肇衡挣扎着扯下浸满鲜血的征衣,在战友搀扶下于道旁一块石头上,用血写下了壮志未酬身先死七个字后,一腔热血喷出,壮烈牺牲,年仅43岁。
李一平李一平(1904-1991年),国务院参事、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爱国民主人士。又名李玉衡。1904年1月28日生于云南楚雄大姚县。
1919年在昆明省立一中求学,1922年起,先后在上海南洋中学、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川、滇、黔补习班、江苏省立一中就读。1924年秋考入南京大学文科。
李一平先生一生多次投身于革命事业,受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深刻影响,他写的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曾被《新青年》杂志转载。
1925年,他参与领导南京市的五卅运动,1926年参与了广东省革命政府关于出师北伐的策划工作。在昆明,他还资助过李国柱、赵祚传等烈士的革命活动。
赵鹤清赵鹤清(1865-1954年),字松泉,别号瘦仙,姚安光禄镇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
其父官至河南汝南道员,他从小跟随父亲宦游国内外,1897年赵鹤清乡试中举,本想考中进士后再步入仕途,后因朝廷废除科举,被派到八旗高等学堂担任美术教员。
赵鹤清自幼就钟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成年后又迷恋上书画、篆刻、诗词和园林盆景艺术。早在1915年,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和工艺品,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和金质奖章。
张正光张正光(1949-1984年),烈士,云南武定人(僳僳族),1949年11月生,初中文化,1969年4月入伍,35206部队(14军40师119团)副政委中共党员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股长、处长、副政委。
1984年5月2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终年35岁。
高映高映,字雪君,号问米居士,白族,云南楚雄姚安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
康熙十二年年,高映承袭姚安土司同知世职,因参加平定四川米易、会理的暴乱,擢升提刑,分巡川东。
1677年吴三桂之乱平定后,高映回到姚安,执政期间,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稳定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得授布政司参政道一职。
但高映志不在政,37岁时他仿效外祖丽江土知府木增,将土司职位交予儿子,归隐结嶙山,自号结嶙山叟。
甘氏一族在楚雄姚安还流传着一段“一门出五举,三步两道台”的佳话。其中“一门出五举”说的是甘氏祖孙三辈出了五个举人,他们分别是甘雨、甘孟贤、甘仲贤、甘叔贤和甘季贤。
甘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好学不倦。甘雨为人耿直仗义,深得乡人的尊重。同治九年初秋,甘雨率孟贤、仲贤二子应试,在岁试中名登一等第二,成为贡生,二子也得“补州学生”。
甘雨的子孙后辈孜孜不倦,传承了家族爱读书的良好家风。
甘孟贤: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清末学者和诗人,著有《不自是诱斋文集》、《行余吟》一卷等。
甘仲贤:光绪二年丙子科举人,清未学者和诗人,著有《观象损益斋文集》四卷等。
甘叔贤: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举人,也著有《字义启蒙》一卷。
甘季贤:光绪八年壬午科举人,有多达19种的著述,内容涉及经学、理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文学方面有《体认天理斋文集》六卷、《古文经世》四卷等。
你还知道哪些楚雄历史名人呢,欢迎补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