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能够“出将入相”,能文能武,董武德鲁肃、陆逊就是典型例子。“常胜将军”赵云也是一个文武兼备型的人才,是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勇猛无敌的代名词。(赵云剧照)
赵云是不是站错了队?
四川成都武侯祠是汉昭烈庙(刘备庙)和武侯祠合并而成,是君臣合祭祀的宗庙,也是全国唯一的,诸葛亮在后世的名声超过了刘备,因此大家都称武侯祠,这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汉昭烈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雕塑安排,有文武两班大臣陪侍左右,东侧的是文臣系列,依次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等,西侧武官依次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有单独祭祀,没有站在汉昭烈庙主殿。蜀后主刘禅原来站在刘备的身边,不过宋朝的宋真宗认为刘禅不能保住祖宗基业,把他的塑像撤了,后世也就没有塑刘禅雕像,“乐不思蜀”的刘禅也够悲催的了。奇怪的是赵云站在武将的行列,却身着文官服饰,难道赵云站错了队伍?(汉昭烈庙中赵云雕塑)
其实赵云始终站在武将的队列里面,汉昭烈庙始建于223年,历史上几经损毁,到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汉昭烈庙和武侯祠合并一起,形成君臣合并祭祀的建设布局,独一无二,赵云的位置没有动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主体主要是1672年清朝时期重修的,文武兼备的赵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清朝的统治者对赵云也非常敬佩,在清朝时期,同级别的文官和武官比较,文官要高于武官的,他们给赵云穿上文官的服饰,实际上表现一种对他的尊重,他比同级别的武将官职更高。
这也引起了有些人的误会,赵云是比较完美的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以文官和武官来区分他。
赵云在真正历史上的长坂坡之战是否七进七出?
“常胜将军”赵云最出名的一战是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了蜀后主刘禅,因而闻名天下,历史记载上真的是如此吗?(赵云救刘禅剧照)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携带百姓十余万百姓逃往江陵,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的队伍。刘备势单力薄,不敌曹操的军队,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只带领几十个骑兵狼狈逃跑。刘备也学刘邦的样子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丢弃了,只身逃跑,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运筹帷幄。逃跑的过程中,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不见了,投奔曹操而去,刘备用战戟指着那个说赵云投降曹操的人,说:
“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原来赵云发现刘备的妻子和儿子都跑丢了,自己反身去寻找刘备的妻子和儿子,此时正是乱马交锋的时刻,赵云的胆子够大,找回了甘夫人和刘禅。至于在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事情历史中没有记载,只是说赵云去寻找刘备的妻子和儿子。
虽然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没有在曹军中七进七出,但在后来的一场战役中,赵云做到了超过“七进七出”曹军阵营的战绩。
公元219年,刘备派军进攻汉中之地,黄忠斩杀了曹操在汉中的大将夏侯渊,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此时赵云和黄忠看到曹操运粮食的部队,黄忠打算去抢劫,赵云授权黄忠带自己的兵抢粮食。《云别传》(赵云别传,裴松之注)中记载:
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
可是到了预定的时间,黄忠还没有回来,赵云率领几十个轻骑兵去接应黄忠的抢粮部队。赵云和几十个骑兵遭遇到了曹操大军的前锋,一接战就发现曹操的主力蜂拥而至,赵云且战且退,从包围圈冲出来回到军营,此时发现部将张著负伤被围困在曹军中,赵云率军再次攻入,接应部将回到军营。此时蜀军的沔阳长张翼(张良十世孙,非张飞后代)主张闭门坚守,赵云进入军营后,立即命令偃旗息鼓,打开大门。曹操以为有伏兵,随即撤围而去,赵云命令士兵擂鼓,大张旗帜,用弓弩手攻击曹操的后军部队,魏军自相践踏,落入汉水溺亡的也有不少。
从这一战可以看出,赵云的武功绝对是一流的,军事谋略也是高人一筹,后人演义中把赵云的战绩整合了。
熟悉三国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赵云,他是忠肝义胆的化身,武艺高超,在长坂坡中面对曹操百万大军能够单骑救主,是蜀国著名的武将,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认为赵云是文官呢?
《三国志》: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主要是历代对赵云的评价不一,在清朝重建的成都武候祠文武廊中,赵云的官服服色为文官所有。而这又是由于在清朝时期,武将的地位是要低于文官的,同时赵云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流传,使得赵云知名度大增,将赵云定义为文官,能够激起一部分的崇文风气,这也符合清政府的治国方针。
再者,赵云曾经担任过桂阳太守、巴渝太守,执政一方,在益州时,他曾给刘备提过建议并说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日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建议刘备将农田房屋归还给百姓,发展经济。在刘备因关羽张飞被杀后坚决伐吴时,他又据理力争,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这种种事例表明赵云颇具文官风气。
赵云之所以被多数人认为是武将,这主要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宣扬美化,不过在正史上,他同样具有武将之风。《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在刘备帐下时,曾经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并且亲自指挥了入川之战、汉水之战,可谓是军功卓越。在刘备逝世,刘禅即位后又被封为“永昌亭候”“镇东将军”。即使年过半百,也能跟谁诸葛亮北伐曹魏。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赵云既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将,因为他在两个领域的政绩都很突出,他是“胆大则勇,心细则智”的儒将。正如易佩绅在《通鉴触绪》中所说: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