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

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07 更新时间:2024/2/3 2:11:09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

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

郑伯道弃子救侄的故事?

邓伯道弃子救侄的故事:

《晋书列传第六十良吏传邓攸传》:“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今山西襄汾县襄陵镇邓庄村人)也。”邓攸是两晋著名大臣,以清廉著称。其祖父邓殷亮直强正,曾为伐蜀大将钟会(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主簿,西晋开国元勋贾充(平阳襄陵人)伐吴为长史,历任淮南太守、汝阴太守、中庶子之职。

邓攸七岁丧父,再历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著称,为人清心寡欲,平易俭朴,袭祖父职,被举孝廉不就。曾经拜访同乡镇军将军贾混(贾充之弟),贾混让其判决诉讼,邓攸不看,说道:“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我和参与诉讼的人一样(都想获胜),(最好的为政措施)是让人们不发生纠纷。于是贾混非常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邓攸,并举荐其为灼然二品(九品中正制的考评科目)。

邓攸在西晋历官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长史、河东太守等职,官至两千石。永嘉之乱,被后赵皇帝石勒俘获,原本要将其杀害,邓攸以笔赋辞,在故人替他劝言下,为石勒敬重,任命为参军,给车马,并随时带其行军。

石勒军令很严,夜禁火,违之处斩。有一次邓攸和另一胡官邻车,胡官夜晚失火烧车,并诬陷邓攸。邓攸考虑无法争辩,便说是自己的弟妇有病,温酒失火导致,石勒予以赦免,这让胡人感动,便自缚到石勒那里还邓攸清白,从此邓攸深得胡人尊敬。

在石勒进军泗水之际,邓攸乘间砍坏车子,用牛马驮着妻、子、侄子逃跑,路上遇到劫贼,抢去牛马,只能步行,若被石勒兵马追上,全家皆难活。于是对妻子说:“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尔。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子哭泣着同意了,于是邓攸因义断恩,割情忍痛,弃子存侄,成为后世道德典范。

本来故事到此就打住了,可是在《晋书》中,紧接着叙述“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意思是,在邓攸夫妻早上弃子后,晚上儿子又跟了上来,第二天,邓攸便把儿子拴在树上走了。这一记载引起了后世诟病。

比如房玄龄在《晋书》邓攸传记最后评价“而攸弃子存侄,以义断恩,若力所不能,自可割情忍痛,何至预加徽,绝其奔走者乎!斯岂慈父仁人之所用心也?卒以绝嗣,宜哉!勿谓天道无知,此乃有知矣。”大意是,邓攸弃子存侄是大义之举,可是把儿子绑在树上不让其逃命是错的,这不是慈父应该做的,后来邓攸没有儿子,是老天的惩罚!宋代王《野客丛书》评价“如此则攸灭天性其矣,恶得为贤?”,认为邓攸称不上贤良。

那么,邓攸缚儿是对还是错呢?这是不是真的历史呢?我们先看《晋书》,《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以南齐臧荣绪的《旧晋书》为蓝本编撰,然而和《旧晋书》等有差异的在于,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晋史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和神怪故事入史,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的是其他版本的晋史全部佚失,无法对证,因而真实性值得怀疑。

我们想说,邓攸做出弃子存侄的决定,应该肯定是大义之举!因为在生死关头,在儿子和侄子只能活其一的前提下,选择了侄子,这点无论古今,都是值得彪炳史册的,正如“赵氏孤儿”程婴舍子存孤千秋扬名。然而缚子于树能不能做到?以笔者拙见,弃子为真,缚子未必真,在当时兵荒马乱,倘若其子能够跟随而至,那么何必绑缚?

而在《晋书》同文中还有一句话人没注意,那就是“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意思是被强盗抢劫以后,只能步行,邓攸用担子挑着儿子和侄子邓绥,可见两小儿非常幼小,即便是能走也体力很弱,那么又何来的跟随而至?因而前后矛盾。再加上弃子也就罢了,把儿子绑在树上不让其逃命更是令人心碎,试问邓攸于心何忍?!还有前文记述邓攸祖父事迹时,加入了传说占卜,可见此文是经过演绎的历史,因而真实性值得怀疑。

而这些也是后代历史学家们质疑《晋书》有很多不靠谱的史料原因所在,正如鲁迅评价此事:“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妈妈读历史人物传记给4岁小男孩听,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我大力支持。这个的好处在于:1、人物传记较为浅显易懂2、利于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可以提升孩子的史学素养1912年8月11日国民党成立在107年前的今天,1912年8月11日(农历1912年6月29日),国民党成立。1912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

  • 四面楚歌,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军早已人困马乏而且粮草马上就要用完了。刘邦为了瓦解项羽军队的斗志,命令军士大声唱楚地民歌。项羽听到后,惊奇地说“难道楚地已经被刘邦夺去了吗?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楚人啊?”说罢泪如雨下,周围的侍从都忍不住哭了。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来历,指的是楚霸王项羽。四面

  • 与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名字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与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名字叫匡衡。凿壁偷光是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自传女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汉朝的吕后。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吕太后本纪》。清代阮元撰写的《畴人传》,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设计师传记。《畴人传》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家的传记集。全书46卷,269篇,记述自太古至清嘉庆年间天文、数学

  • 关于甘肃的历史名人小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伏羲、姜维、李广、李陵、张绣、苻坚、李益、李梦阳……小传在百度百科里要能看到,这些人物在正史中都有记录的无敌舰队的覆灭航海世纪历史人物传记之01--弗朗西斯德雷克广饶人指人时特指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中文中孙子有多种用法

  • 广饶肴驴肉的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相传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乐安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贺。盛筵之上,佳肴繁多。唯肴驴肉受人青睐,被推为百味之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饶肴驴肉又经县城十一村的武举崔万庆举荐至兵部差务府并受称道。自此,肴驴肉奉诏纳入京城宫御膳房,一直延续多年。光绪年间,康有为曾途经广饶,他品尝肴驴肉后

  • 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释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公元前208年,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

  •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在自己书房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这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一直作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竹片作的筹码计算。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丈1尺4

  •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谁乐不思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曹操骗士兵说前方有梅林,蜀国君主刘禅乐不思蜀望梅止渴说的是曹操,刘禅乐不思蜀。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项羽被刘邦帅韩信等一帮子人围困在垓下,入夜汉军唱起楚歌,楚军以为楚地尽失,军心涣散,无心再战。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蜀后主刘禅。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带到魏国国都,司马昭问他

  • 觉醒年代里黎总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黎元洪黎元洪(原名秉经,1864年-1928年),字宋卿,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清末与中华民国政治家,中国北洋政府大总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他清末加入海军,后担任新军协统,武昌起义后,担任湖北都督、中华民国副总统;袁世凯大总统死后他开始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