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所问连天子都敢射的郑庄公为何不列春秋五霸问题,主要原因是郑庄公称小霸后很快去世,而他的儿孙们又陷于内斗,随齐桓公的崛起,使郑国很快坠入二流诸侯。郑国在春秋犹如朵昙花,一现而逝。
一、立功周室
郑国立国较晚,第一任国君为郑桓公姬友。姬友为周宣王同母弟。周宣王二十三年(前805年初封姬友为国君,封地在镐京近郊。周幽王时,姬友升任周幽王大司徒,见周幽王失德乱政很着急,请周太史伯谋划化退路。太史伯分析天下形势,南方有楚等大国,野心太大,不可去。洛邑东有虢、桧两个子男级小国,领土肥沃而不少,这两个小国既贪心又不安分,毛病很多。以你司徒身份可严厉训斥他们,让他们两国借出10多个城邑给你安置家人,他们一定服从。于是姬友告幽王东寄邑事,很快批准,举族东迁至今郑地为国。犬戎叛乱时周幽王及郑桓公被杀,西周灭亡。郑桓公儿子郑武公和孙子郑庄公拥立平王东迁有功,先后任平王卿士。郑国先后吞并东虢和桧国,国土变大。公元前744年,郑庄公继位后,既是国君又是天子卿相,权势很大。先是设计放纵同母弟段叔,以骄其心,逼其举兵造反时一举消灭。孔子《春秋》记为郑伯克段于焉即此事。庄公出生时难产其母甚不喜欢,偏向其弟共叔段,为小儿索取大量土地城邑,大臣们力阻时,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放任其膨胀举兵时,一举铲除。发誓与母亲不见黄泉不相见。后有大臣劝谏,掘地及泉下,在隧洞中母子其乐融融。
二、周郑交质和箭射天子
周平王东迁后,威严尽失,倚重郑国父子扶植度日。但又担心郑国挟持自己。郑武公和郑庄公任平王卿士时,平王暗中分朝政于虢公。前720年,郑庄公埋怨平王不相信自已,平王失口否认。周平王只好与郑国交换儿子为人质。王子狐为人质于郑国。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为巩固同盟,互派人质是常事,但作为宗主的周天子与郑国互相抵押儿子作人质,已经破天荒的大事。礼崩乐坏从此开始,郑国是第一个破坏天子威严之国。标志着东迁后沦入诸侯地位。百余年后,楚庄王问鼎已不算奇闻。而按下来则更惊悚一一箭射天子。前712年,周平王死,孙子周桓王继位,周王室贵族∵把政权移交给虢公,四月,郑庄公让祭足带兵割取温地麦子运回郑国。秋天又再次盗割成周的谷子。宗周与郑国彼此结怨更深。前706年夏,周桓王不再让郑庄公参予周天子朝政。郑庄公从此不再入朝。秋天,周桓王召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兵迎战。蔡、卫、陈国兵逃跑,周桓王所率中军大乱。郑国祝聃箭中桓王肩膀。逃回成周。晚上郑庄公又派祭足慰问周桓王及左右大臣。这次交战,把周天子残存的一点名誉也一扫而光。
三、郑伯称霸
箭射天子事件后,郑庄公已经是小霸一个,诸侯十分惧怕郑国。郑庄公凭借肥沃的国土和交通枢纽,农商诸业发达,迅速强盛起来。周郑之战一年后,北戎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遂求救于郑国,郑国太子忽率兵到,立刻击溃北戎,斩首300,生擒主帅。感激涕零的齐僖公要求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以齐大非偶拒绝。说明郑国势力远胜于齐国,齐大非偶实是对齐国大而无能的嘲讽。其它诸侯听说后,更对郑国刮目相看。郑国周围的齐、宋、卫皆向郑国低头。可惜天不假年,与齐宋卫等会盟后不久便去世。
四、内斗沦落
郑庄公去世后,公子忽继位。不久各公子争权,内斗无休无止。先是公子突,借助母舅宋国势力,拥兵入郑,赶走公子忽,自立为君。宋国籍此大开口,向郑国索取财物和土地,激怒了鲁国,与郑结盟对抗。宋国则联合齐、卫、陈、蔡五国攻郑,烧杀劫掠,把郑国祖庙拆了,运回宋国修城门。这次惨败之后,又接着发生郑国君臣之斗,将新上台的国君赶跑,迎回旧君。不几年,再发生政权更替,众公子各拥势力,反复争杀。终于将强大的初霸沦落为二流小国,一蹶不振。之后齐桓公和晋文公相继称霸,那还有郑国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