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纸上谈兵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纸上谈兵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17 18:17:10

纸上谈兵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长平之战失利的故事。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精通兵法,可却不懂得变通,只知道一味地按照书上的方式行军打仗。秦国听说了赵括的事情了用计谋使赵惠文王用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赵括以为秦军实力疲弱,强行突围,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国大败,从此也失去了与秦国对抗的实力。赵括本人也在这场战争中被秦军射死。这个成语表达的是讽刺那些不懂得变通,只会用蛮力或者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人。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与“纸上谈兵”相关的

D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马陵之战减灶计,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谁的历史典故?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歇后语军事论文;讲武堂里学打仗灯谜《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英文anarmchairstrategist<beanarmchairstrategist;engageinidletheorizing;armchairstrategy>典故文言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译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揭秘春秋战国史:赵括“纸上谈兵”“误国”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秦昭公派大将王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上党的守将不愿意归降秦国,就把上党的地图献给了赵国,上党的百姓也纷纷涌向赵国,这是赵国的长平,成为了秦国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这时,赵国的大将赵奢去世,丞相蔺相如又重病,赵孝成王只能派老将廉颇率兵守长平,安抚韩国的难民,抵御秦国的军队。廉颇身经百战,交战几次后,改变战术,

  • 纸上谈兵是什么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纸上谈兵的赵括公元前262年,秦

  • 用"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朝秦暮楚 纸上谈兵"写一段春秋战国的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

  • 纸上谈兵到底是哪个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的赵括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

  • 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事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比如项羽这个笨蛋。如果不是他纸上谈兵,怎样能让刘邦这个混混得了天下。分析几件项羽纸上谈兵的几件大事,给大家分享1下。战争的描述我就不写了太多了的,估计3岁小娃娃都能背的出来。从巨鹿之战看项羽的战略战略是指在地图上指挥战争的艺术,而战术是在地面上指挥战争的艺术,派兵布阵,具体部署是指大战术,使兵器的气

  • 《纸上谈兵》的故事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

  • 以下成语与来自哪些春秋战国历史事件: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纸上谈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指的是城濮之战.主人公是重耳.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

  • 纸上谈兵、围魏救赵、问鼎中原、退避三舍的时间先后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退避三舍春秋的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然后又要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了就赶紧逃到国外,重耳回到晋国在他的统治下日益强大起来,曾经重耳答应楚晋两国交战时一定避退三舍,晋文公答应做到,同时利用楚军的弱点打败了楚军。2、问鼎中原春秋时期,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

  •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将请选择一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为春秋早期,晋文公为了兑现在出国避难时答应的战争时后退三舍距离的承诺而主动后撤九十里,楚军由于战略上低晋一等,城濮之战晋军大胜(此战实际也与围魏救赵相类)。围魏救赵为战国初期,魏国由于先前赵国攻打卫国不通知魏国而攻打赵国邯郸,赵国不支向齐国求救,在被齐国人从魏国救回的孙膑的建议下,直接攻打大

  •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分别是哪个战争中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是晋文公楚国晋国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指挥的吴国越国争霸之战,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国魏国的战争,纸上谈兵是秦国赵国的长平之战。这些成语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留下来的。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多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