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古代要抑商扶农,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

为什么古代要抑商扶农,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5 更新时间:2024/4/8 20:17:39

中国重农抑商的国策从秦朝时就确立了,而确立重农抑商国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重农”十分好理解,毕竟没有人种地,国家就没有粮食吃。那为为什么要“抑商”呢?原因就是为了“重农”跟“重战”。如果一个国家的商业过于发达,那么百姓就会都去搞商业,农民和士兵就没有人愿意去干。如果一个国家商业氛围过浓,那么百姓就会不听朝廷号令,商业寡头就会跟国家争权夺利。

《商君书》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上面这段话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世上最苦的工作是当农民,最危险的工作是当士兵。要让百姓去做最苦的工作,干最危险的事,国家就要讲求策略。人的本性是这样的,活着就要追求利益,死了则考虑身后名声。人民的名利从而来,国家必须要好好思考。利益从种地而来,那么百姓争当农民;名誉从战功而来,那么百姓人人都是敢死之士。

秦国变法后,以“农战”为中心,全国围绕着农耕与战争转,为此专门颁布了《垦草令》、《农耕爵》、《军功爵》等法律。俗说话“惩恶才能扬善”,为了确保人民人人都志心于农耕和作战,就需要打压五类社会蛀虫。一方面提高农民、士兵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打击以商人为主的蛀虫,双管齐下自然能更好的推行农战国策。

《商君书》故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上面一段话翻译今天的话来说:使用儒家的空谈游说之士,那么民众就会四处游荡轻视君主。重用那些隐逸之士,那么民众就会疏远君主并且诽谤君主;重用勇士侠客,民众就会争强好胜不守法。手工业者被任用,那么民众就轻浮好动而喜欢迁移。有钱的商人生活安逸而且赢利,那么民众就会依靠他们而议论君主。如果这五种人被国家选用,那田地就会荒芜而军队的战斗力会削弱。

由此可见古代为了保证百姓专心于农业和军争,就必须打压商人,否则百姓就不会去干最辛苦的事(务农),做最危险的工作(打仗)。那么重农与重商可否同时发展了,商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能!

《商君书》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竟内,粟十二石死于竟外;粟十二石生于竟内,金一两死于竟外。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上面的话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重农则不能重商,重商那么农业必定不兴旺。农业艰辛,从事农业的的人多,买粮食的人少,那么农农就会吃亏,商人就会赚农民的血汗钱,长此以往国家必定穷弱至灭亡。国内发展商业一成,那么农业就会削弱十二成;国内发展十二成农业,那么可以从国外赚一成商业回来。如果一个国家喜欢发展商业,那么商业、农业两败,国家穷弱至亡。如果一个国家喜欢发展农业,那么国内商业、农业两兴,国家必定强大。

韩非子更是直接尖锐的指出: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也就是说:国家富靠农民,国家强靠士兵,但是国君平时看重儒生,待农战之士,豢养门客侠士。如此作法,想将国家治理得强大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时厚待儒士侠客,国家有难时派农民、士兵上阵,平时获得利益的人在战时没用处,战时上阵的却在平时却没有获得利益。

古代由于受条件限止,只能重农重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抑商,否则国家必定削弱至亡。两兵魂销尽国魄空是最好的例子,宋朝的商业、儒学是最发达的,但是对外战争是最差劲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时候有人要辟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认为辟谷可以轻身长生乃至修道成仙。据说三国方士左慈就善于辟谷不食,据说寿命达到了二百岁。辟谷并非一定要什么东西都不吃,有的人将茶叶放入水中熬成浓汁,据说每天服下两盏能够不饿。也有食用茯苓一类的山中奇珍充当餐饭的,茯苓被认为有养身长生之效。也有为了方便而辟谷的。古代医书中有行军辟谷方,用的是煮熟的

  • 《老子》怎样体现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老子》已非《老子》,而是太史公曰:“与时迁移。”以当下为界的话,(怎样体现哲学思想)应始于胡适之先生。而唐君毅,与傅伟勋两位先生以诠释与创造的诠释学的风格用结构主义分层《老子》。而金岳霖先生更是以《老子》作为元学贯穿他,构建他的整个逻辑大厦。以至陈鼓应先生耕笔于一生,法《老子》之教者。外国

  • 浅谈你对唐朝的认识500字~900字(唐朝在我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有什么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外交、打仗、人民平安、人民富裕、人民安全、扩大土地、管理、诗词等,国家的繁盛全是基於平民百姓,只要他们好,国家就安定、富裕.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唐

  • 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2005年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写于1905年6月,发表于同年9月)100周年和逝世(1955年4月18日)周年。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天才人物。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社会政治观点、自然观、科学观、教育观、宗教观乃至

  • 亚里士多德有哪些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一)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学科定位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科学,而不是感觉、经验和技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人们通过感觉拥有记忆,对统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经验,由经验得到技术,最后才能知晓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从而达到科学。他认为这

  •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派有那几派?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没有特别争论的话,所谓中国古典哲学不外包含法、释、道、墨、儒五个主干流派其它的小流派过分陷溺于个别分支,与主流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层次,可以暂时不加理睬;另外还有一些理论派别完全可以归到这五个派别中,因此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它们的特点呢?为了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个问题,肯定需要写上

  •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仁、义、礼、智”。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孔子以“仁、义、礼”构建礼治秩序,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西汉中期以后,新儒家杂糅了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兵家等各个学派,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学说体系。董仲舒将孔孟的基本价值规范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为“五常

  •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孔

  • 高分悬赏-求中国古代哲思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 请问下有谁知道古诗中的哲学真的很急了,非常感谢各位了{随机数e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古诗中的哲学?您是想问具有哲学思想的古诗吗?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以古诗中的辩证法思想为例。【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