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99 更新时间:2024/1/24 17:20:06

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13分)答案答案:(1)白居易的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3分)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4分)(2)陈与义的诗: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分)解析:本题以古代诗词的形式考查有关哲学知识,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变化发展的观点,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陈与义的诗反映了运动与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

白居易的诗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白居易自少年时代就能写出一首好诗,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感情.陈与义的诗多以山水为主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其实每个人深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人世间的一些人、物的想法和看法都不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意义,哲指道理,学则是学问。讲道理的学问。哲学与数学一样二进制的1+1=10,10进制的1+1=2。哲学有时候感觉是胡说八道,是因为没有在同一立场看问题。用唯物论去分析内心世界就有这样的感觉。哲学真正意义在于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与自己不同立场的观点。哲学思想就相病毒一样,先是感染对方,然后就占领

  •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名句是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

  •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学习哲学可是使你能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其次,使你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改造这个世界再者,使你能运用主观能动性创造世界最后,使你的人生能一步步的向前发展

  • 古代诗词中的哲理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今译]在瓜田里不要提鞋免得被人误认为摘瓜,李树下不正帽子免得被人误认为偷李子。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三国61魏]稽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之十九[今译]鸟被杀了射鸟的良弓就被搁置收藏,计谋用完了献计人必然要遭遇身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61小雅

  • 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2)陈与义的诗: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

  • 白居易与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喻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

  • 《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经》,《庄子》和王阳明三者的理念是否大致相同?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说吧:虽然《道德经》,《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家文化思想,而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儒家文化思想。但是倡导的都是文明社会的思想理念,只是用不同文化思想来表达而已,确实是大致相同。首先来论述一下《道德经》的思想理念:《道德经》文中核心

  • 谁提出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和生态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和庄子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核心是“互补性”与“和谐性”;而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则是人们的直觉智慧对万事万物内在和谐性的洞察与把握。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了他对自然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深刻认知与体悟。他认识和体验到一切事物都是个基本统一体,在包罗一切的统一体中,所有的差别

  •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原创》我有何德,敢评圣贤。读书万卷,道德科研,马列毛著,何至百篇。大乾世界,也知点点。谈谈看法,知错可改。老子观,太广泛。无为治,法自然。乾坤广,生自然。循自然,死亦然。天法道,人法天。莫强斗,尊自然。归原始,返自然。如此生,保平安。阴阳学,他之理。道家学,源他始。孔子道,也广泛。兴周国,继绝世。

  • 历史上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 对今天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生态文明的中国文化渊源:(一)“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普遍确认为“天人关系”,这个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的哲学命题,各家学说多有论述,其中以道、儒、佛三家最为丰富精辟。道、儒、佛的生态智慧产生于遥远的古代,却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道、儒、佛三家一系列关于尊重生命、保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