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划分春秋战国的历史事件是?

划分春秋战国的历史事件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3/12/24 4:42:52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而我认为,上述说法,除第二类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为参考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的,而且第二类时代的划分虽然在孔子之后几十年,但也与孔子有一定的关系,正因为孔子死后缺少有影响的史家对“非礼”之事进行文诛笔伐,才使得诸侯国之间非正义的兼并与瓜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说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时代的影响作用。与其用孔子的作品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不如以孔子本人来标志那个时代,也就是说,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虽然与公元前481年只差两年,但意义不尽相同,这样更加突出了孔子划时代的作用。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观点,故大部分教科书依照这种观点;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公元前403年,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公元前481年,是吕祖谦《大事记》的观点;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战国纪年》的观点;春秋和战国分界于公元前479年,是我的观点。我查阅了一下,从古到今,只有我一人持此观点。“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0回答者:intermilanwang-一派掌门十三级2007-9-813:04我来评论>>相关内容周朝中含春秋战国,划分的理由和标准是什么?请高人...前476年,春秋战国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有哪些?春秋战国是怎么划分的?春秋战国的年代是如何划分的?求:春秋战国时代有疆域划分的地图更多关于春秋战国划分的问题>>查看同主题问题:春秋战国其他回答共6条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过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家分晋。即赵国、魏国和韩国瓜分原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回答者:姬梦得-举人四级2007-9-716:34井田制的瓦解回答者:sping03-试用期一级2007-9-716:56上述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公元前475年左右,人们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全面使用,(农耕、兵器)让原本几个人做的事情变成了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奴隶起来反抗,从而促使奴隶制度——这种依靠奴隶的腐朽的制度土崩瓦解。另一个原因是孔子写了《春秋》一书,记到了公元前475年,而《战国策》一书又是承上下的,这两本书也是后人划分春秋战国的依据。三家分晋时战国已经是公元前453年了(公元前是倒算的)。

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春秋和战国是社会性质不同的两个时代,春秋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奴隶制的社会形态,而战国则属于封建制的社会形态。由干春秋和战国之交是我国历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大转换时期,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各方诸侯国来说,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不仅各诸侯国进行封建变革的时间有先后,而且变革的程度也有深浅的不同。在这个

  •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谢谢 麻烦理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l)更详细地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情况:关于老子,首先讲了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介绍“无为”主张的同时指出了他反对严刑酷法;在小字部分中明确提到他的政治思想影响了后来西汉的政局。关于孔子,明确指出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指出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 求历史年表事件春秋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伊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诸侯国,而是周王室自己,标志性事件是“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第一次“二王并立”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13岁的周幽王继位,国丈申侯把持朝政。周幽王21岁时奋起反抗,废了申侯外孙太子宜臼。申侯在西申国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竹书纪年》记载,“先是,申侯、鲁(缯)侯、许

  • 春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

  • 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弑君三十六」的惨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的,当时是分封制,诸侯相当于大股东,卿大夫相当于小股东,小股东联合起来就可以推翻大股东了嘛。天子把封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也就是说在诸侯国内,诸侯王的领地,实际上只有都城周围的土地,其他的都分封给卿大夫了,卿大夫拥有土地内的人口、财富、军队,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如下图是

  • 春秋笔法的意思是什么?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特定称谓、某些字眼和材料的筛选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种。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两个方面。直书现象虽屡遭君主专制的摧残,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不同的表现

  • 划分春秋与战国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并列而有不同时期的划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国家形态:在春秋时期,国家通常被现代学者通称为(国野)(都鄙国家)意思是主要的领地都是由周王室、大夫、王家子弟所拥有的,各自有各自分封的土地,分别在不同的地理方位,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而最终归结于“周王室”。(图1)在战国时期,

  • 历史上春秋五霸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春秋五霸是那五个人?他们有什么事迹?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争霸中原的战争,欲吞九州混一体,可扫六合为一统。以是出现了五个国家先后称雄,也就有了五个伟大英明君主称霸春秋,引领时代风骚!他们分别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