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97 更新时间:2023/12/24 4:42:36

感谢邀请!

春秋和战国是社会性质不同的两个时代,春秋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奴隶制的社会形态,而战国则属于封建制的社会形态。由干春秋和战国之交是我国历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大转换时期,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各方诸侯国来说,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不仅各诸侯国进行封建变革的时间有先后,而且变革的程度也有深浅的不同。在这个普遍变革的大环境之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各色各样的宗派名流。这些宗派名流们既有独立的个性,也有相互交融的共性。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家的老子庄子等人;法家主要的代表有申不害、韩非等人;儒家的代表有孔子、孟子等人;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孙子、司马穰苴和吴起等人。商家的代表人物有吕不韦范蠡等人(当然这二人兼有双重身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等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个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年代,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分化、改组的过程中。这种历史特点反映到思想领域,就是既有要求思想解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又不能和传统文化完全决裂;既要求提高人的地位正视主体的价值,又不能和天命神学一刀两断。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大多是矛盾的复合体。封建改革的洪流,推动着他们向前;而宗法奴隶制的绳索,又捆绑着他们,使其举步维艰。传统与创新、开拓与限制、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在同一个人身上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齐国的管仲,他提倡法制,主张革新,或为法家先驱。但在管仲的改革措施中,同时也含有许多旧秩序的遗传因子。他相桓公,匡天下,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推行霸政,使齐国成为中原霸主,维护了华夏民族的统一。然而这一切都是借周天子的旗号进行的,所谓“挟天子以令诸候”是也。管仲的法治主张,一方面冲破了周礼的某些条条框框,对周礼有所破坏,另一方面又容纳了周礼的某些内容,对旧的传统有所保留,表现出了浓厚的协调融合的色彩。管仲的思想给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成为后来齐法家的滥觞。齐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力一支别具特色风彩的文化系统,与管仲是有直接的重要关系。再如,郑国的子产,以田赋、铸刑书、作封洫,破坏了奴隶制的井天制,冲击了上下尊卑的宗法制。但是,他对周礼仍以虔诚的态虔倍加赞誉。他曾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他曾以知礼著称于世。他把天道”和“人道区分开来,是位出色的无神论者,但在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上又拖着一条宗教神学的尾巴。比子产晚些时候著作《道德经》的老聃,主张“贵柔”、“守雌。他的自然主义天道观和清静无为的政治论,既是对西周以来传统宗教神学的声讨,也是对当时以周礼为指导原则的政治思想的否定。但是,他的哲学思想明显地充满着矛盾,他打倒了皇天后土,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又甩不掉“天志”论的影子,认为天道对待善人和恶人是不一样的;他否定了鬼神的作用,但又不取消鬼神的存在;他宣扬静观玄鉴”,主张“不行而知”,但又要人们“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他抨击仁义忠孝,但又提出“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总之,他的思想也明显地带有旧贵族思想的烙印。曾经向老子“问礼”的孔丘,代表了由奴隶主转化来的地主阶级利益,一方面和旧的宗法奴隶制藕断丝连,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分化改组十分不安;另一方面又要向新兴的社会力量谋求妥协。他宣扬人的“仁德”,用“仁”来补充“礼,修正“礼,企图实现他梦想中的“德治主张,使天下归于“有道”,他的政治思想带有较为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在世界观上,他宣扬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但又不排斥学而知之的经验论;他尊重理性,“不语怪力乱神”,但又不放弃信仰,说什么“祭神如神在”;他鼓吹天命论,认为理智的目标是“知天命,但又主张积极从事,甚至提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论调。这种对“天命”、“鬼神所表现出来的二重心理,也是当时新旧矛盾在孔子身上的特殊表现。荀况,是战国末期人,他是以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向往三代王道政治;他与孟子不不,在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苟子则主张性恶论等等与传统儒家的不同。墨翟则更大不同,他代表“农与工肆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抨击“伤生害事”的礼制,背周道而用夏政”,是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思想代表。但是,他的“天志”、“明鬼观念犹如一根粗大的绳索,紧紧地捆绑了自己的手脚,使他无力挣脱传统的天神观念的束缚。他的这种矛盾思想,也只能是在当时的社会矛盾、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思维形式上的反映罢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业绩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时间有限,略述到此。我在此强调的是:特别是这一段历史文化思想,并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历史垃圾,它不仅在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中发挥过积极作用,而且,仅就其独特性来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充分表明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多种可能道路和智慧的多种类型。正所谓“殊途同归,一致而百虑”。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思维方式更新的任务,虽然其背景和内容不同,但也说明没有一种现存的文化传统能够成为人类未来的唯一样板,也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和思思维类型具有绝对的优越性。未来是历史的继续,但更是新的创造,我们每个人不能不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清醒、全面、彻底地估量它的长短之处,在新的挑战中汲取新的力量,才能会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新的时代的智慧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谢谢 麻烦理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l)更详细地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情况:关于老子,首先讲了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介绍“无为”主张的同时指出了他反对严刑酷法;在小字部分中明确提到他的政治思想影响了后来西汉的政局。关于孔子,明确指出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指出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 求历史年表事件春秋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伊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诸侯国,而是周王室自己,标志性事件是“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第一次“二王并立”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13岁的周幽王继位,国丈申侯把持朝政。周幽王21岁时奋起反抗,废了申侯外孙太子宜臼。申侯在西申国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竹书纪年》记载,“先是,申侯、鲁(缯)侯、许

  • 春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

  • 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弑君三十六」的惨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的,当时是分封制,诸侯相当于大股东,卿大夫相当于小股东,小股东联合起来就可以推翻大股东了嘛。天子把封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也就是说在诸侯国内,诸侯王的领地,实际上只有都城周围的土地,其他的都分封给卿大夫了,卿大夫拥有土地内的人口、财富、军队,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如下图是

  • 春秋笔法的意思是什么?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特定称谓、某些字眼和材料的筛选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种。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两个方面。直书现象虽屡遭君主专制的摧残,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不同的表现

  • 划分春秋与战国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并列而有不同时期的划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国家形态:在春秋时期,国家通常被现代学者通称为(国野)(都鄙国家)意思是主要的领地都是由周王室、大夫、王家子弟所拥有的,各自有各自分封的土地,分别在不同的地理方位,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而最终归结于“周王室”。(图1)在战国时期,

  • 历史上春秋五霸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春秋五霸是那五个人?他们有什么事迹?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争霸中原的战争,欲吞九州混一体,可扫六合为一统。以是出现了五个国家先后称雄,也就有了五个伟大英明君主称霸春秋,引领时代风骚!他们分别是:一

  • 历史上有哪些“春秋笔法”的例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笔法是史书的标配,任何史书都需要用到春秋笔记。而谈到春秋笔法,当然是指孔子老师所说的《春秋》这本书。据说这里面的每个字都有含义。那为什么要用春秋笔法呢?这是因为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比如《春秋》有的是写周王室,这是周天子,大领导的权威还是要维护的,所以周天子要是犯了错,不能直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