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孟之道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现代的意义

孔孟之道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现代的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4/3/2 10:05:28

孔孟之道抵制和反对神学,这是它的哲学意义之处,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哲学思想。尤其服从阶级地位,鄙视劳动而崇尚为官之道,主张以文为学和墨守成规而反对实践活动,推崇中庸之道掩盖和淡化阶级和事物矛盾,这些都是与现代哲学思想背道而驰的。另外,其人文生活常识不能与哲学思想相提并论。孔孟之道实际就是为官之道和中庸之道,不是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重人生。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都表示对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人生以极大的关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遥与解脱,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神韵,历来是道家所向往人生境界;佛教则把追求净化超升,从而达到“涅”境界,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把儒家的真性、道家的飘逸、佛教的超脱融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出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境界。2、重践履。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所涵盖的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中国古代哲学家偏重于践行尽性,履行实践。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就是依其所知以实践,而获得一种乐趣。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兴趣不在于建构理论体系,不只是把思想与观念表达出来就达到目的,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自己所讲的与自家身心的修炼必相符合。当然这里的践履并非人类的生产实践,而是偏重于个人的修德重行。由此,便引出第三点。3、重道德。中国古代哲学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无论是儒家的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修道积德,无不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通过道德实践,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社会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敬妇从、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种重视道德践履的传统,是中国哲学中知识论不发达的原因,也是中国古代宗教不发达的原因。4、重和谐。重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一贯传统。《易传》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所谓“太和”,就是至高无上的和谐,最好的和谐状态,而张载提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即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即最佳的整体和谐状态。但这种和谐是包含着浮沉、升降、动静等矛盾和差别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是整体和动态的和谐,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和谐。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一致,中国传统哲学也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孟子的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就是要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从而达到“人和”的境界。儒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要实现“和”的理想,最根本的途径是“持中”,并通过对持中原则的体认和践履,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道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因此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5、重直觉。中国古代哲学不重视形式上的精密论证,也没有形式上的条理系统。而只注重生活的实证,或主体的直觉体验,体验久久,有所感悟,以前的种种疑惑豁然开朗,日常的经验得到贯通,这样也就有所得,所得所悟的记录就是现在还可以看到的哲学著作。由于是所得所悟的记录,因此中国哲学著作就少有西方哲学著作那样的严密论证和逻辑结构,而多是一些文章断片。这些哲学思想是哲学家们所得所悟的思维以及直觉体验的结晶,无论是影响深远“天人合一”、“道”,还是孟子所讲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之气”,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魏晋玄学家讲“言不尽意”,“得意忘象”,都是一种并不能由语言概念来确指、来表现,而只能靠主体依其价值取向在经验范围内体悟的思想。至于中国禅宗更是把中国哲学重直觉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所谓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全靠直觉与顿悟。中国古代哲学重直觉而忽视了逻辑的推理和概念分析的特点,是中国哲学知识论贫乏和道德哲学发达的根本原因以上五点想必楼主自己也能感觉的到。这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到现在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寻找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和什么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美的,以至于历经千年仍成为人们在交际中的准则。例如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式的换位思考原则;子帅正之,孰敢不正式的以身作则原则。孔子讲礼,何谓礼,我以为是社会秩序。孔子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概括社会关系,并为其制定一定的规范。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礼。倘或这么说吧,君臣实质就是上下级关系,尽管现在上级不会像君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下级仍然要尊重甚至是服从上级。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精髓是老子的无为。虽然有些消极,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节心理的良方。例如讲,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下面忘了)意思就是说天地之所以长久,圣人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一些事情放在心里。你把它当成事它才是事,你不把它当成事,它根本就不是事。文化具有传成性,因此古代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实际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只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思想行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是关于人性问题的解答,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韩非子主张人性恶,后来的王充、唐朝的柳宗元以及后来宋明理学主要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他们的社会构想都是基于他们的人性论的。我比较赞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什么老子会提出无为的思想呢?因为他的无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自然规律是不移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

  •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哲学具体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恰好反映了,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弄懂,什么是哲学。不然,就不会这样提问题了。因为哲学无处不在,在古代,以《诸子百家》为例,绝大多数人可称为哲学家。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堪称为著名的哲学思想。比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古代哲学家

  • 中西方古代哲学思想总体特点上有什么大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到目前为止,我只是大体上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总体特点,那就是: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内圣外王,天人合一。西方的哲学思想我只读过一遍《圣经》。我的理解,东西方文化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求道的路径不同,则重点在于分类求证。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十分重视知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有:第一,行先于知,由行致知。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大都认为行先于知,主张由行而致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孔子说:

  • 道家思想及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一、道家思想的影响1、道家主张要顺应其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自然属性,让其自然得到发展,不去人为的改造干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一种道家尊重自然的思想的一种延伸,一种具体化,把道家自然的思想实体化。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回归自然,

  • 老子哲学对当代人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对人类思想的方面吧~~《老子》的《道经》与《德经》相加有八十一篇之多,精华文章实在太多,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却是下面这一篇《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但是能够认识自我的

  • 古希腊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时代的哲学作为一种古代知识的汇总,既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近代科学得以发生的母体和背景。它不仅为近代发展的许多科学理论、科学观点提供了胚胎和萌芽,更重要的是它为近代科学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概念框架、以及理性分析和批判反思的一些规则与原理。(一)从自然哲学的起源和对象方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绵长,伴随着木构架建筑体系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在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史中,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以其自身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而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它们对于中国传统

  • 谈谈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

  •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的清廉勤政思想,对当今中国由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代表了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黑格尔读完《道德经》后曾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支配这个时代的是我们在东方世界中所发现的所谓精神与自然的统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