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五霸之间的主要战事及战事结果

春秋五霸之间的主要战事及战事结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4/1/24 15:46:58

齐桓公尊王攘夷齐桓公-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制霸中原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及报答因晋国内而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帮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今河南荥xing阳东北)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与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接见王孙满,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楚庄王一时兴起,向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问鼎中原)九鼎在当时是象征着周王权力的礼器。楚王问起九鼎,反映出他有夺取周王权利的野心;欲完成祖先“窥中国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这三位是毫无疑问的霸主,剩下的两位存在争议,有的说是秦穆公和宋襄公,有的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之间都是什么关系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

  • 春秋五霸 详细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此说见之于《白虎道号篇》。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此说见于王褒《四子讲德文》,曰:“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齐桓以管鲍隰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有舅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王

  • 历史上春秋五霸的详细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

  • 春秋五霸的时间和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春秋(前770-前476)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是谁?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故事: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

  • 春秋五霸的人物,时间,内容,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

  • 历史上春秋五霸指的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春秋之时的典型特征是连年的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纷起的大分裂时期,群雄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

  • 春秋五霸指哪五霸?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五霸”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常识,但“五霸”究指哪五人,自古及今两千年来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说法有十几种,人头多达十五个。现在,史学界的说法仍有两种:一为齐桓、晋文、楚庄、吴阖、越勾践;另一为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而《历史辞典》、《辞海》、《辞源》等权威典籍,对“五霸”词条的解释则是二说并存,莫

  • 春秋五霸是那五霸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汉书》颜师古

  • 春秋五霸到底是是哪五霸,有没有吴国和越国的事啊,吴国和越国有没有参加当上霸主啊。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