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和坚白论)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和坚白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77 更新时间:2024/1/5 18:26:17

公孙龙(约前320年—约前250年),字子秉,战国时赵国邯郸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汉书·艺志》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王权衰落,天下进入诸侯争霸的局面。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从而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让原本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获得了参政议政机会,使天下出现了“处士横议”的新风气。

为了弥补“礼崩乐坏”后留下的文化思想真空,知识分子们在如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和思想,从而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天下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论六家要旨》

其中名家是以讨论名(概念)与实(事实)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学术活动的学派,是诸子百家十大学派之一。

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名家诸子中唯一留下学术著作的人,因提出“白马非马”、“坚白石”等惊世骇俗,但在当时又没有实际意义的观点而闻名于世,也因此被诸子冠上“诡辩”的恶名。事实上,诸子各家都认为公孙龙是诡辩,庄子更是称公孙龙为“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但在2000多年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公孙龙的逻辑理论,既与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本体理论惊人的相似,也与柏拉图的共相理论吻合。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公孙龙竟是潜伏的王者,而不是诸子所认为的“以名乱实”者。而现代学者则认为他是中国逻辑学理论大厦的真正奠基人。

今天,我们就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出历史上真正的公孙龙,以及他的逻辑学理论。

"坚白石"论:别人看是一块石头,公孙龙看是白色(感官)+坚硬(触觉)两种独立的属性存在。

“坚以手,而手以捶,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公孙龙子·坚白论》

公孙龙在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坚白论》中,举了一块坚硬的白色石头例子。他认为白色与坚硬这两种属性不能同时存在于石头中,而且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 1、白色:看得见,但摸不着

  •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眼睛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但是看不出石头的坚硬。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坚硬属性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白石头而不是白+坚硬的石头。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有一个人身材矮小,但却很有才能(下同)。但在实际上,我们只能从外表上看出此人是矮个子,但却不能因为此人是矮个子,就推断出此人一定才高八斗。

  • 2、坚硬:摸得着但看不见

  • 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用手摸能感受到石头的坚硬,但却感觉不到石头的白色(颜色)。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颜色属性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坚硬的石头而不是白+坚硬的石头。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看外表,只测试才能。那么,我们就只能知道此人才高八斗,而不能推断出此人是矮个子还是高个子。

  • 3、坚与白:一方出现另一方就会藏起来

  • 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 离也者,藏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白色与坚硬这两种属性,是不能相容的。一方出现,另一方就离开了(自动藏起来)。也就是说,石头不是因为白而坚硬,反之亦然。同样,人的高矮也与才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公孙龙子·坚白论》

    最后,公孙龙得出了“坚”与“白”是独立(离)存在于石头之外的结论。换句话说,事物的属性是独立于母体存在的,而且彼此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就是“离坚白”学说。

    这一学说不仅将事物的属性与物质实体(母体)割裂开来,而且还将事物的不同属性孤立起来否认其统一性。这在哲学上就意味着一般(共性)不是存在个别(实体)之中,而是可以脱离个别单独存在的。

    也就是说,公孙龙认为即使世界上没有了坚白石,但坚、白两种属性仍然存在;这两种属性还可以形成坚白铁或坚白木。事实上,这就是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共相论,而共相论也是古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理论。

    一提起柏拉图,我们头脑中就会闪现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但事实上,柏拉图所推崇的精神恋爱,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柏拉图的共相理论。

    柏拉图是“理念论”的鼻祖,也就是相论。他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凡是人类感官可以接触到的就是“现象世界”,反之则是“理念世界”

    理念世界是真实、永恒存在的,而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则是有形的、变化的。也就是说,“理念世界”就是共相。

    在柏拉图的共相(理念)中,“人”、“马”、“爱”都是脱离于个体存在的。现实中马会死,但在“理念世界”中马却是永恒的;同样,他的“精神恋爱”提倡神交,而非形交,也是基于这一理念。因为只有爱(共相)才是永恒的。

    如果说“坚白石”论,奠定了公孙龙在名家“离坚白”派的江湖地位,那么,“白马非马”命题就是公孙龙的巅峰之作。

    古代思想史上著名命题:“白马非马”

    战国时期,有一次赵国发生马瘟,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为防止瘟疫传入,便严禁赵国的马进入函谷关。

    一天,公孙龙骑着白马要进入秦国,但遭到关吏阻拦。公孙龙辩解说:“白马非马”,关吏则说:“白马是马”。

    随后,公孙龙施展雄辩之才,使关吏犹如喝了迷魂一般,在恍惚之中相信了“白马非马”的结论,于是就将公孙龙放行了。

    那么,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仅仅是为了说服关吏吗?

  • 1、公孙龙为什么要提出“白马非马”命题?

  • 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 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公孙龙子·迹府》

    公孙龙为什么提出的是“白马非马”的命题,而不是“黑马非马”或“黄马非马”的命题?事实上,背后是颇有深意的。

    战国时期,因为各国君主都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有才能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也导致了一些胸中无墨,但却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之徒受到重用。

    另一方面,君主在选拔人才时普遍存在“守白”的偏见,使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因此,一贯主张“量才录用“的公孙龙,就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以讽喻君主取士之不当。

  • 2、别人为何无法反驳“白马非马”命题?

  • 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迹府》

    在“白马非马”命题中,公孙龙实际上是提出了逻辑学中“个别(白马)”和“一般(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

    而在实际辩论中,公孙龙却使出了偷换概念的技巧。我们都知道,一般包含了个体,而个体则属于一般。

    所以,“白马非马”应该理解为“白马不是(属于)马”,这也是一般人的逻辑思维习惯。但是,公孙龙却将“白马”解读为“白色”,也就是“白色不是马”了,这个说法就是正确的了。

    因此,在实际辩论中,就出现了鸡同鸭讲的奇观。正、反双方围绕同一命题展开辩论,但正方要证明的是“白马是马”,而反方则说的是“白色不是马”。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人能反驳倒公孙龙的。

    公孙龙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立场。他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类似于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徒弟)的本体理论。这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一个独特贡献。

    对于白马非马”命题,诸子百家普遍认为公孙龙是诡辩,如庄子就批公孙龙是“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但是,诸子似乎又无人能在正面辩论中驳倒公孙龙。

    标签: 公孙龙坚白论白马学派理论属于哪个

    更多文章

    • 清西陵在河北省的什么地方(清西陵具体地理位置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陵,地理,河北省,介绍,位置,地方,具体,什么

      1.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之一。该陵园筹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1924年瑾妃入葬正式修建完毕,陵区共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以及多名妃嫔、亲王和公主。2.清西陵位于永宁山下,西侧为紫荆关,东侧为燕下都,最南端为大雁桥,与狼牙山隔易水河对望,最北端达奇峰岭,陵区

    •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谁(骑鹅旅行记主要主人公人物和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骑鹅,旅行,主人公,作者,内容,人物,主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其灵感来自于她的一次偶然经历。这一天,塞尔玛在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救命”的呼喊声。善良的女作家连忙跑去帮忙,发现原来是一位小男孩遭到了猫头鹰的攻击。塞尔玛灵光一闪,于是,调皮的小男孩“尼尔斯”就这样诞生了。尼尔斯本来是一位十四岁的小男孩

    • 溥仪我的前半生小说简介(我的前半生溥仪精彩片段)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溥仪,片段,简介,小说,精彩,前半生

      他当了三年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他把自己的家族背景到做了皇帝,遭遇时代变革,直至逃亡,再到接受解放后的改造,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普通)人的心路历程。1959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特赦回到了北京。这时候,很多人都对这位堪称“传奇人物”的半生抱着

    • 西欧中世纪是指什么时期(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特征,西欧,时期,欧洲,社会,中世纪,主要,什么

      提到欧洲,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奢华而庄严的卢浮宫,发达的经济还是美丽的爱琴海?总之我们眼前所浮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优雅奢华和浪漫。但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状况与现在欧洲的状况简直是是天壤之别。那个时期的欧洲绝不是黑暗两个字可以描述的。与中国历史上朝代接替的情况不同,欧洲历史在中世纪时期都是在混乱的战争之中渡

    • 唐朝的长孙无忌是忠臣吗(宰相长孙无忌是权臣还是忠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孙无忌,忠臣,权臣,宰相,唐朝,还是

      长孙无忌,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一位,在唐太宗李世民眼中,没有长孙无忌,就没有他李世民的王位。但是在李世民死后,有人说长孙无忌其实是奸臣。到底长孙无忌是忠还是奸?看看他的晚年,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晚节不保"了。长孙无忌出生于河南洛阳,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生母高氏为北齐宗室,因此他也算是名门之

    • 项籍与项羽的关系(历史上项王和项羽是同一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籍,项王,项羽,历史,关系,同一个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千百年来,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让一代又一代文人感叹。作为一个有才、有钱、有家世的官二代,项羽高开低走的人生悲剧早就初见端倪。 项羽又叫项籍,羽是他的字。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项燕曾大败秦将李信,最先举起反秦大旗的陈胜评价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 申包胥哭秦庭的典故意义(申包胥与伍子胥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申包胥,哭秦庭,典故,伍子胥,意义,关系

      申包胥,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公元前506年,申包胥昔日同乡好友伍子胥率吴军攻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在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史称“哭秦庭”。在秦国帮助下,楚昭王得以复国。申包胥不接受封赏,全家进山隐居,后世称赞其为忠贤典

    •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哪些(分别介绍五大戏曲剧种及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剧种,戏曲,代表作,介绍,中国,哪些,分别

      戏曲作为国粹,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数百年历史文化的演变,形成以5种戏曲为主,各地域百花齐放的局面。第一种京剧,代表作有《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等剧目。京剧的原身是徽剧,始于清代乾隆55年,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吸收昆曲、秦腔以及不同地域的民间曲调

    •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作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作品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施耐庵,朝代,作者,作家,介绍,作品,哪个,水浒传

      水浒传以宋江为首和一百零八位好汉为故事主线,在书中描写了因当时宋徽宗时期昏庸无道和多种原因下,好汉们共同聚到水泊梁山,并在水泊梁山起义对抗朝廷,后来因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使得多数梁山好汉身死的结局。该书的作者施耐庵也因为水浒传这部著作,他的名字得以被后世传颂,在查资料中发现,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

    • 李兆会现状如何在干嘛(李兆会出什么事目前在哪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兆会,现状,发展,目前,如何,什么

      李兆会葬送海鑫钢铁帝国多年后,仍有不少人要找到他。山西首富姚俊良是最执着的一位债主,日前通过法院悬赏千万寻人。曾经,姚俊良与李家交好,为李家代偿过一笔超过2亿元的银行借款,迄今这笔借款索要无门,而李兆会对这笔巨款有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李兆会商业帝国崩塌之后,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甚至每年清明都未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