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为何不采用魏延奇袭子午谷(他给诸葛亮计策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不采用魏延奇袭子午谷(他给诸葛亮计策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23 2:22:13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为什么不敢一试?许多朋友对“子午谷奇谋”有误解,以至产生各种疑问。

子午谷奇谋

228年春,诸葛亮进驻汉中,与众将僚属商议进军方略。

督前部、丞相司马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主要包含3个步骤。

1、魏延率5000精兵、5000背粮人,沿秦岭南麓,出子午谷,不到10天即可抵达长安。

2、魏延认为坐镇长安的夏侯楙是个垃圾,在魏延突然抵达的情况下必然逃走。而长安城内,只有督军御史和京兆太守(文官)防守。如此,魏延可以夺取横门邸阁的粮食,并获取逃散的吏民留下的粮食。

3、魏国东方的援军集结、抵达,至少需要20日时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必然能赶在魏军之前抵达长安,与魏延会师。

如此,咸阳以西,可以一举而定。

不过,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十全必克而无虞”,否决了魏延的计划。

对此,后人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质疑魏延计划的可行性,也有人质疑诸葛亮过分保守,更有人论及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的微妙关系,遐想连篇。

个人认为:这些质疑都大可不必。

魏延计划的可行性

没有人比魏延对关陇的形势更为了解了。

魏延长期坐镇汉中,负责主持北线防御。直到诸葛亮亲自进驻汉中,魏延才改为前部督,领丞相司马。

关中,是魏攻蜀的基地,坐镇汉中的魏延当然要对其兵力部署、粮草辎重配置、将帅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而关中到汉中的几条通道的情况,也是坐镇汉中的魏延必须掌握的。

魏延认为多少天可抵达长安,夏侯楙的反应,这些都是建立在其充分情报基础上的。

所以,对魏延会不会在子午谷遇袭的质疑就大可不必了。

魏延提出这个计划,也是抓住了一个特殊的时机。

原本,魏国在西线,设立了雍、凉都督,由曹真担任,指挥关中、陇右和凉州的部队。此外,又设立了关中都督,由夏侯楙担任。

如果是曹真坐镇,魏延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不过,刘备死后,蜀国数年间没有行动,西线魏军防备渐渐松懈,曹真被调回了洛阳。

由此,关中的夏侯楙,成了魏军西线的最高指挥官。

夏侯楙确实是个垃圾,不修武备,性情怯懦。

因此,魏延“料将”,认为夏侯楙不但会弃城而走,而且来不及组织坚壁清野。

同时,可以肯定的是:长安并非魏军防御重点。

董卓李傕之乱开始,关中地区遭到了严重破坏,居民多迁徙到益州、荆州。

而据《魏略》记载,自马超之乱后,京兆(长安)民多不务农,连耕牛都没有,周边地区“田又荒芜,人民饥冻”。

可以说,彼时的关中,无法养大军。

而魏国在西线的防御,自曹丕时代起,就是“西固祁山”,重心在祁山,长安更非防御重点。

因此,魏延提出直取长安,既是直击关陇魏军的大脑,也是避实击虚。

不过,魏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报,无论“料将”还是“料势”都应该是靠谱的。

所以,我们不必替魏延担心,担心子午谷有没有伏兵,夏侯楙会不会逃走之类的问题。

执行此项任务的人是魏延,魏延为了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命都赌上了,我们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然而,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计策,是因为:“子午谷计划”的风险绝不仅仅是魏延那5000精兵。

子午谷奇谋的风险

“子午谷奇谋”的最后一步是:诸葛亮大军与之会师长安,同时魏国东方大军前来。

这才是“子午谷奇谋”的本质:魏蜀双方在长安附近决战!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

诸葛亮敢赌吗?

汉末三国时期,确实不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不过,所有的以少胜多,都是弱势方在战略上找到了限制敌人的办法后,才能施展奇谋取胜的。

官渡之战时,曹操“扼其喉使其不得进”,使袁绍兵力优势无法发挥,然后才能袭其粮道,一举翻盘。

赤壁之战时,周瑜拥有水军优势,使曹操兵力优势无法发挥,才能克敌制胜。

夷陵之战时,陆逊在夷陵-猇亭站稳脚跟,使刘备军“如长蛇之阵”,兵力无法展开···

此时,如果诸葛亮军不只是占据长安,而是攻取潼关、武关,也是可能赌一把的。

然而,即便是按照魏延满打满算的计算方法,诸葛亮最多也只能“会于长安”,不可能控制潼关等地。

在关中平原决战,魏军的兵力可以充分展开,魏国东方的物资、兵马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来,根本不可能遭到任何限制。

相反,一旦魏军骑兵封锁关中往汉中的通道,诸葛亮军不但补给断绝,连退路也没有,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这似乎是曹睿所期待的事情。

后来,诸葛亮发起北伐后,曹睿表示:蜀国弱小,无非是依仗秦岭之险而守。如今他自己跑出来,正好利于我们歼灭他们!

显然,这种情况下“豪赌”,对诸葛亮是不利的。

诸葛亮的打算

诸葛亮的打算,是“断陇右之臂”。

利用蜀军的山地战优势,切断关中与陇右之间狭长的通道,限制魏军兵力优势的发挥。

同时,魏军在陇右地区的防御比较薄弱,蜀军只要阻魏军于关陇大道,蜀军可以“平取陇右”。

一旦取得陇右,蜀汉不但可以在此屯田,摆脱“蜀道难”对运输的干扰,更可以获取优质的马匹、骑兵资源,一举克服兵种劣势,为下一步北伐打下基础。

遗憾的是,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十全必克”的方略到底还是失败了。

当然,即便如此,诸葛亮军还是能安全退回汉中,风险还是得到了控制。

魏延的调整

此后,魏延对自己的方略做出了调整。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以后每次北伐时,魏延都提出要自带一军,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

显然,魏延意识到:以长安为袭击目标并非上策,只有“会于潼关”,才有实际意义。

认识到问题,及时调整方略,魏延也不愧为一时良将。

只不过···诸葛亮每次都否定了魏延的计划。

平心而论,这个时候否不否定魏延的计划,意义已经不大了。

第一次北伐时,魏国防备松懈,无论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诸葛亮“平取陇右”都有一丝希望,此后的北伐中,曹魏加强的防御,蜀军无论采取哪种策略,其实机会都已不大了。

魏延是一员良将。

因此,他提出“子午谷奇谋”,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对一员战将来说,袭取长安,无疑是盖世奇功。

然而,就大略而言,这也意味着蜀军要在关中平原与魏军进行主力决战。

一旦失败,蜀汉的北伐大军,连同诸葛亮本人,都可能交代在长安。

就当时形势而言,这样的豪赌,蜀军基本上没有胜算。

因此,诸葛亮以为“悬危”,采取了相对稳妥,自认为“十全必克”的方略。

其实,以蜀魏双方悬殊的实力,无论是“平取陇右”,还是“子午谷奇谋”,要想成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后人感佩诸葛亮、魏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汉贼不两立”的志气即可,不必非此即彼,贬一个捧一个。

诸葛亮,是良相,魏延,是良将,都只得尊敬。

标签: 子午谷诸葛亮计策魏延奇袭采用为何什么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六公为什么没有汤和(开国功臣汤和什么爵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公,爵位,功臣,明朝,开国,没有,为什么

    在开明功臣中,汤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他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朱元璋参加造反的“领路人”,更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功臣。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汤和也是独当一面,领军讨平方国珍、陈友定,可谓功勋卓著。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却只被封为侯。论资历,他是开国功臣第一。论战功,他独当一面,平定方

  • 唐太宗pk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打仗(喜欢打仗但宗谁更有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仗,汉武帝,唐太宗,pk,作为,喜欢,一辈子

    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战果虽辉煌,但也导致“海内虚耗,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消耗极大。唐太宗也是一直在用兵,但既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又使国力持续上升。这其中的差别何在呢? “不误农时,不伤民本”,尽量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减轻人民负担,是古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有这个认识

  • 历史上曹植怎么活下来的(曹植最后究竟落得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下场,历史,下来,最后,究竟,什么,怎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很有名的七步诗,被广为流传。做出这首诗的人,名叫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七步诗,还有洛神赋也被广为流传。虽是曹一代霸主曹操的儿子,但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关于曹植的记忆,原本只停留在

  • 韩信决定了楚汉战争的成败(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什么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争,韩信,成败,刘邦,帮助,楚汉,决定,什么

    楚汉战争中,韩信确实犹豫过是否继续帮助刘邦。他的犹豫,也确实延缓了刘邦取胜的进程。然而,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帮助刘邦。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在潍水之战中全歼龙且军团。此时,汉军已经形成了对楚军的夹击之势。当初,韩信曾提出宏伟大略:增兵三万给我,我攻灭燕、赵、齐,绝楚粮道

  •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川,朝代,历史,发生,时候,什么

    在湖南、湖北,隔一座山,方言就不同,有些话还听不太懂。然而,听起四川话、重庆话时,总觉得十分亲切,完全不像是千里之外地方的方言。其实,这可不是巧合,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今天的四川人、重庆人,大多是湖南、湖北迁徙过去的。这就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了。 所谓“湖广”,一般指的就是两湖:湖南、湖北。

  • 三国中诸葛亮接班人有哪几个(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接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姜维接班,接班人,为什么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呢?诸葛亮去世后,确实先后有四人以诸葛亮接班人自居。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自李严被扳倒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因此,诸将都认为魏延“必当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简介(孙二娘的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叉孙,母夜,二娘,简介,特点,性格,人物,故事,水浒传

    提起孟州十子坡(今河南省焦作市),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的人肉包子店铺名震江湖。当初孙二娘随父亲老孙头来到十子坡落脚,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追寻杀母仇人,替母报仇。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孙头教二娘练武强身,各种兵器使的得心应手。业已成人的孙二娘成为一个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 西汉宫女穿开裆裤(古代汉献帝让宫女穿开裆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开裆裤,西汉宫,汉献帝,宫女,古代

    如今的衣服多是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时尚,布料也非常的舒适,我们早已丢下了中国最传统的汉服文化,女性衣服的样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更替。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汉朝的女子普遍都是会穿开裆裤的,换作今天的女人如果穿开裆裤的话肯定是要被人笑话死了。毕竟这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才会穿的衣服,那么在汉朝,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北美殖民地发生独立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争,殖民地,独立,起因,北美,原因,爆发,发生,美国

    在我们的基本认识当中,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战争。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深究进去,就会发现美国独立战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称得上魔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茶税法 1763年之前,英国政

  • 美越战争催乳药是什么东西 (美军越战空孕催乳剂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于世界。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越南,并在越南挑起战争。为了抵抗侵略,越南人民对美军发动了反击。美军认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落后的越南。驻越南美军然而,美军没想到,为了抵抗美军的入侵,越南人民实行了“人民都是军人”的政策。甚至女人也拿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