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果光绪帝掌实权历史会怎样(清朝如果不是慈禧当政)

如果光绪帝掌实权历史会怎样(清朝如果不是慈禧当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1/17 5:59:25

西方列强之所以强,不在于坚船利炮,而在于新的国家组织模式。以前是帝国模式,现在是民族国家模式。

帝国就像大象,大是大,但它是吃草的。民族国家就像豺狼,大小不论,但它是吃肉的。吃草的,与吃肉的,有啥区别?前者打架,点到为止;后者打架,死磕到底。

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传统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较量。大清够大,却做不到死磕;日本虽小,却能死磕到底。结果只能是:大清屈辱求和、日本大发战争财。

假设一下,大清也急眼了:南方督抚必须出钱、蒙古草原必须出兵,皇帝到朝堂、朝堂到缙绅、缙绅到百姓,咱们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起往死里干。如果是这种情况,日本别说打赢,大清就是耗,也能把它耗死。局面只有一个,那就是先财政破产、再经济破产。因为日本举国上下已经当了裤子,钱都换成了炮弹。

但是,大清做不到。原因就是大清是帝国,而帝国是吃草的。所以,能不能赶上西方列强,就不是坚船利炮的问题,而是国家组织模式的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大清没有坚船利炮。所以,割地就割地了、赔款就赔款了。但是,洋务运动之后呢?坚船利炮可都有了,北洋舰队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然并卵,一战就被报销。

于是,康有为、梁超等维新派,开始戊戌变法了。啥叫变法?洋务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则是体用皆学。以前只学器物,现在则是连制度、化也要学。所谓改革政府机构,但改革的方和目标是谁?自然是西方列强。建立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以及训练新式陆海军,都是在向西方看齐。

但是,这么做,就能富国强兵吗?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比戊戌变法更激进的清末立宪,成功了吗?戊戌变法,虽然热闹但没敢说开国会。而清末预备立宪,则是直接奔着开国会、建内阁去的,而且省议会已经开了。

如果慈禧把实权交给光绪,让光绪继续变法,那么戊戌变法肯定不止百日,大概率就要开国会、建内阁。如果是这样,那结果会怎样?

奥匈帝国,没有国会吗?它也有。但是,奥匈却是个温柔的帝国。在一战之前,只能靠德意志给自己撑场面。

沙皇俄国,在当时俨然成了英国的假想敌。但沙皇俄国,它有国会吗?1905年革命以后,沙俄才建立了国家杜马。在这之前,这家伙则是彻底的君主专制,玩得比大清还极端。

所以,有议会,未必强;没议会,也未必弱。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内阁所代表的责任政府、议会所代表的代议制民主,只是形式。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民族主义国家。强不强,就看你有没有切换到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

民族主义国家,一种是法国式的,干掉国、建立共和国;一种是英国式的,虚化君主、议会说了算。而无论是法国式的,还是英国式的,都是民族主义国家的外在形式和运行方式。

甚至,民族主义国家,也不拒绝其他形式。比如沙俄和日本,仍旧是皇帝或国王说了算。沙俄不够典型,但日本最为典型。

1925年,日本取消了财产限制,实现了普选。那日本天皇呢?依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日本虽然是民族主义国家,却没有取消天皇、也没有虚化君主。

然后,回过头来再说大清。

即便戊戌变法成功了,改革了旧政府、建立了新学堂、新军队,还创办了报纸、发展了工商业,那么大清就能变成民族主义国家吗?如果戊戌变法做不到,那么预备立宪总能做到吧。因为预备立宪就是奔着责任政府和代议制民主去的。

如果这就可以帮助大清由帝国模式切换到民族国家模式,那你怎么解释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可是啥都有,但仍旧是传统帝国而不是民族国家。别说一直被沙俄虎视眈眈,就连撮尔小邦塞尔维亚都搞不定,海外连一块殖民地也没有。

所以,开了国会、建了内阁,大清也切换不到民族国家。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国家?

简单说,就是以民族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共同体。比如,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日本是大和民族的国家。

民族国家,与传统国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第一个民族国家,应该是法国。或者严谨一点儿地表述,第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法国。

但,短暂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法国就变成了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这跟其他欧洲王国有啥区别?当时的奥地利帝国,人家也叫帝国、也有皇帝,皇帝就是弗兰茨二世。

区别就在于:拿破仑这个皇帝,是靠法兰西人民;而弗朗茨二世这个皇帝,是靠血缘。对于奥地利,弗朗茨二世是天生拥有主权,跟奥地利人民没啥关系;对于法兰西,拿破仑皇帝的主权来源于人民的授予,跟法兰西人民密切相关。

拿破仑可是皇帝啊,皇帝就应该君权神授,怎么还会来源于人民?如果不理解,那就看一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诞生。

1848年,法国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本来这挺好的,干掉国王、建立共和国,主权属于人民,还实现了普选权。但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任性了,说我必须当皇帝。

然后,法兰西人民集体公决了,硬是一票一票地把这家伙选成了皇帝。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诞生过程。

所以,拿破仑和拿破仑的侄子,他们这两个皇帝,是生出来的吗?不是。可以说,就是被法兰西人民选出来的。这时候,皇帝的主权,只能来源于人民,与法兰西人民或法兰西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密切相关。

所以,啥叫民族国家也就出来了:

一是基于民族的共同想象。前提是必须有法兰西民族这个共同想象,至于是皇帝的还是共和国的,都是不重要的形式。

二是主权在民。人民必须拥有参与政治的资格,不能只是国王和贵族说了算。所以,民族国家的标配必须是普选权。

普选之后,是否真得就人民说了算了、是否能够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这不也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人民被允许或被邀请参与政治了。打个比方说:帝国的人民,还是小孩子,君主才是大家长;民族国家的人民,则在政治上完成了成人礼,而君主这个家长也就可有可无了。

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但凡出去打仗,无论命令来自于共和国还是皇帝,法国人民一定会拧成一股绳,然后大家死命干。法国大革命之后,连最底层的“无套裤汉”(形容衣不遮体的穷人)都能主动扛枪上战场。于是,拿破仑吊打了整个欧洲大陆。

拿破仑的法国是民族国家,人民集体参战;其他欧洲国家都是王国或帝国,参战的只有贵族。所以,不是法国打遍了欧洲其他国家,而是法国的人民打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贵族。

说完这些,然后再说大清?

大清能主动完成民族国家的切换吗?近代中国一直吃亏,特别是在对外战争中从来一塌糊涂,就是因为大清始终没能完成民族国家的切换。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死活也解决不了,那就是:满人咋办?

无论是一人一票地搞最彻底的普选,还是按照财产和纳税额搞一定范围的普选,甚至就在知识精英中搞普选,你总得选吧?然后,大家会选出一个什么结果?

如果把大清皇帝选下去,怎么办?如果法国人民都能把共和国选成帝国,那么,大清人民把皇帝选下去,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那咱们照抄日本不行吗?

这个可以,大清皇帝继续神圣不可侵犯。然后,把八旗给选没了,或者把满人特权给选没了,怎么办?

这种事,就不会只是慈禧老佛爷担心的事情。戊戌变法继续走下去,光绪皇帝肯定也会担心。康有为这伙人虽然没说开国会,但趋势则是必须要开,否则变法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时候,慈禧必须给立宪加上紧箍咒,即“四不变”和“五不议”。

“四不变”是: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满族统治不能变、最高皇权不能变;“五不议”是: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

即便是这样,满清统治者还是不放心。千呼万唤始出来,大清终于开国会了。然而,却搞出了一个皇族内阁。于是,汉人精英彻底不干了。

孙中山这伙革命先驱,死命搞事情,却死活也搞不成。但是,皇族内阁之后,都不用孙中山闹革命了,大清自己都能把自己给革命了。

历史证明大清王朝必须倒台、历史证明辛亥革命必须胜利,这么讲道理特别苍白。

因为这就是一种辉格史观,历史成了英雄主义的叙事。而英雄主义的叙事,实际就是一种历史成功学。你成功了,所以历史证明了。这就是倒因为果。当时情境,谁也看不清方向、谁也说不准出路。因为历史充满偶然,难以预测。但是,历史却可以事后解释。

这种解释,往往是在一个或几个因子的基础上,去做逻辑推理。现在所谓的大历史,也是这种套路。首先确定几条原则性的命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做数学证明题,最后提供一种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或回答问题的新解释。这种解释,当然也不能穷尽真相,却比辉格史观更有说服力。

用民族国家的这个因子,来分析当时的戊戌变法、观察当时的时代场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解释:

戊戌变法只是照抄了民族国家的形式;慈禧交出实权、不去干涉,光绪或许可以继续变法;却仍旧是照抄形式而不是更新实质。

这个实质就是中国切换到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但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做不到,或者说当时的历史不允许。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声遗憾。

标签: 光绪帝掌实权当政慈禧历史清朝怎样如果

更多文章

  • 洪秀全为什么采取宗教形式起义(洪秀全天父诗宣扬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父诗,宣扬,宗教,观点,起义,形式,采取,为什么

    为何洪秀全读书读的疯狂了,还搞出个天父理论出来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你还要看怎么学和怎么思。满脑子子曰孟云,却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就只能子曰则曰、孟云则云,或言必称孔孟、或言必称希腊。这就是书呆子。书呆子,不是真得呆,而是迷。迷惑于经山史海之中,而不能再向前一步。本来,读书是桥梁,格物

  •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朝代,发生,西汉,初期,哪个,怎么

    西汉的“七国之乱”为何会发生?又为何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呢?七国之乱,不一定非要发生。雪崩之前,雪山上首先要堆积足够厚的雪。而当时来说,雪还不够厚。也就是只有远忧而无近患,削藩是一件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但是,汉景帝和晁错这两个人,一个神操作、一个神助攻,硬是让雪崩提前爆发了。当时,就是景帝和晁错在雪山里

  • 安史之乱李亨为什么囚禁唐玄宗(太子李亨在哪登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亨,安史,囚禁,登基,玄宗,太子,为什么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形势所逼,李亨不篡位就得死。哥舒翰二十万大军潼关喋血。这时候,帝都长安肯定守不住了。非但长安守不住,关中也守不住。于是,宰相杨国忠护着唐玄宗赶紧往四川跑。为什么是四川?因为关中和四川之间是秦岭大山,安禄山的范阳铁骑就是再猛,也冲不破秦岭大山。还因为宰相杨

  • 为何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评价,称为,为何

    汉高祖说:嬴政,你这个郡县制太极端。齐人齐语、邯郸学步,大家不仅说话不一样,而且连走路都不一样。哪能郡县制一竿子捅到底,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看我:郡国并行,秦地郡县、六国因俗,这多好?秦始皇说:刘老三,你这个楚地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的泥腿子,我不告诉你郡县制,你搞什么郡国并行?你想象力的极限,也

  • 曹爽有击败司马懿的机会吗(司马懿夺权曹爽有兵不反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爽,司马懿夺权,反抗,击败,机会

    你能指望“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结束八王之乱吗?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可以说,在政变的关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曹爽全占了。为什么这么说? 司马懿的确发动政变了。但

  • 刘邦为什么把儿女踹下车(汉惠帝刘盈是刘邦和谁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汉惠帝,刘盈,儿女,下车,儿子,为什么

    刘邦是个狠人。别说是儿子,就是亲爹,为了逃命,他也敢踹。因为这家伙足够薄情。甚至,薄情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而是无情、无耻以及冷酷计算。 彭城战败后,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当了项羽的俘虏。被俘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05年四月;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03年九月。这期间,主要是成皋荥阳之战。这是

  • 简述什么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人文主义,简述,意义,时期,思想,中心,文艺复兴,什么

    什么是文艺复兴?一群欧洲土包子,在弱鸡意大利的引领下,突然搞起了文艺范儿。这是文艺复兴表层现象。威信扫地的天主教会,为了重拾威信、找回面子,于是搞了一场文化运动。这是文艺复兴的底层动力。教会威信扫地、文化一片沙漠,这就是当时的欧洲。但是,怎么突然冒出了一大批文化大牛呢?当然,还有一个时代契机或历史背

  • 汉景帝为什么削藩(汉景帝时期削藩失败引发诸侯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削藩,诸侯,引发,汉景帝,时期,叛乱,失败,为什么

    西汉的内政线索大体是这样的:先剪除异姓诸侯王、再削掉同姓诸侯王,之后再收拾豪族和商人。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工作,刘邦全给干了。楚汉争霸从公元前206年打到公元前203年,差不多打了四年。但是,刘邦汜水称帝后,立即发动了剪除异姓诸侯王之战,从公元前202年一直打到公元前195年。刘邦死的时候(公元前196

  • 李世民为什么娶萧皇后做爱妃(萧皇后嫁给李世民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皇,李世民,后嫁,爱妃,原因,为什么

    文艺作品为了营造喜剧矛盾,会有意识地改变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周瑜,他原本文武双全,温润大度,却被《三国演义》描述为心胸狭窄之人。还有隋唐年间的一位奇女子,正史上的她贤淑有德,深受各方尊敬,演义小说却将她曲解为妖艳的风流女子,她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妻子萧氏。萧氏于公元567年在兰陵出生,家

  • 洪七公提到乔峰的武功(天龙八部乔峰打的过洪七公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过洪七公,武功,乔峰打,提到,天龙八部

    金庸笔下若说最为让人熟知的一门武功当属“降龙十八掌”,这门武功可谓是大侠标配。《射雕英雄传》里面洪七公会这门武功,郭靖也会这门武功。《天龙八部》里面,乔峰也是是经常用这门武功。就连天龙第一人的扫地僧都曾评价这门武功为天下第一。本来这门武学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读者所推崇。但是喜欢金庸作品的读者,都知道